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技能大赛3D打印竞赛优秀作品展示。
名企预签状元
虽然还没走出校门,但张雷超如今已经“名花有主”了。在1月28日举行的青岛市第十三届职业技能大赛成果签约暨“振超技能大奖”评选启动仪式上,张雷超与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提前签订了聘用意向协议,计划于今年5月份进入该公司实习。
张雷超是青岛四方机车车辆高级技工学校2012级学生,今年7月份毕业。在青岛市第十三届职业技能大赛青岛石化高级技工学校赛区学生组比赛中,他通过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比赛,夺得学生组车辆钳工冠军。“南车四方是国内知名企业,作为技校生,如果没有一技之长,真的难以进入。”他说:“既然签约了,就要珍惜机遇,好好工作,我也有信心干好。”
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地就业,青岛市第十三届职业技能大赛设立了动画绘制员、调酒师等23个学生竞赛专场,报名人数近2000人。角逐产生的优秀学生,特别是23个学生组冠军,受到用人企业的关注和青睐。据统计,在23个学生专场中,已有110多名优秀学生“名花有主”。
除了车辆钳工状元张雷超,南车青岛四方股份公司还“网罗”到了学生组电焊工冯强、钳工李腾飞两名大赛状元。“这次技能大赛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为蓝领工人创造了进入企业提升技术水平的绿色通道。”南车青岛四方股份公司人力资源部副部长程斌说,企业发展、技术创新需要大量的技能拔尖人才,人才签约机制的建立,有利于为企业输送急需的技能人才。
程斌认为,青岛市举办的技能大赛,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一种高技能人才成长的导向机制,引导人才向“塔尖”攀登,从而带动了产业工人和技能人才的整体进步,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产业发展“助推器”
1月28日,3D打印建模设计师和财富顾问专项竞赛决赛分别在青岛中艺1688创意产业园和招商银行财富大厦举办。
在3D打印建模设计师比赛现场,选手们先在电脑上建立软件模型,然后拷贝到3D打印机中,进行打印设置后,打印机开始一层一层打印,几个小时后,一个惟妙惟肖的三维立体模型出炉。
参赛选手徐蕾在作品中,将鱼与火的元素融入对称结构的中国传统八卦图布局,王冠与城堡的抽象结构既增强了作品的稳定性,也在保证美观的同时尽可能节省了材料,整个作品寓意“太平盛世、八面有鱼(余)”;选手赵刘晟则在作品中采用了传统工艺难以实现的莫比斯环和镂空三角框架构造,展示出3D打印技术的领先。
本次报名参赛的153名选手中,六成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其中6人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本次竞赛重点考察参赛选手作品的创新性、美观性、实用性和创作难度。”大赛评委、青岛理工大学兰洪波教授介绍,经过前期选拔,进入决赛环节的选手要进行设计答辩,接受由3D打印生产设计领域的专家教授、行业企业负责人、生产制造商等组成的专家评审团现场提问,最终决出大赛前六名,并给予1000~10000元不等的现金奖励。
目前,青岛市正积极推进3D打印产业群建设,涉及3D打印技术研发和应用的相关企事业单位已有近20家,涵盖设备制造、材料研发、技术应用等多个领域,在大众消费领域内也已经出现3D打印产品。
本届大赛积极对接新兴产业发展,首次设置的电梯安装维修工、财富顾问、3D打印等竞赛工种,以及对接现代农业发展,首次设置的农作物植保员竞赛工种,为广大技能工人提供了切磋交流竞技的平台,受到热烈追捧,首次举办,参赛人员就过百,有效带动了行业技能练兵,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扎实可靠的技能人才保障,成为产业发展的“助推器”。
“技能青岛”服务转型升级
“青岛市技能大赛是技能工人磨练自己、检验自己、超越自己的重要途径,也是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公平平台,有利于促进高质量就业,助推企业转型升级。”青岛市组织部副部长、市人社局局长纪敏介绍,两年一届的青岛市职业技能大赛,以服务企业发展、服务技能成才为宗旨,按照承接传统、突出高端的原则,积极对接产业发展。通过多年的举办,技能大赛对家电电子、饮料食品、机械装备等传统产业,以及船舶海工、轨道交通、汽车制造等高端产业发展的助推作用十分明显,为青岛市打造十大千亿级产业链和新兴高端产业发展,提供了扎实可靠的技能人才保障。
“经济发展逐步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经济新常态的一个显著特征,而创新驱动需要大量的优质人才资源保障。”纪敏说,当前,青岛市正处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量人才的强力支撑,尤其是对创新创业人才、技能引领人才的需求量不断攀升。
“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对劳动者技能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我们的人才培养、引进和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化技能教育迫在眉睫。”纪敏透露,2015年,青岛市将围绕促进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长远发展、技能传承,以技能就业、技能创业、技能储备、技能提升、名师带徒5项计划为核心,实施“技能青岛”工程,进一步提升全市人力资源技能素养,从而为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做好服务。
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