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候鸟老人"来青岛蹭暖 孩子教育成家庭争议点

2014-11-18 10:51:21
来源:青岛早报
责任编辑:夏天
随着新一轮集中供热的启动一些外地老人开始奔赴岛城的儿女家避寒 记者进社区调查发现其中以东北三省农村的老人居多 其实他们最看重的是一家三代团聚的温馨氛围

家里的暖气片热了起来,孝顺的孙明辉第一时间联系了老家的父母打包行李,准备周末开车前往莱阳,接农村的父母来青岛过冬。昨天记者采访了岛城市北和李沧多个小区发现,每年供热季到来后,小区内都会从天南地北迁徙来一群“候鸟”老人,他们会住在儿女家过冬,直到春节前后才会离开,这段时间老少三代人欢聚一堂,既有让人感动的甜蜜,但也可能因为生活习惯不同,出现少许的摩擦。“儿女应该珍惜跟老人共处的时光,注意跟老人的沟通方式,将老人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让老人真正在青岛度个假。”心理专家陈雷称。

社区多了候鸟老人

“每年冬天我们社区都会从天南地北来很多‘候鸟’老人,他们都是奔着儿女来的,一般要住上两三个月,等春节过后才会离开。”永年路社区居委会的刘主任告诉记者,这些老人来自天南地北,其中以来自东北三省农村的老人最多,还有来自内蒙古、山西和新疆的老人,他们都看中了岛城冬季气候温暖湿润的好处,赶在老家下雪前乘坐火车或者飞机赶来岛城过冬。

“我们这个广场舞队每年冬天都会从东北来10多名骨干,其中大部分都是来儿女家过冬的老太太。”清江路附近小区的邢大妈称。她带着记者找到了广场舞队的领舞徐大妈,她老家在黑龙江,夏天还要回去种水稻,到了冬天地里没有活干,往年他们都在屋里打麻将打扑克猫冬,儿子在青岛成家后,她就改成来青岛帮忙看孙子,这已经是她在青岛过的第三个冬天了。

供热引来南方老太

记者在多个社区采访了27名从全国各地来岛城过冬的老人,发现其中有11名老人来自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有7名来自岛城周边的农村,被儿女接来岛城过冬,此外有3人来自南方,另外6人来自北方其他城市。“我是青岛人,但半辈子生活在江西南昌,南方冬天气温比北方高,但没有集中供暖,我感觉那里的冬天冷到了骨头缝里。”住在百通馨苑小区的卢定芳大妈称,她儿子住在市南区逍遥二路,但住房面积比较小,住不下一家五口人,自己和丈夫就在金水路另外买了一套房子,平时都租出去,每年冬天收回来供自己和丈夫回青岛住。另外两名南方老人分别来自湖北武汉和江苏南京,她们都很喜欢住冬天有暖气的房子,来岛城儿女家过冬。

三世同堂实现双赢

“其实我们最看重的不是房子里的暖气,而是一家三代人能住在一起两三个月的时间。”接受记者采访的67岁刘大妈称,要不是来岛城过冬,每年自己能看到儿子和孙子的次数,一双手就能数过来。自己和老伴退休后,在哪都是过日子,搬来儿子家里确实给孩子们添了不少麻烦,但每天能看到儿子孙子,老两口打心眼里高兴。“其实能把爸妈接来过冬,最高兴的是我们夫妻俩,老人几乎把家里所有的家务都给包了,还能接送孩子,我们俩只要去上班就行了,偶尔还能抽时间过个二人世界。”刘大妈的儿子孙庆军称,老人来青岛过冬,自己就不用买火车票回老家过年,也不用考虑到谁家过年的问题,而且有老人在身边,自己也不用老是担心父母的身体,还能不时买点好吃的孝敬父母。

孩子教育成了争议点

“老年人和年轻人一起生活,最大的问题就是生活习惯不同,说事情总说不到一起去。”永年路社区居委会的刘主任告诉记者,每年冬天社区居委会都会为不少迁徙老人调解家庭矛盾,其中以婆媳矛盾最为突出,而两代人争议的焦点就是第三代的教育问题。“去年公公婆婆来我家过冬,就把4岁的宝宝惯得不像样,跟别的小朋友玩不到一起,经常抢不到玩具就张嘴咬人。”家住永清路的冯女士称,自己跟公公婆婆说过好多次,锻炼宝宝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不要太娇惯,但公公婆婆心疼孩子,不肯让孩子吃一点亏。公公婆婆春天回老家后,冯女士用了半年的时间才把宝宝的坏习惯改掉,但供暖季又来了,老人也要来了,她担心经过一个冬天,宝宝会重蹈覆辙。

花絮

三次来青去过一次栈桥

“大冬天的海边刮大风冻死人,要去你们去,我留在家里还有衣服没洗呢。”每次儿子儿媳邀请徐大妈去海边看看,或者去崂山逛逛,徐大妈总是拒绝,有时候儿子儿媳请她下馆子,她也总是推脱不去。徐大妈告诉记者,她来青岛过了3个冬天,只去过一次栈桥,迎宾馆、天主教堂和崂山这些著名景点,她也只是在电视里看过,自己生活的区域只是清江路周围,去次数最多的地方就是附近的早市。她告诉记者,自己的主要任务就是来看孙子,在她眼里家里有干不完的活,自己在家没事多干点,孩子们就少干一点,去这些景点孩子们又要花钱,自己觉得没必要。

书包谁背要开家庭会议

“人家的孩子上幼儿园时,都是自己背着小书包,我们也想锻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孩子的奶奶就是不同意。”冯女士告诉记者,去年她就因为孩子背书包的问题,跟老人有过一次争论,老人们觉得孩子太小,背着书包会妨碍身体发育,长不了大高个,而且父母空着手,让4岁的孩子背着包,就好像虐待孩子一样。但冯女士则认为,孩子从小就应该锻炼自立自强,小书包里只有一个小水壶,一包纸巾和一袋饼干,孩子完全能够背得动,家长不应该包办孩子的一切。为此家里面专门开过家庭会议,但最终结果是,冯女士送孩子上幼儿园时,孩子自己背书包,爷爷奶奶送孩子时,爷爷奶奶帮忙背书包。冯女士和婆婆觉得都不满意,但都无可奈何。

老人返乡全家赶紧减肥

“去年冬天我们全家每个人都胖了三四斤,原因就是婆婆炖的骨头汤。”家住清江路的孙明辉妻子今年39岁,女儿今年13岁了,母女俩都对体型很有要求,但来自莱阳农村的奶奶却看着体型偏瘦的孙女有些心疼,想方设法给孙女补充营养,最常用的办法就是给孙女炖骨头汤,基本上是孙女多吃肉,全家人跟着喝汤,不时地还炖个排骨做个红烧肉,冬天本来大家的运动就少,老人春天回老家后,全家人都增重了三四斤。“我试着跟奶奶说过想吃点清淡的,但奶奶说我长身体,就是不同意。”孙明辉的女儿称,为了不在寒假回来后被同学叫作小胖妹,他们一家三口春天都要加紧减肥。

声音

儿子儿媳:

生活习惯不同会产生摩擦

“我们知道父母都是为了我们好,但生活习惯不同,对有些事情的看法不同,我们试着跟老人沟通,但感觉很难找到合适的方法。”冯女士告诉记者,尤其是作为儿媳妇,跟公公婆婆之间的关系很难处理,自己担心稍有不慎就会产生婆媳矛盾,更多的时候自己都是忍着不说,让丈夫跟婆婆沟通,但还是会让婆婆觉得自己在背后挑理。一旦产生摩擦,全家人都会跟着难受。

公公婆婆:

住得很小心觉得挺憋屈

“其实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儿子家再好,也比不上我们自己家舒坦,我只是觉得孩子们平时工作太忙,还得照顾孙子,基本上没时间照顾自己,就想趁着冬天过来住帮帮孩子们。”67岁的刘大妈称,自己也知道跟儿子儿媳有代沟,说话做事都做不到一起去,尤其担心跟儿媳产生矛盾,让儿子在中间难做,所以在儿子家住的这段时间可以说是谨小慎微,有时候觉得自己有点憋屈,但为了孩子们好,自己忍忍也就过去了。

心理专家:

两代人相处注意沟通方式

“年轻人不要老去试着改变老人的生活方式,老人的生活方式已形成,不可能因为你的三言两语就发生改变,应该珍惜跟父母共处的时光。”记者就此事咨询了凡敬心理研究院的陈雷院长,他称真正需要改变的是年轻人自己,首先年轻人要懂得感恩,老人们说是来过冬,但大部分老人都是为了就近照顾儿孙,年轻人应该反思,自己是不是真的让老人来青岛度过一个轻松的假期,还是让老人来继续为你操劳。其次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并不一定都是错的,很多时候错的往往是你自己。住在同一屋檐下的两代人应该相互理解和包容,采取更加有效的方法相互沟通,要找到正确的途径表达自己的看法,不要一个人生闷气,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年轻人要主动承担更多家务,让老人能解放出来,在岛城寻找更多属于自己的乐趣。

本版撰稿 记者 黄飞杨佳 制图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