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职业资格制度改革已半年 "考证热"降温了吗?

2015-01-18 14:16:44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尺素
\

考证热“高烧”持续不退,就业市场各类证书琳琅满目,衍生考试培训产业链乱象被人诟病……2014年6月、8月和11月,国务院分三批取消125项由国务院相关部门设置的职业资格认证,预计到今年底将基本完成减少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职业资格制度改革是否能给“考证热”降温?就业市场又出现了什么新变化?记者进行了调查。

考证群体

冷热不均,两极分化

刚参加工作一年多的小郑,还记得去年9月份时走出注册会计师考试考点的厌倦和疲惫……这样的场景在她过去几年生活中不断重复,“这些年我考了银行从业资格证、证券从业资格证、期货从业资格证、报关员资格证,等等,市面上比较常见的证我基本都考了。”毕业于武汉工商学院的小郑,自感学历和专业上的竞争力不足,希望通过考证来弥补短板,“但这次考完,真的是考疲了。”

自职业资格证书制度1994年被明文写入劳动法起,围绕职业资格认证产生了大量报考者和培训机构,这被视为社会上“考证热”的发端。然而,这个趋势在国务院取消了注册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等百余项职业资格认证后,却出现了两极分化的新动向。

在近期网上考试论坛的交流中,除部分对职业资格认证清理之后该“考取什么证”持观望态度的人外,大量原本备考注册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考生,则是将目光转向注册会计师考试。

这样的冷热不均,不仅仅出现在不同类别的职业资格认证之间。

记者对北京几所知名高校进行调查发现,在这些学校学生热衷考证的现象并不普遍——“即使考证也只关注含金量较高的证书,比如CPA、司法考试等。”中国人民大学在读研究生小柏说。

智联招聘校园推广经理孟广指出:“其实在不同群体里,考证的冷热是完全不同的。‘考证热’在学历不高、岗位竞争压力大的专科生中比较普遍,相比之下教育背景越好的学生对考证的热情越低。”

“考证热”在不同群体之间出现不均衡分布的现象,表明“考证”是人们弥补教育背景不足、增强职业竞争力的一种方式。“职业资格认证取消所产生的影响,主要还是集中于学历较低或已参加工作的人群,对于高校在校学生的影响没必要过分夸大。”孟广表示。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