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民盟青岛市委"同心社区服务站"记事

2014-12-08 12:06:08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齐东

\

人民网青岛12月4日电 青岛市市北区明霞路社区是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老街区,有常住居民2200余户,曾是远近闻名的“老大难”,人称“五多”:老弱病残多、低保居民多、邻里纠纷多、上访案件多。

然而今天,“五多”已经步入历史,当你走进社区自己创办的省内首家“社区博物馆”,首先看到的是整洁的街道、静谧的院落、社区学校崭新的教室、画室作画写字的老人和健康驿站听着养生保健课程的大爷大妈们……昔日的脏乱差,如今已变成回忆。当谈起这些发生在自己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时,社区居民交口提到的是一个仅有8名工作人员的小站——“同心社区服务站。”

随着城市管理体制的改革,社区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新时期如何发挥参政党的优势和特色,服务城市社区建设,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已经成为摆在各民主党派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2012年6月,民盟青岛市委通过深入调研,把着力点选在一个基础较差、难题较多的基层社区——市北区延安路街道办事处明霞路社区,创办了以“听民意、解难题、办实事、惠居民”为主要工作内容的“同心社区服务站”。

在区党委、政府的领导支持下,民盟青岛市委充分发挥民盟“人才库”的智力优势,把最真实、最具体的社情民意化为参政议政的重要课题,把“同心”落到实处,把服务做到居民的心坎上。

服务站采用“阵地式、定点式、订单式、互动式”四种工作模式:开展专家义诊、公共信息咨询、文化传播等“阵地式”志愿服务;对独居老人、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实施“定点式”上门帮扶;根据预约提供“订单式”志愿者服务;通过QQ群和微博等“互动式”网络平台收集、发布信息。还建立了“群众满意、党委满意、基层满意”三满意标准和“规范服务标准、公开服务承诺、佩戴服务标志、评选服务先锋、接受公开监督”五项措施,形成了一整套服务、协调、联动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先后组织健康、科普、文化讲座和义诊活动60余次,“订单式”服务千余人次,联系盟员企业参加“百千岗位进社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近百个。

同时,服务站又成立了同心社区咨询会、同心社情民意工作室、同心社区学校、同心社区书画社、同心社区健康驿站五个工作机构。“咨询会”是指专家参与社区民主日,就社区建设规划和发展过程中的重点问题提供咨询服务;“社情民意工作室”旨在邀请盟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社区居民“面对面”交流,倾听群众诉求。

两年来,通过走访、排查,征集社情民意1500余条,完成《关于建立弱势群体常态化帮扶机制的建议》等6份调研报告,形成《关于传承和发扬青岛城市文化的建议》等市政协提案20余件,向街道提出工作优化方案20余个,成功化解上访隐患30多起,充分发挥了民主党派矛盾“减压阀”、“调节器”的作用。市政协委员及盟员通过社情民意接待日所征集到的社情民意信息,撰写了《关于“市北区部分老居民楼改造”案》,得到了区开发局的提案回复,促成了该社区1-15号项目的改造,争取改造资金400余万元。

在社区拆迁过程中,民盟青岛市委还从盟员中选派专职律师提供义务法律服务,以人文关怀和法律保障推倒了群众的“情绪围墙”,消除了群众顾虑和困惑,使整个拆违过程实现“零上访”。在实践中,“同心社区服务站” 形成了一整套服务、协调、联动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先后组织健康、科普、文化讲座和义诊活动20余次,提供“订单式”服务千余人次,联系盟员企业参加“百千岗位进社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近百个。活动开展以来,社区居民评价满意率达到98.1%,二次回访满意率达到100%。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张宝文在青岛民盟“同心社区服务站”成立一周年之际,作出批示:“民盟青岛市委开展的‘同心社区服务站’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为民盟组织参与城市社区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树立了民盟良好的社会形象。”(李晓萌)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