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用胶布盖住“后三码”
据中国银行业协会统计,2013年国内信用卡互联网欺诈损失金额为1411.3万元,比上年增长23.4%,伪卡欺诈金额达 7141.9万元。
“不少欺诈案件是因为信用卡持卡人对信用卡规则不了解造成的。”一家国有银行信用卡部负责人表示,“比如‘后三码’,很多持卡人认为不是密码,可以告诉别人,从而造成了风险的产生。”据了解,信用卡背面的三个数字统称“后三码”,又称为CVV2码,是信用卡交易时的一个安全代码。据介绍,“后三码”是信用卡在进行网络或电话交易时的安全代码,通常是用来认定付款人在交易时确实持有该信用卡。
而由于部分网站、尤其是境外网站在信用卡网络支付时不需要密码,仅通过卡号、有效期及CVV2码就可完成交易,因此CVV2码的重要性几乎等同于密码。
此外,在国内一些购物网站上用信用卡网上支付时,也会采用卡号+有效期+持卡人身份信息+CVV2码+交易密码的形式,而在一些海外购物网站上甚至不需要持卡人身份信息和交易密码,只要卡号+有效期+CVV2码就能完成。
因此,业内人士建议,持卡人在记住“后三码”后,可以剪一块小胶布把CVV2码贴住,以防泄露。同时也应全面保护好自己的信用卡,尽量保证卡不离身。
别轻易扫描二维码
信用卡手机银行无故“被消费”,其中一个比较普遍原因往往是消费者在无意中所扫描的一些二维码,其中有一些则是诈骗手段。“一些消费者可能在网购时,接触到类似二维码的图样,店主会告诉消费者扫描某某二维码可享受一些回馈。而诈骗分子正是利用这些二维码将手机木马植入被害人手机并自动提取相关信息,短短几秒钟的行为,手机号、卡号、密码等私人信息可能已经传到他人手中。”
银行信用卡部工作人员认为,手机上网已经是趋势,若干的手机APP携带着诱人的赠礼品等模式出现在消费者的手机上,甚至有些短信的发送号码,还伪装为某客服、某官方的短信号码。“当点击这些链接,下载了相关的软件后,噩梦就开始了。”该人士建议在手机上下载APP软件时一定要到官方下载中心。
不过,上述银行工作人员表示,针对目前日趋严峻的信用卡网络盗刷风险,各发卡机构纷纷加大了监测力度和风控力度,并对相关服务和产品进行了升级。
提高额度短信可能是幌子
“除了恶意木马诈骗以外,个人信息的泄露同样也是类似事件的原因之一。”银行业人士表示,消费者在外刷卡购物时就存在可能的风险,“在刷卡机刷卡时,卡号信息就可能被记录,如果再配以手机号或者密码等其他数据,不法分子便足以掌控他人的信用卡。“我们提醒消费者即便在正规商家刷卡消费,也要尽量避免同时留下手机、身份证号等相关个人信息。一旦这些信息不慎流失并被加以利用,将是重大危害。”
还有些信用卡诈骗往往打着银行客服的名义,通知受害人可以提升信用额度,征得同意后会要求提供信用卡卡号、有效期及卡背后CVV2码,而后会要求打一笔手续费入卡中“激活”。
如果受害人此时嫌麻烦、要求取消额度升级,对方会要求受害人接收验证码并告知已“撤销操作”。事实上,一旦受害人告知接收到的验证码,犯罪分子就能完成盗刷行为。
针对此类诈骗方式,银行业人士建议,信用卡额度够用就好,当收入不能够承担太高的还款计划时,高额度有可能成为陷阱。债务风险扩大都是从无法正确认清自己的资产状况开始,因此,建议把信用卡额度设置为自己3个月工资的数值。
三招教您安全使用信用卡
对于信用卡持卡人,如何保证安全使用信用卡呢?银行业人士表示,第一,保护好个人信息,避免个人信息泄露。无论有没有信用卡,市民都应妥善保管自己的身份证和相关资料。在接到自称银行工作人员电话时,要核对对方身份,或拨打银行指定的客服电话办理业务。
第二,刷卡只限于本人使用,消费要核对消费金额及卡号。用POS机刷卡消费签名前,要核对消费金额和卡号,完成交易后,还要确认收银员交还的信用卡是本人卡片,防止“掉包”。同时,要保留好消费单据和使用凭条。ATM机上的取款凭条、消费单据以及对账单等信用卡原始凭证,应注意妥善保管或定期销毁,不要随意丢弃,以避免泄露信用卡卡号、有效期等关键信息。而在网购时要选择正规的购物网站,并且一定不要在陌生的电脑尤其是公共的电脑上进行网购。
第三,办卡时要设定密码,并在信用卡背面签名。骗子们一般只通过某些技术手段,窃取磁条内的信息及刷卡的交易密码,很难高度一致地模仿持卡人签名。如果有了卡后面的签名,就可以有效避免复制卡的损失。信用卡丢失时要及时办理挂失,如果信用卡丢失或者被ATM 机吞卡,应及时到银行办理挂失,绝对不要轻信ATM 机周围张贴的公告或通知,必要时应与银行客服联系。
记者 乔秀峰
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