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青企引入国外生物菌肥技术 海藻肥降本增效

2015-02-06 07:51:13
来源:青岛财经日报
责任编辑:尺素

产业变革的红利与风险往往可以“相提并论”。近日,青岛宏凯集团旗下的青岛丰泰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将引进日本生物菌肥技术,与该公司的海藻肥进行生物发酵后推向市场,在改善沙地、盐碱地土壤质量的同时,将带动种植企业降本增效,推动农业的种植业发展。

作为国内第一家引入生物菌技术的企业,青岛丰泰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计划在2015年将日本的生物菌肥技术引入实现国产化生产,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进一步探索新型商业模式,与海藻肥进行生物发酵后,将两者优势互补,从而带动农业、花卉业等上下游产业实现同步发展。

沙土和盐碱地的“克星”

“通过微生物的繁育、生长,可以产生营养,增加土壤腐殖质含量,杜绝化肥重复使用产生的土壤板结现象,消除土壤重金属污染,恢复土地的本来面目。”青岛宏凯集团董事长盛泰告诉记者,“通过多次的实验对比,我们发现从日本引进的生物菌技术通过生物发酵后,在沙土和碱性土壤中的优势特别明显,种植效果要远远高于任何普通肥料。”“沙土和碱性土壤在我国的土壤面积中占有一定相当的比例面积,但毕竟现状是无法耕种的,一旦形成产业,哪怕只有千分之一的市场,对农业的影响也不可小觑。”盛泰表示,“该生物菌技术肥料通过生物发酵后生产的肥料可以改善土壤,降低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替代尿素,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肱骨力量’。”

使用后产量约提高30%

众所周知,产业的兴起首先要降低农产单产的成本。“每亩地肥料的使用量约为100公斤,用过一次生物菌肥后基本可以维持三年。”青岛丸之生态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徐琦告诉记者,“这样算下来,即使一开始产业化的成本较高,但由于使用的次数少,平均下来的价格基本与现在的每亩肥料的成本大致相同。”“通过在日本20余年的使用情况来看,使用该肥料后,作物的产量大约提高了30%,同时农产品的鲜度持久性及品质也将进一步提高,扩大远程运输及销售范围,目前日本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70%~80%。”徐琦表示,在正式产业化之前,还需要进行大面积实验和全面的市场调研,并与市场现有的肥料进行比对,最终研究推广方案。

以海藻肥为例,从新兴走向成熟需要一段过程,目前的产业化仍处于起步阶段。“我们现在市场销售和使用的生物肥是一种用生物菌复配一定的氮磷钾生产再复配中微量元素加工出来的一种生物菌肥料。我们计划将从日本引进的生物菌技术与海藻肥进行生物发酵,看看能否综合两者优势,开发出一种新型的低成本‘海藻生物活性菌’肥料,让更多消费者接受,从而推广市场。”青岛丰泰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作信告诉记者,“下一步我们将开展‘海藻生物活性菌’肥料的大批量实验,综合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最终探讨可行的适合当前中国农业现状的新型农业肥料产业。”

商业突围的新契机

农业关乎民生。对此,盛泰表示,得出实验数据后,我们的“海藻生物活性菌”肥料可以将在有机农业和盐碱化土壤以及板结土壤、被污染土壤作为市场推广的突破口。要解决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土壤酸化、生物菌技术力下降、农产品质量安全这些问题,发展微生物菌技术料和农药对于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降低农业成本,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海洋大学许家超教授建议,未来农用微生物产品要沿着药肥结合、开发防土传病虫害制剂、结合农业有机废弃物的资源再利用等方向,走出一条重点明确、科学发展的新路径。

此次丰泰即将引进的日本生物菌技术可以称之为土壤改良剂。土壤改良则是针对土壤的不良质地和结构,采取相应的物理、生物或化学措施,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以及改善人类生存土壤环境的过程。在改善土壤的同时,新肥料的“诞生”对于上下游企业来说也是一次商业突围的契机。企业可以借此降低成本,提高产能,从而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为产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助一臂之力。

目前,我国已形成微生物菌技术料登记企业1000余家、产能1000万吨、产值近200亿的产业规模。近几年,我国微生物菌技术料产能以超过10%的增速稳定发展,并逐渐主导并引领肥料市场。计划到2020年,肥料利用率将提高到40%以上,基本实现零增长;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0%,化学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研发绿色、环保、有机的肥料和农药产品,成为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的共同课题。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