近日,青大附院远程医学中心正式启用,市立医院与省外知名医院共同签订了建设区域网络联盟医院的协议,两项举措让岛城实现完善远程会诊更进一步。在国家卫计委发布的2015年工作计划中提到,深化公立医院改革需要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基于互联网、科技的发展,抛开地方的局限,通过远程会诊平台,“足不出市”看国内外名医已不是梦。
“家门口”看名医不再难
远程会诊缘起奥运
2008年为服务奥运,青岛远程会诊正式发端。目前,随着远程医疗的不断探索和相关政策的出台,该项诊疗项目更接地气。
“远程会诊,就是一种借助互联网、先进通讯设备的新型就诊方式,是传统治疗方式的改革和进步,为医疗走向区域扩大化、服务化提供了有力的条件,也为规范医疗市场、评价医疗质量标准提供了新的准则,为医生交流医疗经验提供了新的工具。”说起远程医疗多年来的发展,青大附院副院长董蒨如是吐露自己的感受。
近日,青岛市市立医院与四川省内知名医院共同签订了建设区域网络联盟医院的协议,成为该联盟全国加盟医院之中、山东省唯一的成员单位。青大附院远程医学中心也正式启用,这是继去年该院国际医疗中心正式开诊后,在远程会诊发展上迈出新的一步。
青大附院副院长董蒨介绍说,通过远程会诊平台,与国际知名医疗机构开展更多、更高层次的交流沟通,拓展培训、会诊业务,是该院当下的工作目标之一。
近几年,我市各大医院一直在谋求医术的高、精、尖发展,努力向国外先进医疗服务,国内一、二线城市优良医疗体系靠近。谈起远程医疗的发展,各大医院也都是卯足了劲,可谓齐头并进。虽然,与近两年的喜报连连相比较,多年前,我市远程医疗发展速度似乎并不快,但厚积薄发却能形容多年来的发展历程。
早在备战2008年奥运之时,青岛的远程医疗发展就已经开了一个好头。
“按照奥运定点医院必须具备远程会诊能力的工作要求,医院利用远程医疗智能交换设备,由信息管理部提供技术支持,顺利完成了与北京奥组委医疗指挥中心的衔接,实现了远程会诊功能。”说起用远程会诊服务奥运,青岛市立医院工作人员倍感自豪。
北京奥运申办成功后,青岛也自此成为奥运城市,各项基础配套设施的完善工作也在快马加鞭地进行着,医疗配套不可或缺。其中,青岛市市立医院与北京奥组委和青岛奥帆委签署了三方协议,成为了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定点医院。
“2007年国际帆船赛和2008年奥帆赛期间,接诊的病人如果需要会诊,远程会诊功能会直接帮助我市医生联系到北京奥运定点医院的专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据青岛市市立医院副院长宣世英说,如果需要住院的运动员想回国治疗,医院还可通过建立的网络信息直报系统,按照预定的格式和要求录入就诊人员信息,将病人的信息进行分析,可以达到准确、完整、及时地上报给运动员欲入住的当地医院。
“也就是从申办奥运那段时间开始,远程医疗一直是大众关注的热点,直到2008年,山东省省立医院作为全省的大型医疗医院,才刚刚与全省多个医疗服务网点建立连接,那个时候,远程医疗在国内很多城市都是起步阶段。”岛城高校医科教师刘先生在跟记者谈起时意味深远地说,一项新事物的发展,往往要经历探索阶段,才能最终给老百姓带来实惠。
据刘先生说,远程会诊是解决因为距离限制医疗资源互动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但起初由于国内各大医院普遍缺乏合理的运作机制,对收费、专家报酬等问题都没有形成一种机制,因此他对患者享受到的实惠有多少曾经一度持怀疑态度。
然而,对于眼下远程医疗的发展,刘先生坦言,“不能否定的是,随着近几年不断的探索,和相关政策的出台,远程医疗的发展越来越接地气了,但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门诊”到“中心”
从2003年岛城第一个国际门诊开门纳客到近期国际医疗中心开业,青岛医疗与国际接轨已有12年之久。青大附院国际医疗部不仅能为外国人提供帮助,并以此搭建起市民看“洋医生”的桥梁。
“我院的国际医疗部,配备中文、外语导医。除了能为各类驻华机构人员、外宾、港澳台同胞提供服务外,还可为一般市民提供高端医疗服务,预约国外专家实行远程会诊。”青大附院副院长董蒨告诉记者,2014年夏天,青大附院正式成立了我市第二个国际门诊。
“这里相当于一个窗口,可以通过这个部门享受全院最顶尖的专家团队的服务。”董蒨所说的“专家团队”正是因为有远程会诊的协助,并不局限于在该院坐诊的专家。
据记者了解,我市首个国际门诊早在2003年就在青岛市立医院成立,但在当时,其主要目的是为在青岛的外宾提供全套的医疗服务。初期为来自韩国、美国的3名外国医生在门诊“坐堂”,护理人员也全程用外语与患者交流,这样可以让原本可能不善于用汉语表达病情的患者倍感亲切。宣世英表示,国际门诊在北京奥运奥帆赛事期间,还增加了精通西班牙语和法语的护理人员,为国际友人提供了5种语言。而与首个国际门诊建立时隔12年,青大附院成立的国际医疗部不仅能为外国人提供帮助,还以此搭建了我市市民看国外“洋医生”的桥梁。
“目前岛城国外人口还是比较多的,粗略估计,韩国人约有8万人,日本人约3千多人,欧美人也有千余人。”董蒨说,这部分人因为语言交流障碍,到医院看诊并不方便,如果有突发情况也来不及回本国就诊。近日,青大附院国际医疗中心开门纳客,有效解决了这10万外国人口的就医需求。
“我院跟世界上很多国际合作医疗机构建立了联系,如美国麻省总院、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得克萨斯医学中心等,不仅仅是外宾,市民如果有需求,也可以来这里看诊,只要提前至少1天电话或者现场预约就可以。”董蒨打比方说,国际医疗部就好比一个全科诊室,涵盖了内、外、妇、儿、眼、耳鼻喉、口腔、皮肤、神经、肿瘤、营养、医技(放射、超声、病理、内镜)等科室。专家们根据病情需要,联系院内或国内、国外专家会诊,并提供国外医疗机构的转诊、远程医疗会诊服务。
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