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我们也能找到很好的对应例子。四川地区出土了很多性爱文物,但是接吻的情况却鲜为少见。吻这个字在古时候的确是指嘴部,而且不仅仅指人的嘴。但是,它可能意味着不清洁不卫生。这也是时至今日某些中国人的内心认识。再者,古时候人们的“刷牙”措施极其有限。这可能极大地妨碍了吻的可接受性,及其演进。另外,我们还应该考虑到上古时候的人蔬菜都不大吃。可以想象,那时人们的口气是很重的。同时,嘴部毛发之类也可能妨碍到接吻。
吻这个词语的动词化也是很晚的事。那时它的确有“嘴唇”的意思,但就像“唇”一样还只是一个名词。对于吻,人类现存最早可考的记载见于公元大约1500年前的印度吠陀梵语文献。文献中也并没有提到“吻”这个词汇,而只是出现了“舔”和“饮嘴唇上水”这样的意义。类似的,唐人白居易弟弟的《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也出现了吻的行为,但没有形成“吻”的词汇用法。稍早陶渊明的《闲情赋》则好像没有描摹到吻。同时,我们还可以注意到人类历史的一个普遍事实。吻后来动词化了,但是它最初所指的活动往往与性爱无关。一处公元前七世纪的巴比伦碑刻记载了几个“吻”。这些吻表达的是致敬和请求。印度《爱经》出现于公元三世纪,书中用整整一章的巨大篇幅讲述怎样亲吻情人。看来,那时印度人已经完成了吻的最后演化。
荥经县东汉石棺接吻浮雕图案
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