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王复元出卖邓恩铭 周恩来派人在青岛将其杀死

2015-01-21 15:04:59
来源:信网-城市信报
作者:王学义
责任编辑:每皮

上世纪20年代末,如何清除在山东省内的叛徒?远在上海的党中央派出了一个人。这个人可非同小可。他的名字叫张英。当时,他是中央领导周恩来同志的警卫员。据潍坊市寒亭区政协文史委的张宏伟先生介绍,张英出生在潍坊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曾在西北军冯玉祥的部队里任职,1925年还被派去苏联红军高级军官学校学习,随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后,他回到上海,在中共中央机关做保卫工作,负责保卫周恩来同志的安全。据说,张英自幼习武,还是一位神枪手,“白日可穿金钱眼,夜晚专打香火头”。由于周恩来曾化名“伍豪”,因此本次山东处决叛徒行动,被称为“伍豪之剑”。

张英一到济南,就被敌人抓住

1929年3月,一个精壮小伙出现在青岛海关的人流中 ,此人身穿蓝直贡呢大褂,手提糕点和小件行李,一看就是个闯荡江湖的卖艺人。

这人正是张英,他刚从上海乘船来到青岛。为了混过青岛海关人员的检查 ,他将两支手枪紧贴在小腹上,再扎上四寸宽的牛皮板带,穿上紧身合体的武功装,最外面罩上大褂。在海关人员检查时,张英轻巧地将一叠钞票塞过去,随后便顺利过关。

在大庙山(现贮水山)附近的客栈住下后,张英同山东省委和青岛市委的负责人接上了头。党组织决定,先派一名地下党员去济南探听叛徒王复元的踪迹。然而,这名地下党员到济南不久就被捕了。张英决定亲自走一遭。当时,济南盘查很紧,不允许单身男人租赁客房。为了顺利完成任务,青岛市委决定派一名女子和张英以夫妻名义随同前往。

派谁去好呢?这时,傅书堂的大妹傅桂兰正好来青岛看望大嫂和妹妹。李淑秀和傅玉真动员傅桂兰前去。当时傅桂兰刚刚20岁,还没嫁人。开始还感到难为情,但很快便同意了。那天,她拆开了自己乌黑发亮的长辫子,绾起已婚妇女的发髻,化名单娟,假扮张英的妻子前往济南。

然而,年轻的傅桂兰没有想到,刚到济南的第二天,敌人就闯了进来,她被捕了,随后返回的张英也被抓住。敌人为何来得如此之快?原来,叛徒王复元和他的哥哥在破获省委机关时,截获了张英写给省委的密信。王复元布下埋伏,将前来接头的十来个锄奸小组成员一网打尽。

张英被捕之后,王复元多次动用大刑,但他坚贞不屈。有天夜里,他假装上厕所,用事先藏在地里的细铁丝打开了镣铐。又凭借一身功夫,越过围墙,躲进一个无人的大院。天明时,他藏在一个不常用的厕所踏板下面呆了一天,直到夜深人静,他才逃出院子。

洗净了污泥和血迹的张英,在一个老乡家里借了钱,换了衣服,返回了青岛。但傅桂兰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张英越狱后,王复元更加严刑逼供,可敬的傅家姑娘一口咬定自己叫单娟,张英是她“新婚丈夫”。此后数年,她一直被关在牢房里,最终郁郁而亡。

锄奸计划的第一步就这样失败了,这也让张英进一步意识到对手的阴险狡诈。

为处决叛徒,傅玉真大义灭亲

伤痕累累的张英返回了青岛。为让他早日把伤养好,组织上把他安排给地下党员王科仁的姐夫当助手。此时,王科仁的姐夫正给青岛邮电局局长当家庭厨师,而这位局长是个日本人。这样的背景不易被敌人怀疑。王科仁奉命以看望姐夫为名,经常来和张英联络,同时跟张英学武术,练枪法。

“这个王科仁是浮山后村人。”鲁海先生说。资料显示,王科仁192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9年2月后在中国共产党山东省委任交通员。

为了铲除王复元,党组织还埋伏下了另一颗棋子。时任中共青岛市委委员徐子兴假装叛变,打入了敌人内部。徐子兴的公开职业是邮政局的分拣员,分拣各地来青岛的邮件,从信中可以截获大量的信息。为了认准叛徒王复元、王用章的模样,徐子兴曾通过邮局获得了王复元、王用章的四张照片,转给了王科仁,并限期一夜归还。当晚,王科仁就找到了张英共同分析研究了两个叛徒的面貌特征,以确认其形象。

然而,得知了自己已被锄奸队员盯上之后,王复元的行动越来越诡秘了 ,一时间,很难确定他的行踪。党组织决定,先行处决叛徒丁惟尊,斩断王复元在青岛的魔爪。

张英悄悄找到了傅玉真,告诉她不要露出声色,暗中监视丁惟尊,并把握好时机,配合自己将其除掉。傅玉真也决心大义灭亲,她与张英共同研究了锄奸计划,进行了充足准备。

1929年8月13日的晚上,丁惟尊已经睡下。张英来到云南路附近的丁家,叩门而入。“中央来人了,要找你谈谈,咱到海边栈桥去走走吧。”张英看着满脸疑虑的丁惟尊说。“这个……”丁惟尊做贼心虚,嘴里嘟囔着。“你就去看看吧,别耽误了大事。”傅玉真催促道。

丁惟尊犹豫了一下,他看了一眼媳妇,又想起既然中央来人了,应该会有重要指示,可以搞到机密情报,向王复元献功请赏。于是,他穿好衣服,跟着张英悄悄到了海边。

两个人没聊几句,丁惟尊就感觉不妙,扭头就跑。只见张英抬手一枪,“呯”的一声,叛徒应声倒在了血泊里。

王科仁在新盛泰三枪打死王复元

丁惟尊被打死的消息迅速传开,王复元吓得魂不附体,当即窜回济南,发誓再也不到青岛了。

但在8月15日中午,王复元又想起,自己在青岛定做的西服和皮鞋还没拿回来,于是想秘密潜回青岛,拿回衣物后立刻返回济南。至此,有人会觉得奇怪,他怎么会仅仅为了衣服和皮鞋就冒生命危险呢?但王复元确实就是这样一种爱耍小聪明又极其抠门的人。

8月16日这天,徐子兴紧急通知说:“王复元已经买好当晚去济南的火车票准备返济开会。他在中山路北端的新盛泰皮鞋店定做了一双皮鞋,估计离青前会去取鞋。”

市委接到情报,立即做了严密的部署,由王科仁跟随张英一起跟踪王复元。这天下午6点,新盛泰对面,张英已经心急火燎。眼看已经日薄西山,王复元还迟迟没有现身。难道这只老狐狸又临时改变主意了……

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沿着中山路由南到北走了过来。他并没有直接走到新盛泰门口,而是在人行道上匆匆走过,而后在一面巨大的橱窗面前停下来。借助橱窗的反光,他仔细观察了周围的环境,感觉没有什么危险之后,他才快步走进新盛泰鞋店。

藏身于周围人流里的张英在一旁看得清清楚楚,此人正是王复元。这时,店里已经没有顾客。王复元一边试皮鞋,一边看着门口。他看到一个身穿丝绸短衫,手持折扇的公子哥儿走了进来。王复元心中一紧,插进衣袋的手紧紧握住了手枪。只是,这位公子哥儿看都没看他一眼,径直到柜台前问起价格来。王复元盯了他好一会儿,感觉自己有点多疑了。于是,他转身朝门口走去。

就在这时,枪响了 。王复元扭头看到,这是他在人世的最后一眼。正是刚才那位公子哥儿朝他开了枪,一股青烟正从枪口冒出来。这位公子哥儿正是王科仁,怕王复元不死,他又朝其头部开了两枪。就在他开第一枪的时候,在门口监视情况的张英朝天连放数枪,周围人群立马乱了,张英和王科仁乘机消失在人群中。

张英的妻儿至死不知他的身份

处决大叛徒王复元的故事广为流传。1978年,《人民日报》发表了长篇纪实文学《伍豪之剑》,讲述的正是这一段史实。此后,张英的故事更被改编成小说、电影和话剧等等。但张英本人的身世却因为多次改名而一度成谜。潍坊市寒亭区政协文史委的张宏伟先生讲述了,张英锄奸后的人生历程。1929年11月,他回到了潍县,然后返回上海。1929年12月16日,张英到达河南商城南部苏区,改名刘英,任刚组建的红三十二师师长。此后又屡立战功,曾率部伏击过汤恩伯的部队,使汤恩伯被撤职。1932年刘英头部被流弹击中,伤及语言神经,不能说话。1932年10月,党组织送刘英去上海治疗,经武汉时遭敌逮捕就义,时年30岁。

张宏伟先生说,早在1960年,潍坊市征集地方革命史资料时,潍北双杨店镇的几位老党员反映,双杨店镇马家村有个马宗显,很早就出去当了“八路”,还到过苏联。还有人说,1929年在青岛铲除大叛徒王复元的张英,就是马宗显。此事引起了征集者的关注。然而,确认马宗显、张英、刘英这三个名字是同一人的过程,却足足用了20年。

1961年夏,当时任征集办公室主任的陈慕虹骑来到马宗显家,看到的是马宗显的妻子张氏和她的身患残疾、30多岁尚未成婚的儿子马玉泉。一老一小相依为命,异常贫困。他的妻子看起来异常苍老,还记得她和马宗显是1920年结的婚,马宗显出去当兵之后回过一趟家,便再无音讯,是生是死都不知道。当时,陈慕虹帮马宗显的儿子找了份工作,希望能补贴家用。

此后,陈慕虹多次调查张英的身世问题,均无功而返。直到1980年,陈慕虹得知张英曾在徐向前麾下任职,于是,他通过党史办向中央军委发出了咨询信函。中央军委办公厅于当年12月19日以“军办信发字(80)第320号”文的形式发来回信,简要介绍了刘英(张英)同志一生的整个经历,肯定了刘英(张英)是鄂豫皖红军的一位优秀指挥员。

一个隐藏半个世纪的身世之谜终于化解,可是当陈慕虹赶到马家村报喜时,这对苦命的母子已先后去世了。他们至死都不知道张英的真实身份。在张宏伟先生提供的照片中 ,可以清晰看到徐向前元帅题写的碑文:“赤胆忠心,刘英烈士千古。”刀斫斧劈,字字铭刻于共和国的青史之上。 记者 王学义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