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岛城各中小学也纷纷将国学引入学校课程,9月17日,记者调查了解了岛城多所学校的国学教育情况,发现各学校也没有统一教材,诵读经典、学习书法、武术,甚至学古琴、画折扇等形式各种各样,然而师资问题成为传承国学的难题。城市信报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大多业内人士都认为学习国学的最终落脚点还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经典诵读成必选课
谈起国学,大家最先想到的自然是《三字经》《弟子规》以及《四书五经》等经典,而城市信报记者探访发现,在岛城大多数中小学中,诵读经典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
青岛芙蓉山小学就是岛城的一所国学特色学校,从2006年开始,学校就已经将这些国学经典引入课堂,作为学校学生的必须按课程。“对于国学经典的诵读 ,我们学校从很早就已经开始尝试。”芙蓉山小学分管教科研和学校课程的孙青主任告诉记者。据她介绍,每个孩子从一年级开始,每个学年都有相应的国学经典课程。一年级学生的是《三字经》,二年级是《弟子规》,三年级是《笠翁对韵》,四年级是《千字文》,五年级读《孟子》,六年级则是《论语》。“这些内容都是我们老师精心节选出来的,现在每个周二和周四的早上都是我们学校固定的国学诵读时间。”孙青主任介绍说。
而在包头路小学,国学经典的诵读也是学生的重要一课,而且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国学文化,每次诵读时学校还会专门配上古乐。“我们学校有自己的经典诵读读本,每个周二都是经典诵读时间,同时我们会播放古典音乐,让学生从环境中体会国学经典的美。”包头路小学教导处副主任王秀丽介绍说。同时,结合中国传统的节日,比如端午、中秋等,学校也会组织很多的活动,让孩子了解这些传统节日的由来、传说,以及相关的诗歌。
武术书法走进课堂
当然,传统国学的内涵并不仅仅限于国学经典。除了这些,书法也是芙蓉山小学国学课程的重要一部分。“一、二年级是硬笔书法,从三年级开始还加入了软笔书法,并且我们专门从校外请了书法老师,他是山东省书法协会的会员。”孙青主任介绍说,而每周一的中午都是芙蓉山小学的书法时间,“学生要练习书法半个小时,老师也要练习。”实际上,对于书法课程岛城的小学生应该并不陌生。此前国家教育部已经公布了《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青岛市教育局从2012年年秋季学期开始,要求各小学三到六年级每周要有一节书法课。
而除了经典诵读和书法,作为传统文化的武术近两年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小学课堂。近日,山东路小学就专门从校外聘请了专业的武术运动员作为教练,为三到六年级的学生每周上一节武术课,虽然只是相对简单的武术套路,但是不少孩子都非常兴奋。“我们学校之前有跆拳道课程,作为我们传统文化的武术,自然也需要孩子们去接触、了解,所以我们这次也特别为孩子们聘请了武术教练,希望他们能激发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山东路小学的丁爱红副校长介绍说。
体验游学等实践活动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真正做到让孩子学习传承国学文化,并不是诵读经典、写写书法就可以做到的,环境以及氛围的带动也至关重要。采访中,城市信报记者了解到,对于传统国学文化的学习,有不少学校专门采取游学的方式,希望让学生从亲身实践中体会传统文化,青岛15中就是践行这一理念的学校之一。
今年6月,青岛15中专门组织人文班和其他班级70名优秀学生赴曲阜、泰安开展“儒家文化修学之旅”活动。据了解,整个游学过程中,还特意参观孔庙、孔府、孔林,学生们身着汉服,体验冠笄之礼,以这种形式为自己举行了一次特殊的成人礼。“在这种传统文化环境中的影响不可小视,学生们仿佛在一瞬间成熟了许多,对于这趟游学学生也都有很深的感触。”15中校长孙睿介绍说。在他看来,这样的修学之旅是学生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展,访古探史,研学修身,深切体味儒家文化的精髓,可以感悟传统人文的魅力。
目的:促进学生全面素养的提升
对于学习传统国学的目的,青岛包头路小学的王秀丽副主任表示,这对于孩子的语言发展以及文学素养提升都是非常重要的。“国学经典是一种‘雅语’,历经千百年的锤炼,它成为一种最为精炼的语言。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当我们在读了大量的经典之后,当时可能是用不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深,慢慢就变成自己文化底蕴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学经典的语言教育是没有文化的教育,是缺少内涵的教育。”
而芙蓉山小学的孙青主任表示,学习传统国学,可以从孩子立身处世的各个方面出发,促进孩子综合素养的提升。“通过传统国学当中优秀的民族文化,培养孩子的优良道德思想,对于孩子各个方面的成长都是有利的。在传统文化中熏陶久了,孩子会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这对于孩子的一生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孙青主任表示。
难题:师资难,教授内容无标准
在探访中,城市信报记者也发现,目前岛城各中小学对于传统国学的教育,并没有统一的教材标准,教授内容和形式也各不相同。尤其是对于国学经典的诵读中,不同学校对于学生在不同年级需要诵读的内容各不相同,所用教材也有所区别。比如,芙蓉山小学自己专门编了教材,用于校内的国学教育。而有的学校则自己选择各类国学读本作为国学课本。教授内容也是五花八门。
在中小学进行国学教育时,师资问题也是个不小的难题。比如,对于国学当中的重要内容的书法和武术,就鲜有老师能“一专多能”,不得不从校外寻找“外援”。而即便对于传统的国学课程,有些教材对于目前的语文老师来说,讲解起来会略显吃力。15中校长孙睿介绍说,他打算从中华书局引入一套国学教材,但是其中的内容学校的语文老师讲解起来也感觉吃力。“我们也打算跟中国台湾一所中学建立友好联系,到时候会请那边的专家一起召开研讨会,为我们进行讲解。”
说法:不能为了国学而国学
对于教育理念,城市信报记者也采访了多位教育界人士。
“我们说学习传统国学,最重要的是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当中最优秀的东西,而不能仅仅从表面上做文章。”在王秀丽主任看来,以诵读国学经典为例,最重要的并不是可以完整地背下来,而是要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学生,让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传统国学的确需要积累,但是绝对不是死记硬背,更不是注重表面的形式。”
15中校长孙睿表示,国学教育实际上也是一种未来教育,最终的落脚点还是要在孩子身上,而不是为了国学而国学。“学习国学绝对不能只流于形式,更重要的还是对于学生一种精神涵养的提升,而不是单纯将传统的国学模式原样复制和照搬。”孙睿说,学习国学一方面为传承传统文化,但是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应该在孩子身上,汲取国学经典中的精华,促进学生精神涵养上的提升。
记者 孙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