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青岛查获三家黑作坊 豆腐加工地污水横流

2014-12-12 07:46:58
来源:信网
作者:张鹏
责任编辑:齐东

信网12月12日讯 破旧、低矮的平房,墙壁、屋顶全是黑色的霉点斑点,空气中弥漫着酸腐的味道,地上脏水、臭水到处流……这就是11日,城市信报/信网记者在董家下庄的一处豆制品作坊里看到的场景。当天,崂山区食药监局在这里一举端掉了制作豆腐、豆皮和豆泡的3家黑作坊。城市信报/信网记者了解到,这3家黑作坊,每天上千斤的不合格豆制品流向了市场。目前,崂山区食药监局已对3家黑作坊立案处理,最高可罚5万元。

●河边小破房藏3家黑作坊

11日,城市信报/信网记者跟随崂山区食药监局执法人员一起来到了张家河南岸,董家下庄的一片破旧的小房子旁。走到一处平房前,执法人员敲开房门,从门外能听到里面机器运转的声音,一股酸腐的味道弥漫其中。走进屋子,一脚踩下全是水。这处房子屋顶很低,墙壁和屋顶上密密麻麻全都是漆黑的霉斑霉点,几排已经生产好的豆皮正在下面的架子上晾晒。房子中央摆放着机器,走近一看,上面残留着豆渣,一旁摆放着盆具和其他设备,上面也都遍布着残渣,其中有几口大瓷缸,显得格外脏,豆渣已经干在上面,好像很久没有洗刷过。

在屋外门口的旁边,执法人员注意到堆放着几袋标签写着“片状氢氧化钠”的白色袋子,作坊务工者说,这些东西是用来清洗布的,但执法人员告诉城市信报/信网记者,即便这些东西没有直接添加到豆制品里,清洗和豆制品直接接触的布也是不允许使用这种化学产品的。

随后,执法人员又接连对旁边的两家黑作坊进行了查处,他们分别是生产豆腐和豆泡的。当城市信报/信网记者进入另外两个作坊时,里面的卫生之脏乱差,也是让人触目惊心。

●用的油是三无产品

在制作豆泡的作坊里,城市信报/信网记者进去时发现,里面正在进行生产,一筐筐已经生产完毕的豆泡就放在塑料篮子里,目测有上百斤。旁边一个满是灰尘的大工业扇在吹,而地上的脏水正从篮子下面流过……这间作坊的务工者告诉执法人员,作坊的老板是安徽人,姓马。以前跟着他在刘家下庄干了几个月,然后又搬到这里接着干。来到这里的4个月时间里,附近早市上的麻辣烫摊位等,是他们的客户。

最后,城市信报/信网记者来到了生产豆腐的黑作坊,地上流的是已经发酸的豆浆,务工者在里面都是穿着雨鞋行走,整个屋子里都是酸腐的臭味。现场查处了这3家黑作坊之后,执法人员介绍说,根据他们目前所知的情况,这3家作坊涉嫌非法无证生产经营。但是目前只有一个作坊的负责人落网,对于其他两名负责人将会由相关部门继续追查。

询问3家豆制品黑作坊的务工者之后,城市信报/信网记者了解到,生产豆泡的这家,在这里已经4个月时间,每天生产大约400多斤的豆泡,销往附近的早市;生产豆腐的黑作坊,在这里安家有两个月时间,每天大约能生产300多斤的豆腐,销往了城阳批发市场;生产豆皮的作坊,来这里只有一个月时间,每天也能生产300斤豆皮,也销往城阳批发市场。这样算下来,每天从这里流向市场的不合格豆制品就有上千斤。

●最高可被罚5万

执法人员告诉城市信报/信网记者,这次查处行动是根据崂山区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百日行动”部署和崂山区政府、区食安委领导要求,由崂山区食安办牵头,崂山食药监局联合崂山公安分局、中韩街道办事处共26名执法人员开展执法行动,对群众举报的张村河沿岸附近的3处“黑作坊”进行了集中查处。

现场查处无证黑作坊后,执法人员已经责令立即停止违法行为,对正在加工豆制品的车间进行了查封,查获大豆原料129袋(每袋100kg)、豆油38桶(每桶29斤),发泡剂6箱、石膏粉6袋和豆腐等其它大量豆制品。对现场的豆制品进行了抽验采样,送专业检测公司检验是否存在非法添加,待检测结果出来后作下一步处理。目前,崂山区食药监局已对3家黑作坊立案处理。文/图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张鹏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