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腊月首个李村大集亮相 两小时卖200斤八宝米

2015-01-22 07:37:08
来源:信网-半岛都市报
责任编辑:千竹
1023×644

1月21日,火红的饰品将李村大集装点得年味十足。

1004×591

李村大集上干果销售也热起来了

1004×591

摊主王丕胜专为羊年雕刻了生肖羊卡花模子。

本报1月21日讯(记者 徐新东) 1月21日是农历腊月初二,是进入腊月门后第一个李村大集。大集上,鲜艳的花卉、火红的春联、镶着金边的福字等传统年货带着浓浓的年味。当天虽然有小雨添乱,但并未影响市民的赶集心情。记者发现,由于腊八临近,集市上的米、豆类等销售火爆,其中一个摊位不到两小时就卖掉了近200斤八宝米。

李村大集西端红彤彤的一片,站在桥头上望去,这里聚集着数十个春联摊,散发着油墨味的春联引来市民们选购。李先生是其中一家春联摊的摊主,他介绍,他销售春联已经有十多年,进入腊月也迎来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除了赶李村大集外,城阳区、崂山区等地的大集他会挨个去赶。李先生说,他家的春联都是从即墨小商品批发市场进货,而相比往年来看,今年的春联内容、价格与往年相差不大。

除了春联之外,各类的福字、中国结也摆在了最为显眼的位置,很多的福字镶嵌着金边闪闪发光,而火红火红的中国结则在风中飘动,传递着节日的喜庆。

走访中,记者发现很多市民来选购红蜡,在节日里点燃一对红蜡也预示着红红火火。在一家红蜡摊上,一个三斤重的“巨型”红蜡引来很多的围观者。据摊主介绍,他所销售的红蜡虽然个头很大 ,但并非是用专门的模具来制作,“靠的是纯手工。”这位摊主笑着说。摊主透露,加工红蜡的主要原料是牛脂,加工时要把牛脂放入大锅内加热融化后装入容器内,之后把蜡烛芯放入蘸油,然后拿出来晾干,接着再继续蘸油,这样反复蘸油,蜡烛也会变得越来越粗,一根根蜡烛就做成了。一根三斤重的红蜡可能要五个多小时才能加工好。蜡烛一般都是成对销售,三斤重的一对蜡烛售价达数百元。

纯手工的物品更有年味,而且也更受市民们喜爱,除了红蜡之外,手工雕刻的木质卡花模子也引来市民抢购。另外,由于腊八节临近,大集上的米、豆类等粥料也销售火爆。“真是没想到今天下雨还卖得这么好,两个多小时我就卖掉了近200斤八宝米。”一位摊主满脸堆笑地介绍道。其他的几个豆、米摊位前也都挤满了人,大伙准备在腊八节时熬制腊八粥。

走访中,记者还看到,鲜艳的花卉也同样引来市民们购买。据一花卉店主介绍,今年的花卉价格相对较低,深受普通市民喜爱。

市民张先生说,他家就住在李村,在腊月里一共有6个李村集,越靠近春节,集上越热闹。记者了解到,李村集已有400余年历史,每逢农历二、七都是大集,业户最多时能达到五千多户,在2012年成功入选青岛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链接

这些特色大集等你赶

灵山卫大集:每逢农历二、六为集,地点在灵山卫西门外,主要销售新鲜农产品、海鲜等特色产品。可乘坐隧道7路、隧道8路公交车到灵山卫枢纽站下车,换乘202路、207路公交车至西门外站下车前往。

流亭大集:每逢农历一、六为集,地点在流亭白沙河北侧,各类摊位多达3000余个,集集爆满,主要包括针织服装、鞋帽、蔬菜、海产品、粮食、肉类市场等 。乘坐公交车105、305、103、117、374、906、910、915、932路等可到。

王哥庄大集:每逢农历四、九为集,地点在崂山王哥庄街道,主要销售鲅鱼、崂山刺参、崂山拳头菜、王哥庄海米等干海产品山珍品。可以乘坐615路、616路、620路、627路、635路公交车至王哥庄东站下车。

沙子口集:每逢农历五、十为集,沙子口集最大的优势属海货,尤其是干海货,可乘坐610路、611路、612路至沙子口车站下车。

鳌山卫集:每逢农历二、七为集 ,山东大学新校区附近,规模稍小,可在汽车东站乘坐617路公交车在鳌山卫站下车前往。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