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业务员误导、售后消费者维权艰难成为保险业中投诉最为热门的问题。10月21日,本报A11版介绍了六家保险公司同类产品PK,并且为读者支招选择保险的方法。可是,如果买了保险之后又需要退,有什么方法可以降低退保损失呢?城市信报/信网记者采访了多位岛城保险业内人士,拿到了7种既不失去保障,又能够成功退保的方法。对于退保,您有什么话想说?本报开通热线80889911,欢迎您讲述自己的退保故事和退保困惑。
◎想退保的三个案例
1、感觉自己上当了,无论如何都要退
市民孙女士在去银行存款时,工作人员向她推荐了一份保险公司的分红型寿险,投保的时间是10年。考虑到每年存6000块钱不算多,并且还能够保证本金,在第二年就可以拿到分红,孙女士签下了保险合同。因为对保险产品不了解,孙女士将合同拿回家后,经过孩子一分析,孙女士又想退保。可保险公司的人说,超过了犹豫期,硬要退保会损失差不多一半本金。交6000元,至少要损失3000元。
2、交了两年忘记再交了,干脆退保算了
“我买了一款重大疾病险,交了两年,第三年忘记交了。保险公司打电话让我去办什么手续,还能够再续交,我觉得麻烦想直接退保了。”市民关先生吐槽称,买重大疾病险的时候,本想强制性给自己一份保障,但是最终败给了自己的“惰性”。
3、保险公司改名了,忽然缺失安全感想退保
几年前,顾先生买了一份海尔纽约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的人寿险,每年缴纳26561元的保险费,一共缴20年。但后来,顾先生发现自己投保的保险公司更名为北大方正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而且一直没有通知他。顾先生认为,自己投保的公司首先不是特别知名的大企业,另外更名却不知情,把钱投在这家公司缺乏安全感,因此希望保险公司能退回一定的保险费用。
◎非要退保?7种方法降低损失
孙女士、关先生、顾先生的这三种情况,在保险从业人员看来,非常普遍。退保对保险公司和投保人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退保时,投保人的保单利益必将受到损失,过高的退保率也会影响保险公司经营的稳定,干扰财务安排和资金运用计划,会影响保险公司的声誉。所以投保人退保时,保险公司会扣除一定比例的管理费,用来弥补公司因退保造成的前期费用投入的亏空。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王荣
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