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平度人张鹏举是光绪帝御前侍卫 官至正二品

2014-11-17 14:41:17
作者:魏军
责任编辑:夏天
600×333

张鹏举光绪皇帝

平度人张鹏举,从小天资聪慧,身材魁伟,性格刚毅。他跟人学习武功,学成后参加考试,表现突出 ,被光绪皇帝直接点名当了御前侍卫。后来在外当差,深得军民爱戴,连续多次得到奖励,被封为武显将军,为正二品衔。辛亥革命爆发后,弃官归乡,丝毫没有架子 ,给乡亲们不少帮助,病逝后就葬在平度。

14岁时把捻军吓退

说起张鹏举,资料中记载的不多,记者采访了平度市博物馆原副馆长高瑞吾,他或许最有发言权,从某种联系上来说,他还跟张鹏举是亲戚关系呢。他通过收集历史资料,为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张鹏举。

张鹏举,字云程,平度大泽山西麓大疃村(今属大泽山镇)人,清咸丰三年(1853年)农历五月初二,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在我国封建社会,武举科是与进士科并行的人才选拔制度。清王朝崇尚勇武,相比起前面的朝代,清王朝对武举取士更为重视。清代武科考试分为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四级进行。张鹏举就是经过层层选拔,成了高级将领的,清朝后期官至总兵,被封为武显将军。

张鹏举小时候就有勇有谋。用高瑞吾的话说就是“从小天资聪慧,身材魁伟,性格刚毅”。在他小时候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同治六年(1867年)7月 ,捻军扰境,张鹏举全家往大泽山方向逃跑。

全家人刚跑到半山腰,捻军就从后面追上来了,当时张鹏举年仅14岁,这可怎么办好?被逼得没办法了,就冒着“万死不得一生”的危险,“攘臂慷慨,舍身御之”,跟捻军拼了!被逼出来的抗争有了效果,追兵们竟然被他震慑住了,开始后退。趁此机会,他背着曾祖母,带着年幼的弟弟,保护着家属,登上了飞来峰(现在是平度大泽山一景)。全家人因此躲过了一劫,幸免于难。

家人此次兵祸脱险,显露了年少英武的张鹏举过人的胆魄,同时也让他陷入了深深的思索。这时候的清王朝,内有太平军、捻军相继造反,外有各国列强争相入侵,内忧外患,战事不断。年少好胜、志向远大的张鹏举决定研读兵书,苦练武艺 ,以便日后保境安邦,为国效力。于是,他毅然投奔掖县张经邦、平度张惠两位先生。去干什么?习武!

光绪帝钦点他为御前侍卫

习武是个急不来的事情。在习武的这几年,张鹏举“日矢精勤 ,刻苦自励”,不知不觉几年就过去了,这时候的他已经技艺大进,经纶满腹,先生“甚器之”,。

又到了考试的时候了,张鹏举就跑去考试了,结果考得很好。他过五关斩六将,光绪元年(1875年)在乡试中,中了武举;光绪三年(1877年)考取了武进士。这就意味着张鹏举可以参加北京的武殿试了。

武殿试是武科考试中的最高一级考试。清代武殿试分内场与外场,内场在保和殿进行。武殿试外场在西苑门外中南海紫光阁进行,由皇帝亲临御试。考试前,先由皇子骑射作示范。张鹏举出场应试时,只见他步履劲健,精神抖擞,很是威风。先考马、步箭射,结果箭箭中的,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全是十环;再测试弓、刀、石等本领,结果,开弓三次全开满了,刀技更是前后挥舞,都舞出花来了;掇石,就是测试举大石头的本领,他一下子就把大石头高举过了头顶。张鹏举凭借超群的武功和魁伟的身材,博得了光绪皇帝的欢心,被当场钦点为御前侍卫。

御前侍卫就是皇帝的贴身保镖。要保护皇上的安全,这活儿可不轻松,责任重大,风险也很大。但是张鹏举做得不错,他在任期间,尽职尽责,每次都完美地完成了保护圣驾安全的任务。

光绪十年(1884年)二月,深受光绪皇帝信赖的张鹏举被选补直隶提标、顺义营都司。从此,张鹏举结束了在内廷的供职,开始了地方武官的生涯,长期守卫北京东部地区。

当了武官被皇帝奖赏

那时候,京东顺义(今北京顺义区)一带,治安非常混乱,民风彪悍,非常难管理。张鹏举赴任后,立即拿出了周密的训兵安民计划,并付诸实施。他做事情,既不非常严厉,也不非常放松,可谓宽严适中,“得合营欢心,士卒乐之为用”,手下的兵都很欢喜,乐意听他的。

这样一来,“兵威大振,巨盗远遁,一邑之中口碑载道”,兵卒精神振奋、士气高昂,江洋大盗土匪之类都逃得远远的,赢得百姓好口碑。光绪皇帝一听很高兴,特颁诏加级三次,予以褒奖。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九月 ,直隶提督聂士成巡营考查,觉得张鹏举“勤干朴诚,办事稳慎”而“咨请恩准在案”。这个聂士成可不是一般人,他是武童出身,早年追随李鸿章,打起仗来有勇有谋,屡建战功,与王孝祺、章高元并称“淮军后起三名将”。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进入北京,通州、三河等地相继失陷,而张鹏举则在其防区内,“联络乡绅,百计固守”,严阵以待,以防不测,显示出高度的战备观念。三年后,张鹏举被直隶总督袁世凯看上了,觉得他“究心兵事、老成练达、任事勤能”,奏升泰宁镇游击,再补马兰镇中军游击,兼护清东陵。清东陵位于河北遵化县(现河北省遵化市)境内,西距北京125公里,是包括康熙景陵、乾隆裕陵在内的,我国现存规模最宏大、体系最完整、布局最得体的帝王陵墓建筑群。

宣统元年(1909年),经庆亲王奕劻提奏,以其“在工出力”,上谕以参将升用。后来,再行委任护理马兰镇总兵,并封为武显将军,此时的张鹏举,已成为清军正二品衔的高级将领。

清亡后归隐平度

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帝逊位,张鹏举遂弃官归隐,回到平度故里。

张鹏举当了30年的官,潜心研究兵事,善尽职守,“民怀自励、强横敛迹,到处民爱,去处民思”。在他干过的地方,人们都上进,那些强盗以及专横的人也收敛了,到什么地方百姓都爱戴,要走了人们都很舍不得。

张鹏举虽然官高位显,但从不居功自傲,反而常常念及自己的老师和平度的乡亲。每次要回家探亲了,张鹏举一定会先转道去掖县拜望自己的老师。当进入平度地界之后,又会主动下马,和乡亲们结伴同行,一路上和乡亲们聊聊天,谈谈庄稼的收成怎么样,谈谈如今的世道如何如何,跟平民百姓没什么两样。

张鹏举回乡闲居后,不仅尊祖敬宗、敦宗睦族,孝敬慈亲,还很大方,他又送麦子又捐大米,对街坊邻居很是优待,他还很乐于助人,帮人解决困难,息事宁人。

1914年春天,长乐高家村村民高大德到大泽山隐居,在飞来峰红庙修行,曾慕名借用张鹏举的七星宝剑一把,用来防狼虫伤身。但是,当年的腊月十五,山下团石子村一个姓李的放羊人,趁他回家取粮时,把这口宝剑和他的被褥全偷走了。高大德回到山里,一看东西都丢了,尤其是连七星宝剑都不见了,一时间急火攻心,死在庙里。张鹏举知道这事后,马上组织邻里乡亲数人,冒雪把高大德的遗体送回家中。高家人悲愤至极,就想找人来报仇,姓李的那家人自知理亏,很害怕,就去找张鹏举帮忙说情。后来,经过张鹏举不厌其烦地往返劝导调解,终于避免了一场械斗。

1921年农历十月十三 ,移居北京南苑寓所的张鹏举,因染风寒不治而逝,终年69岁,翌年3月归葬于平度。

张鹏举的后人也多从军

在《封武显将军张公鹏举墓志铭》中,有一句话:“从掖邑廪生(廪生,廪膳生员的简称,科举制度中生员名目之一。童生应试,例须请廪具保,称作廪保)翟贻序读书大泽山下寺”。也就是说,张鹏举曾经在大泽山下寺读过书,那么大泽山下寺是什么地方?

在大泽山腹地瑞云峰前,有上下错落的两座寺庙,下面的一座名智藏寺,俗称下寺,上面的一座名日照庵,又称碧霞元君行宫,在智藏寺之上里许 ,俗称上寺。两寺的始建年代,始建人及历任住持、庙产庙地、重修情况及规制变化等等,今天已很难弄清。两寺在历史上都曾有过辉煌,可惜均毁于抗日战争时期。近年来海内外有识之士出资重建,基本恢复了昔日的规制。两寺重建,为大泽山增色添彩,对开发这座名山的旅游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高瑞吾对城市信报记者说,张鹏举的后人很多都在青岛。张鹏举有个曾孙,从军后干得挺不错,当了团级干部,退伍后分配在青岛,退休后就住在市区。张鹏举的玄孙,也是部队里的干部。高瑞吾说,张鹏举的后人都思想开明,勤奋肯干,为社会做出了很多贡献,可谓继承了张鹏举的优秀品质。

城市信报记者 魏军(感谢高瑞吾先生对本文的大力支持,图片由高瑞吾提供)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