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家长与老师都是独生子女 沟通模式更趋向平等

2014-09-10 09:31:02
来源:青岛日报
责任编辑:洛克
   “老师你就说吧,有什么要求,我们去做行了。”“老师,我觉得咱们可以这样……”最近三五年,青岛宁安路小学教师刘坤感觉,随着独生家长的增多,她与家长的沟通模式也在悄然发生转变。比如班里举办活动需要家长参与,以前的家长倾向于听老师分配任务,积极配合;而对于如今的家长,她总是先和他们凑凑意见,集思广益,共同决策。 

    在上一篇,我们关注了独生家长与独生孩子之间的相处模式。在这一篇,我们来看看独生家长与独生老师在沟通时呈现怎样的特点。 

1 从“权威”到朋友 

    刘坤也是独生子女,她出生在1979年,从教已有10来年了。在以前,她常听家长习惯性地说这样一句话:“老师,孩子就交给你了,该打就打,该骂就骂。”如果给家长发家长信,有不少家长在签字之后还会写道:“老师,我保证做到。”“感觉那时候的家长把老师当做一种权威。”刘坤说,而近三五年,家长自身是独生子女的越来越多,他们思想活跃而多元,并且乐于表达自我,对老师那种“权威感”变得越来越淡。“更像是朋友一样。”她说。 

    学校有一项活动,是评选最美教室。刘坤记得,在几年以前,她会打电话给家长:“听孩子说你书法很好,能不能抽空写幅字挂到班里?”那时候,家长习惯听老师分配任务,也会积极配合。如果老师不分配任务,而是由家长毛遂自荐,家长反而不知道要怎么办,他们会说:“有什么要做的,老师你直接说行了。”而如今,同样是评选最美教室,刘坤会在群里发消息说:“咱们大家来凑凑意见吧……”家长则会积极献言,共同决策。 

    对于这种转变,刘坤说,老师的观念在进步,但也不可否认,有家长推动的因素在其中。她说,时代在进步,学校教育不能是老师的“一言堂”,老师要主动转变观念;而另一方面,独生家长比非独家长更乐于表达自我、彰显个性,他们需要一个发声平台,老师如果不提供这个平台,肯定是不行的。 

2 “一块打CS去吧!” 

    寿光路小学教师王珊所举的例子似乎能进一步体现独生老师与独生家长之间“朋友”式的沟通模式。同样是独生子女的她告诉记者,独生老师、独生家长与独生孩子就像两个大朋友与一个小朋友一样,大家都爱玩,都喜欢打游戏,都喜欢流行文化和明星,这样就容易走到一块。“比如到假期了,有的老师会在群里号召:‘咱们一块打CS(一种模仿军队作战的户外游戏)去吧!’然后就有很多孩子和家长响应。有时候家长也会在群里号召:‘咱们去野营吧,老师也一起吧!’”王珊说。 

    在王珊看来,除了兴趣爱好相近,独生老师、家长与孩子能玩到一起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独生子女的权威意识比较淡,比较追求平等,而平等可以有效减少沟通障碍。这种平等不在于身份,也不在于年龄,独生老师与独生家长之间是平等的,这二者与孩子之间也是平等的。 

    周芬是某校二年级孩子家长,她出生在1980年,是独生子女。她认为,在当下,“平等”对家校沟通来说很重要。她说,在家庭教育中,她与很多同龄家长一样,提倡平等、民主,比如鼓励孩子发表意见,勇敢提出质疑,参与家庭决策等。但是孩子上学之后,当他对老师的某个要求提出疑问时,有些年纪比较大的老师就难以接受,觉得孩子不听从统一指挥,于是就找家长来谈话。“独生老师能更平等一些,比较好沟通。”她说。 

3 合作伙伴也会有摩擦 

    尽管独生家长与独生老师因“平等”二字而容易沟通,但这并不代表没有摩擦。某校一位刘姓独生老师向记者讲述,她班上有一些独生家长对于某些教育理念比较固执己见,比如有的家长推崇赏识教育,不仅在家庭活动中总是赏识孩子,还希望老师经常赏识孩子。“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孩子写字比较潦草,就提醒他注意一下,还拿另一个孩子的作业本给他看,希望借此来激励他做得更好。”刘老师说,“孩子可能是回家跟家长说了,结果家长就给我打电话,说我应该多赏识孩子,不要拿‘别人家的孩子’做对比,这样会给孩子增加压力。” 

    刘老师认为,赏识教育固然有其道理所在,但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个人来说,她并不完全赞同家长的观点,但作为老师,她又不宜与家长起争执。“说实话,如果对方是非独生子女,我可能会比较直接地说出我的观点;但对方是独生子女,我就不得不慎重了。”她说。 

    是什么让刘老师有所顾虑呢?她解释,非独生子女由于从小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比较容易接受让步和妥协,对于不同观点,他们的心态也比较平和;但是独生家长相对而言更加自我,希望别人认同自己,如果老师直接反对,他们可能接受不了。“独生家长不是听不进反对意见,但是你得找一个他们能接受的方式。”她说。 

    刘老师说,虽然在一些观点上有不同,但好在家长与老师有一个基本共识,就是出发点都是为孩子好,这样的话,即便老师与家长不能成为朋友,也能成为合作伙伴。 

□青岛日报/青报网记者 王沐源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