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丽坚持接送接小馨上学、放学。 本报通讯员 闫超 摄
本报记者 官文涛 本报通讯员 张文慧
今年上五年级的小馨因为小时候患小儿麻痹症留下了后遗症,行走不便、站立不稳的她格外自卑,变得十分孤僻。但是校车照管员徐丽用她的关心、她的微笑,让小馨的脸上重现笑容。
只为一句承诺,她背起沉甸甸的责任
小馨(化名)是崂山区登瀛小学五年级二班的学生。因为小时候患小儿麻痹症,留下了行走不便、动作迟缓的后遗症。由于身体不好,小馨直到九岁才上小学。在学校,小馨与其他正常孩子不一样,站立不稳,走路摇摇晃晃,这也使得小馨格外自卑,性格变得十分孤僻。
2013年1月,交运温馨校车开进了登瀛小学,也就是从这个时候,校车照管员徐丽走进了小馨的世界。提起第一次见到小馨时的情景,徐丽仍然记忆犹新。她告诉记者,当时,一位衣着朴素的中年妇女领着一个眉清目秀、步履蹒跚的小姑娘来到了校车前,这名妇女拉着她的手说:“您好,老师,我的孩子得过病,留下了后遗症,你一定别嫌弃她,多照顾她,拜托你了!”看着这名家长期盼的神情,听着这殷殷嘱托,徐丽感受到了深深的酸楚和沉甸甸的责任,她认真地回答:“阿姨,您放心,我会照顾好她的。”简简单单一句承诺,她一直坚持到如今。
“我觉得笑是打动孩子最好的方法”
刚接触到这个特殊的女孩,徐丽有些苦恼。小馨因为患病,从小就很自卑,对陌生人非常抵触。“我记得刚认识小馨的时候,说什么她都面无表情,对谁都不理睬,但我觉得慢慢来,总会好的。”徐丽告诉记者,尽管小馨对她很抵触,但她始终没有放弃,在校车上对小馨更是给予特别的关心,总是笑着招呼她参与到校车上的流动课堂中。“我觉得笑是打动孩子最好的方法。”徐丽这么说。
徐丽经常会在车上教孩子们折纸,每当此时,小馨总是低着头不说话,也不跟着做。“阿姨,我听不懂,不会,他们笑我。”徐丽询问原因时,小馨的一句话像针一样深深地扎进她的心里。“之后,我每次折纸的时候都故意讲解得很慢,也让别的同学和小馨一组互相帮助。久而久之,小馨渐渐喜欢上了折纸,也跟别的孩子交上了朋友,因为跟别人“不一样”而被排斥的情况不见了,她的脸上也有了笑容。“她还经常折了小动物送给我。”小馨的情况越来越好,徐丽的语调都轻快了几分。
65级台阶,她们每天一同跨过
除了在流动课堂上帮助小馨融入到集体中去,徐丽每天还帮小馨跨越上学路上的“障碍”。
小馨家住崂山区沙子口街道大河东社区,要坐校车,必须经过一座小桥。徐丽总是到对岸把小馨领过来,路上一边扶着她,一边笑着询问她头天作业的完成情况,早餐吃的什么等等。
登瀛小学依山而立,上学的路很陡。小馨下车进教室,一共要爬65级台阶。徐丽总是让小馨最后一个下车,等把其他孩子接下车后,再亲自扶着她走进教学楼。教学楼的台阶很陡,小馨的教室又在二楼,每次徐丽都要把她送进教室才离开。
“小馨是个自卑而又要强的女孩,每次扶她,都能感觉她身上有一股劲,我知道她是想像正常人那样行走。”徐丽告诉记者,刚开始的时候,小馨只让妈妈送她进教室,徐丽只能在后面默默看着。但是随着一天天的相处,一个月后,小馨终于接受了徐丽,从此,台阶上多了两张说说笑笑的面孔。到了放学时,由于小馨是在最后一站下车,徐丽也总是搀着小馨将她送到家门口。
真心付出赢得了真情回报,去年教师节,小馨画了一幅画送给徐丽,画里面一个大人牵着一个小孩子的手,小馨告诉徐丽,她画的就是徐丽和自己,她最希望的是能像其他孩子一样,正常站立、正常行走。徐丽把这幅画挂在车厢里,经常会望着这幅画,“小馨身体情况与其他孩子不一样,但她的心地和其他孩子一样善良。”
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