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青岛医生点评《青年医生》 日接诊200人没空看

2014-12-05 08:21:46
来源:信网
作者:王鑫鑫
责任编辑:齐东

\

急诊科工作情形

信网12月5日讯 “看看《青年医生》里的医生们,给病人注射9%的生理盐水是要把病人当咸菜腌吗?给病人注射40毫升甲强龙,你以为病人是霸王龙吗?……”由赵宝刚执导的医疗偶像剧《青年医生》正在火热播映,遭到了不少网友的吐槽。那现实生活中的急诊科是怎样的?12月4日,城市信报/信网记者在青岛市市立医院急诊科感受了一下并对诸多的槽点和疑点进行专家求证。

每天接诊近200人,医生护士连轴转

现实生活中的医院急诊科真的如《青年医生》里所描述的那样吗?带着疑问,12月4日,城市信报/信网记者来到青岛市市立医院急诊科,亲自感受了一下,并且咨询了急诊科的青年医生张群和青年护士韩欢。

张群医生介绍,她来市立医院急诊科工作3年了,由于自己是医学硕士毕业,在大学和读研期间,对急诊科已经有所了解。而且经常面对各种解剖体,所以心理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我每天早上8:00上班,交班、查房、接诊、安排病人住院,工作节奏特别快,容不得自己有丝毫的懈怠,一直到晚上7:00下班,紧绷的神经才稍微缓下来。”张群说,急诊科每天的病人近200名,常见的危急重症有猝死、各种休克、急性中毒、急性冠状综合征、呼吸衰竭、消化道大出血、急性重症脑膜炎、急性脑血管病、多发复合创伤等,根本没时间去八卦,去娱乐,《青年医生》她至今都没时间看。

市立医院急诊科设有急诊门诊区、抢救区、留观区、EICU及急诊病房区。实行分级分区的急诊救治模式,对不同病情的病人分区域诊疗。年急诊接诊量逾10万人次,危重病人抢救逾1.5万人次。

韩欢护士则表示,作为护士,实行三班制,必须密切配合医生给患者做好护理工作,每个护士所消耗的体力和承受的压力都特别大。“病号来了我们得帮忙抬,面对有些闹情绪的病号我们得悉心劝说,尊重他们。”韩欢说。

针对剧中诸多槽点、疑点进行专家求证

针对剧中的诸多槽点以及网友提出的质疑,城市信报/信网记者找医生进行了求证。

在《青年医生》中,我们看到西华医院急诊科三个青年医生和主任听诊器戴法不一致,医生横挂听诊器的时候,耳件在右侧,胸件在左侧,而主任的戴法正好相反。有网友说:“胸件要与病人身体接触,属于相对污染区,所以应该在远离口袋的右侧以避免污染,所以主任的戴法才是对的。”对此,海慈医疗集团心内科主任崔国方说,对听诊器的戴法并无定性要求。

在接诊一个突发意外的病人时,剧中程俊说了一句:给病人注射百分之九的生理盐水一百毫升。对此,有网友吐槽说国内的电视剧连最简单的常识都不愿意去验证一下,9%的生理盐水都可以去腌咸菜疙瘩了!对此,崔国方主任说应该是0.9%的生理盐水。关于剧中给病人注射40毫升甲强龙的说法,崔国方主任则表示,甲强龙是一种糖皮质激素,应该是40毫克。

此外,剧中还有一个叫李丹的病人呼吸衰竭,需要及时抢救,于是这样的一幕出现了:沈青川拿着除颤仪直接隔着病人的衣服操作起来。有网友调侃说,不刮胸毛也就算了,不涂导电膏也就算了,穿着衣服除颤实在是说不过去,难道要给衣服除颤吗?对此,崔国方主任回复说:“除颤是一种电疗,绝对不能隔着衣服,不仅要脱了衣服,还要涂一层导电糊。”

“病人抢救无效后是由实习生推进太平间这合理吗?”城市信报/信网记者问道,市立医院急诊科副主任说该院并非这样,而是由其他的工作人员单独进行处理。

文/图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王鑫鑫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