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青岛15中分层走班 基础较弱学生享受更好师资

2015-01-08 09:21:52
来源:信网
作者:孙祥辉
责任编辑:亚麦

信网1月8日讯 从这个学期开始,青岛15中每个教室门口,除了挂高×(×)班这样的牌子,还同时挂上“历史×单元×”“物理×单元×”等不同的标牌。这是青岛15中开始尝试的分层走班制度,学生根据自己各个科目的成绩分为三个层次,上课时不再像传统形式将学生固定在一个教室里,由老师来上课,而是根据学生自己的课表到不同的教室。

A 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走班”

1月7日上午,城市信报/信网记者来到青岛15中,在探访中了解到,从这个学期开始,青岛15中开始试行分层走班教学,主要是高一和高二的学生,一共24个班。高一分层走班的科目包括数学、物理和化学三个科目,高二学生除了这三个科目,还有历史和地理。

“我下节课上物理,是在二层级,我觉得没什么不好,这是根据我自己的成绩来选的,在三层级上得快,上课内容也要难一些,我跟起来会有点吃力,还不如在二层级,巩固一下。”现在读高二的学生许洋告诉城市信报/信网记者。他的几个科目相差不算大,最喜欢的是历史。“我的历史是在三层级,比较喜欢这个课,所以考试成绩还不错。”他笑着说。对于物理在二层级,他并不觉得会灰心。“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即便去了三层级,我有可能跟不上,太受打击了。”

除了这些科目,青岛15中还开发了不同的校本课程,比如“生活中的化学”,“历史课本上学不到的历史”等这样的特色课,每周两节,这个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进行选择。实行分层走班后,方便学生自主选课。“我们现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课程表,几乎都不一样,每天都是根据自己的情况来上课。”许洋说。

B 最好的师资配给基础较差的学生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了解到,目前15中主要根据期中和期末考试时学生的各科成绩大致分为三个层级,一层级的学生的基础比较差,二层和三层级成绩会好一些。不固定教室,学生自由选课走班。下课铃一响,学生们在教学楼里寻找下一节课的教室,唯一固定的是老师和教学课堂……这种类似于大学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教育资源的配置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引发了部分家长的担忧。

1月7日,城市信报/信网记者采访了两位家长,有家长提出自己的质疑。“说好听点叫分层走班,说白了不就是‘快慢班’吗?这个会不会给学生分等级,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家长赵先生说。另一位家长徐女士也有自己的担忧。“学习环境对一个学生来说很重要,对周边的同学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对于一些自我约束能力差的学生来讲,会不会‘破罐破摔’,更逃课、懒散了?”

对于这种质疑,青岛15中的校长表示,早就考虑到家长会有这样的担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每个科目备课组最好的师资,会分配到基础最差的层级上课。“实行分层走班就是为了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教学,但是我们不会放弃每个学生,让最好的师资来带基础较差的一层级学生,也是为了着重帮他们提高,而且我们很多下午课程在安排上也会倾向于一层级的学生。”

C 有学生主动要求“降级”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了解到,实行分层教学,每个层次并不是固定的。“每次考试之后,我们会根据学生各个科目的成绩有上下10%的浮动,这样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有竞争意识,自己能动性更强。”历史老师李宝闻告诉城市信报/信网记者。他带的是高二的历史课,主要是二层级的学生,分层走班之后,老师的备课压力有所增加。“以前我们每个备课组的老师一起备课,备好课就结束了,我们现在集体备课之后,每个老师还需要根据自己带的层级的学生情况再单独备课,虽然工作量大了,但是对我们来说讲课的时候更有针对性,讲到什么程度、哪些内容都更容易把握。”李宝闻老师告诉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现在,学生对于这种情况已经慢慢适应。“上课的时候能感觉出来学生的主动性和注意力的集中程度都有提升,从期中考试成绩来看,很多学生都有所提升。”李宝闻老师说。

有意思的是,尽管三层级是学生和家长眼中的“好学生班”,但是也有学生自己主动申请降级。“我们会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一方面这是个选择老师的过程,有的学生可能觉得这个老师的上课方式适合自己,还有的学生觉得在高一层级上课跟不上,或者压力比较大,他可以选择一个更适合自己的课堂。”校长介绍说。在他看来,让学生“有选择”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D 各方观点

校长:老师容易抓不住学生

“分层走班最大的优势在于彰显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提升了自信心,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克服了传统班级授课制度忽略学生差异性和不平衡性等缺陷。”岛城一位高中校长认为,分层走班能增强学生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不过,他表示,分层走班并非完美。“其中一点就是走班之后,容易形成老师“抓不住学生”的情况,无法监控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

15中校长孙睿坦言,走班过程中的确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有的老师甚至作业都收不上来。”不过,他表示,学校已经建立与分层走班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其中一个是导师制,每个老师都带着相应数量的学生,监控学习状况,同时,我们也推行学分制,每个学生在这个学期内都要修完相应的学分,包括作业、成绩以及社会实践、组织活动等等我们也会换成学分计算进去。”

家长:分班让部分学生有挫败感

“现在青岛每个高中都有自己的一两个特色班,虽然叫的名字不一样,但是在我们家长看来,这个就是学校的重点班,所以总会让学生和家长有种剩下的学生都被划分成‘非重点’的感觉,让家长和学生觉得有挫败感。”采访中,家长赵先生也告诉记者。在他看来,学校被升学率“绑架”,光顾着培养好学生,很多成绩较差的学生“就容易成为炮灰”。“如果像这种分层教学真的能保证最好的师资来带基础最差的学生,不让每一个学生掉队,我觉得这个才是教育的意义。”

对此,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青岛正在推动高中的特色化建设,目前还只是从特色班做起,将来会推广出去。未来青岛甚至会有自己特色十分鲜明的个性高中,比如科技高中,甚至是理科高中。文/图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孙祥辉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