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青岛市出台了《关于建立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的意见(试行)》,在全国率先实施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制度试行2年多来,专护医院由原先的9家增加至15家,其中中小医院占多数。随着越来越多市民对“医疗专护”的了解,我市中小医院也由门庭冷落转为重获生机。
中小医院的“专护”生意
专护医院数量翻倍
为了优化社保资源配置,提高社保基金使用效率,2年前,我市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启动了以社会化护理服务为主的社会保障制度,出台了《关于建立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的意见(试行)》。
对参保人因年老、疾病、伤残等导致人身某些功能全部或部分丧失,生活无法自理,需要入住医疗护理机构或居家接受长期医疗护理照料的相关费用给予相应的补偿。这项惠及万家的制度出台的消息,在当年的评比中,入选了全国“十大老龄新闻”。全国老龄办认为,“长期护理制度对保障广大参保人的基本医疗和护理需要,提高生活质量,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具有积极意义。”
在该项制度中,“医疗专护”意在让病情较重的参保人可以在定点医院里养老。
“据测算,本市市级医保统筹范围内完全失能的参保人至少有3.5万人,约有三分之一是终末期病人,他们生活不能自理,且经常出现感染、高烧、褥疮、坏疽等家庭难以处理的病情。以往只能反复住院或长期住院,不仅医疗负担沉重,家属陪床也有负担。”青岛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医疗专护”能缓解失能患者及其家庭的医疗和护理负担,缓解老龄化带来的失能老年人医疗护理难题。
医疗专护在我市启动之初,第一批试点医院多为中小型公立医院,包括:山东青岛中西医结合医院、市南区人民医院、湛海医院、解放军401医院崂山分院、青岛盐业职工医院、开发区第一人民医院、青岛市交通医院 、济南军区青岛第一疗养院、圣德脑血管病医院。其中只有圣德脑血管病医院一家为民营医院。
经过2年时间试点,不少市民和家庭已经尝到了“医疗专护”的甜头,随着需求的与日俱增,专护医院的数量也在增加。今年3月份,又有3家医院加入到医疗专护服务机构,分别为济慈脑血管病医院、佳家康中医医院和永新中医医院。之后,陆续的又有几家医院加入到长期医疗护理机构之列。
记者从青岛市人社局获悉,截至目前,承担我市长期医疗护理保险服务的医疗专护机构达到15家。分别为:青岛市市南区人民医院、湛海医院、青岛盐业职工医院、青岛市交通医院、青岛市第五人民医院、解放军第401医院崂山分院、圣德脑血管病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青岛第一疗养院、青岛济慈脑血管病医院、青岛佳家康中医医院、湛山疗养院、青岛乳腺病医院、青岛吉星新脑血管病医院、青岛新泰康中医医院。
据了解,由于收费、区域分布等多方面的限制,公立医院对承办“医疗专护”并不热情,在试点期间,已有两家公办医院停办了专护床位,在新增的定点医院里,民办医院占据主导。
老人的“护理账单”
看病住院在市民心中治疗效果一直放在首位,在采访时记者也了解到,由于考虑老年人恢复缓慢,康复期较长,因此长期医疗护理也得算一笔经济账。
“因为我父亲需要这个护理,以前都是在家里请护工,定期去医院住院治疗,按照制度的报销标准为,入住定点护理机构接受医疗护理、在家中接受医疗护理照料的参保人,医疗护理费不设起付线,报销96%;在定点医院接受医疗专护,医疗护理费报销90%。”市民孙女士说,虽然在家中护理,护理费多报6%,但是由于担心自己护理不当,以及父亲身体健康出现的突发状况,孙女士仍然选择了“医疗专护”。
“对于病情进入稳定期的老人,适合于在家护理。在养老院的护理,更多倾向于临终关怀。而所谓‘医疗专护’,就是在医院接受护理,适合那些经过治疗,身体健康状况能好转甚至康复的老人。”青岛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如是归纳,据介绍,青岛实施的长期医疗护理制度,包括“家护”、“老护”、“专护”,三种方式分别有针对性的适用于不同需求的老人。
同时,记者了解到,其补助政策也各有不同。对入住定点护理机构或居家接受医疗护理照料的参保人,每床日定额包干费用(含统筹范围内个人负担部分)为60元;在二级医院接受医疗专护的参保人,每床日总费用定额包干费为170元;在三级医院为200元。
但实际上,老人享受医疗专护,也往往并没有那么“廉价”,居住在医院中,往往也要交纳生活费。
对此,市社保局住院处相关工作人员解释说,在具有“医疗专护”的二级医院中,公立医院需要合理统筹运用这每天的170元费用,在治疗好病人的前提下,只能收取医疗护理费,保证正常的运营。而民营二级医院,除医疗护理费定额的170元外,还可以向病人收取用于养老的生活护理费用。
“每月向病人收取一定的生活费用,所以民营医院承接专护业务的积极性更高。”其表示,除外,有些公办医院也有办专护的意愿,但同一区域内的专护定点医院数量已趋于饱和,因此转而发展普通病房,这也是民营中小医院借助“医疗专护”转型发展的好机会。
“老人们患病卧床,家里照顾不了,请保姆照顾不了。医院人满为患,医保指标压力巨大,因此很多不愿接收。而医疗专护则不占用医院的医保指标,人社部门设专门账户。”解放军401医院崂山分院主任医师翟瑞仁介绍说,“如果老人们不想按‘专护’模式,或是要患病治疗,随时可办理转为医保住院,时间为一天。在此期间如果突发急症需要马上治疗的,按要求医院直接治疗,老人并不需要额外支付相关医药费,而是由医院垫付。”
转型触手可及
通过调查得知,多家医院分处多个区市,医疗康复护理服务,各具特色,床位总数达千余张。
此前,由于市民普遍一窝蜂去大医院看病治疗,造成岛城医疗资源呈现出配置不均的状况,即大医院床位紧张,中小医院空床率高。随着中小医院开创“医疗专护”床位后,市民对其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中小医院也迎来了新的转型发展机遇。
“现在老龄化日益加剧,子女们忙事业忙家庭,有很多空巢老人缺乏细心的照料。对于生活上不能自理的失能老人,他们应该是社会关爱的对象。”解放军401医院崂山分院康复医疗专护科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很多老人及其子女都来电咨询医院是否有空床,老人的想法也逐渐开明,一方面希望给儿女减轻负担,另一方面,他们对医院的看护水平也更具信任。
市民袁女士的父亲在青岛市南区人民医院专护病房进行长期医疗护理已有一段时间,袁女士表示,在试行长期医疗保险制度之前,自己都是掏钱给独居的父亲找保姆和护工,每个月付工资就得5000元左右。“一天170元,报销9成,一个月就500多,再加上请护工的钱,每个月能少花一半的钱。”
“护理保险政策推出促进了资源优化配置,既缓解了病人的住院难,也有利于中小医院发展。把口腔护理、床上洗发等一般专项护理费、气垫床使用费等纳入护理保险报销范围,病人负担减轻了,医院的效益也上去了。”青岛市人社局住院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医疗专护”在两年多时间以来可以说是“救活”了一部分中小医院。同时,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由于地域位置等原因,仍有一些中小医院存在不少空床,总体来看,专护床位的使用率在6成至8成之间。
“如果能够调整和完善医保管理和支付政策,促进医疗护理资源的合理配置,使符合住院条件的失能患者能够就近得到护理机构提供的医疗护理服务,并享受报销,谁还会去自找麻烦挤着住院呢?”青岛市人社局的工作人员表示,2年来,有上万失能患者享受了不同形式的医疗护理保险服务,平均床日费用才60多元,而同期医保住院平均床日费用1000多元,是护理保险床日费用的16倍。医疗重症监护病房,日均费用是4600多元,是同期老年专护病房床日费用的23倍。
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民营中小医院对开办“医疗专护”床位积极性较高,对此,市民袁女士认为“希望能多一些医院专设老人长期护理病床,也多给我们一些选择,通过比较他们的医疗水平、居住环境、服务态度等,给父母找一家最合适的。”
青岛市人社局工作人员在提到民营中小医院逐渐加入并可能成为“医疗专护”主力军的情况时表示,这引发了竞争机制,有利于老人住院选择性多元化。但是话锋一转,对方同时强调“也不能忽略民营医院本身的趋利性,因此,政府监督也得加强,保证长期医疗护理基金落到实处。”
文/记者 宫晓菲
图/记者 刘岳超
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