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小草学堂"坐两千儿童 "小谭校长"请百名老师

2014-12-03 10:05:15
来源:青岛晚报
作者:王晓雨
责任编辑:每皮

 

\
\
\
\

\

19岁,她跟村长拍胸脯要管起来这些留守儿 每年暑假她拉回百名大学同学给孩子免费当老师山科大昨推选秦谭参评2015年度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从2009年只有十多个学生的暑假自习点,到现在遍布日照市12个乡镇学生数超千人的 “小草学堂”;从过去闲置平房陈旧桌椅,到现在配备电脑、文体用品的专用教室。来自山东科技大学材料学院的普通女生秦谭,利用整整5年时间,带领山科大的数百名志愿者,在自己的家乡日照创造了一个品牌,每年暑假成了近千名留守孩子的“家”。比起秦谭这个名字,家长和孩子对于她的另一个头衔“小谭校长”更加熟悉,从2011年暑假想要“管一管”村里放羊的孩子,到现在成了支教点1000多个孩子的校长,这个自称 “好操心”、“爱出风头”的小姑娘,带着数百名志愿者给留守儿童搭建了一个暑假学堂。昨天,山科大推选秦谭参评2015年度的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记者 王晓雨

村里娃“放羊”逼出“小校长”

“2009年暑假,我马上要上高三,想找个安静地方学习,跟几个同学一商量,想跟村里借个房间。 ”秦谭找到了自己所在的日照岚山区后黄埠村的书记刘贤山,申请了村办公室的一个房间,暑假里,这间“教室”成了全村近20名高中生的自习室。 2010年秦谭到潍坊复读一年,2011年暑假,已考上山科大的秦谭回村,再次走进这间教室,眼前看到的一切却让这个暴脾气的小姑娘特别恼火。“一个房间里60多个学生,孩子楼上楼下乱窜,全乱套了。 ”这个刚结束高考的“准大学生”当下跟书记拍胸脯,“我一定要把这些孩子管起来。”一直为这些“放羊”孩子头疼的书记当下就同意了,还拿出了另外一间党员活动室,专门装这些能玩能闹的“小祖宗”。从2011年暑假开始,秦谭成了这首批60多个孩子的“小校长”,开始了和这群调皮孩子斗智斗勇的过程。

19岁女校长 上阵“三把火”

整个后黄埠村共450户,户户都有茶田,村里没有大型企业,大部分青壮年都外出务工,待在家里的除了妇女,就是老人和孩子。“尤其是暑假,正好是采茶时候,村里人都出去采茶,孩子基本没人管。”秦谭说,别说帮孩子辅导功课,能让孩子中午吃上顿热乎饭都不容易。他们不是在家整天看电视,就是在村子里乱跑。上任第一天,秦谭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急火火地冲进教室,把学生们的扑克和游戏机全没收了,原本乱打乱闹的孩子们,看到虎着脸的秦谭,一下子都被镇住了,“遇到不给的,我就直接压低声音吼一声,孩子们倒也很配合。”虽然都是一个村的熟面孔,但秦谭还是给孩子们定了学习制度,怎么请假、怎么轮值日、上学放学安全协议等都包含在里面。从此上下午各点一次名,放学前开班会总结,都成了“小草学堂”的校规。没收玩具、绷紧脸皮、规范制定,这“三把火”烧下来,孩子们都服了她,乡亲们也都竖起了大拇指。

拉来志愿者 开起“洋学堂”

“小草学堂”开办的第一年,秦谭找到了镇上巨峰一中的校长,招来了一批志愿者老师,每天上午给孩子们补课,40天的暑假很快过去了,孩子们折笔筒、采野花、写贺卡,给“小校长”送上了自己的礼物,看着恋恋不舍的孩子们,秦谭向大家保证第二年学校还要办。 2012年,在山科大待了一年的秦谭,决定把学校里的同学带回乡,陪着自己的学生们一起过暑假。 “学金融的、法律的、机电的,光我们学校就来了13个志愿者,在网上我还联系到了南京农业大学的4个志愿者。 ”

为了给志愿者解决吃住问题,秦谭联系上了日照市岚山区团区委,在努力协调下,2012年“小草学堂”在南塔岭村有了分点,村里广播一吆喝,南塔岭村和后黄埠村引来60多个学生,村办公室房间成了教室和志愿者宿舍,志愿者自己做饭,就这样两处“小草学堂”正式开课,十多名志愿者也给两村的孩子带来了不少“西洋景”。 “轮滑、剪纸、日语、韩语、英语、礼仪文化……志愿者擅长什么就讲什么。 ”在秦谭看来,比起老师来他们更像是亲人,让这些孩子们能够在成长过程中不孤单。

捧着碎西瓜“老师”掉眼泪

志愿者早上6点半就要起床,晚上跟学生待到10点多。 “下雨天时,王则宝老师送我回家,到了一个深水的地方,老师背起了我,我趴在他的背上,心里忽然特别温暖。 ”从小就没有母亲,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对村里的孩子山乐康来说,每一年暑假他都会增加一批“亲人”。每年40天的相处,不仅让孩子们爱上了这批小老师,志愿者也同样收获了感动。 “村民自家院子里新鲜的豆角、水果,一摘下来就给我送来。孩子带着从家里摘来的西瓜和玉米顶着太阳给我送来,路上摔跤西瓜摔碎了,腿也跌破了,孩子捧着送给你,眼里还带着歉意。 ”“很多时候孩子们带给我们的感动就像心被针扎一样,眼泪就要涌出来了。 ”这是一名支教大学生写在日记里的感受,现在“小草学堂”支教队的志愿者人数每年都在100人左右。

千个留守儿 进入小学堂

从2012年开始,每年暑假带着100名志愿者回老家对秦谭来说都成了常态,“我们今年最新的一个支教点,本来计划招40个孩子,结果报了120个,只好扩班,明年估计我们还要扩招。”“小草学堂”的名气越来越大,在日照市已经有了12个支教点,今年暑假的在校人数达到了近千人。志愿者们忍着高温、疲倦、思乡之苦努力坚守着,村里的人也在帮忙张罗。在后黄埠村,留守儿童刘浩的奶奶,几乎每天都去志愿者的宿舍,帮助他们做好一日三餐;一位远在大连打工的家长,还专门为“小草学堂”购买了55寸的3D电视机,自己家里都没有这么好的电视,但他觉得作为家长,能有大学生帮自己看孩子,花钱也不心疼。当地团委还联系一些爱心企业,认捐了一部分“小草学堂”,给每个点配备了电脑、图书。“大旗扯起来了,一定要做下去,即使我毕业了,小草学堂也要继续开,现在我们志愿者队伍都是一级一级传承下去的。 ”秦谭说,无论自己是工作还是读研,“小草学堂”都会一直办下去。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