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恼:外人要在村前盖小楼
为了崂山的保护 ,为了不破坏景区的自然风貌,崂山核心风景区内有一系列规定,不能开工厂,不能开企业,这些都可以理解,但是,与居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住房问题,却无法回避——二十多年不批宅基地了。
西麦窑社区居委会主任唐星盛告诉记者,在前段时间 ,村委跟居民们组织的一次面对面的交流活动中,大家反映最大的就是住房问题,“尤其是家里有儿子的,要面临找对象,结婚等问题,但是住房问题解决不了,就成了最大的阻力”。唐星盛一点都不回避,有不少人是一家三代住在一套房子里,前几年街道上也曾给大龄青年分过保障房,但是一共有39个社区参与,对于核心风景区也没有特殊照顾,“我们村一共分了四套,因为户数少,定的政策也很严”。
让西麦窑社区居民特别不理解的是 ,为了景区保护 ,村里人二十多年没有批过新的宅基地,但是,就在他们村前,离村民的房子很近的地方,却有一家大企业要在这里盖度假酒店,“据说是三层小楼,让我们老百姓怎么想?”就是在这样的心情之下,在度假酒店规划公示的时候,村民们集体提出了反对意见,此事如何处理,至今没有下文。
条件达不到大龄青年房标准的人还在坚持,条件达到了的也很苦恼。青山社区的姑娘,也是青山社区的媳妇姜女士告诉记者,他们目前就跟老人住在一起,因为姜女士跟老公都是独生子女,在女儿7岁的时候,他们又要了二胎,现在儿子也已经一岁多了,“我们一家六口住在一起,就是这三间屋”,姜女士告诉记者,按照条件,他们家是符合村里制定的大龄青年房的分配政策的,但是,因为分的房子在王哥庄,离现在的家有35里路,老公又在景区内的索道上上班,来回很不方便,因此,一家人商量之后,决定放弃。而他们的邻居小荆家则因为老公和公公都有工作,够不上保障房的配租资格,只能等待。
在西麦窑和东麦窑采访的时候,城市信报记者看到最多的就是家庭旅馆和渔家宴。西麦窑社区居委会主任唐星盛告诉记者,因为没有别的资源,所以村里的人多数都在吃旅游饭 ,但是也遇到了不少问题。景区的停车场从村前位置搬到了大河东,游客只能乘坐观光车出入 ,而以前上下客挺多的西麦窑所在的位置就成了不头不尾的中间地带,“要是不去拉客的话,游客根本不知道还有我们这个地方可以吃饭住宿,而且条件还不错。”
唐星盛说,景区停车场搬走,对村里的家庭旅馆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原来有100多家旅馆,现在只有40多家了 ,我们为了加强管理和对外宣传,提升档次,专门打造了山海人家这个品牌,每个家庭旅馆都挂着这一个牌子,并且都有自己的编号和联系电话,为了提升服务档次,政府还给予了一定的补贴,将旅馆打造成标准间,适应游客的消费需求。”但是,唐星盛提出,为了景区保护,核心风景区内的居民牺牲了很多,希望景区能够帮着居民们宣传他们的旅馆和渔家宴。
东麦窑社区的小刘现在跟婆婆在村里开了一个渔家宴,其实,就是把自家的空房腾出来接待客人,“一楼住爸妈和奶奶,二楼间成了五个小间,到旅游旺季特别忙的时候,就把桌子支到院门口摆几桌。”小刘告诉记者,开渔家宴主要依靠旅游旺季,“旺季的时候中午会有很多游客来,忙的时候能摆十几桌,还有的人得排队,但到晚上游客少了,就本村人过来吃。”孩子们一开学,渔家宴就进入了淡季,“也就是中秋和十一小长假还能再忙活一阵了”。
在青山社区开茶叶店兼卖海产品的林女士也面露愁容,“我们村里已经没有地了 ,在十几年前就把地分好了 ,一直没动过。”林女士说,村里的地根本不够用,种的粮食都不够吃 ,还是主要依靠买,“我们家种了两亩多点的茶叶,春天忙活,夏天也要顶着大太阳采茶,旅游旺季的时候顺带着卖点干海货,一到九月份,就没什么可干的了 。”林女士说,青山村的居民主要依靠出海打鱼,种茶叶和吃旅游饭来维持生计 ,“出海打鱼也很苦,海里没有多少东西了 ,一年也就收入两三万块钱 ,其实也只能干几个月”。如此一来,景区里的村民基本上都是干半年、歇半年,“过两天就回家光吃饭 ,光享福去了”,林女士苦笑道,“其实我还是愿意上班拿工资,这样太没有安全感了,真是干多少是多少,不干就没有钱”。
“我是学企业管理的”、“我是学电工电子的”……在青山社区采访的过程中,记者见到了两位有一定学历的家庭妇女,中专毕业的小荆告诉记者,自己是外地人,起初在城阳的工厂上班,认识现任老公以后,就结婚回家带孩子了 ,现如今,所学的专业已经全部荒废,老公为了生活还在城阳惜福镇上班,每个星期回来一次,公公在王哥庄上班,每个月能有一千多元的收入,自己和婆婆两个人就只能在家看孩子,没有别的经济来源。“村里有不少人都到景区当导游,前几年给村里的人都办过导游证,但是现在都不给办了 ,偶尔去当个导游,别人还查。”在小荆看来,自己所从事的导游工作并不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我把导游词都背下来了 ,光在离家近的太清宫讲解一下,讲解一次20块钱,华严寺我们都不去。我们也想当正规的,但是不知道该怎么考,像我们这些年轻的就该给办证”。
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