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顾四周,你是不是发现很多人都在拖!信用卡账单一定要拖到最后一天才还;面对堆成小山的脏衣服总想等等再洗;和朋友聚会时,总有人迟迟不到;牙齿上的小洞总不愿意去补,直到疼得要命才去看牙医……似乎身边人人都成了“拖延症患者”。说到拖延症,不得不提起一个著名的“等死模式:当一个人等待与拖延的成本,远远高于他真正开始行动所需要的成本,而且会陷入越等待越不行动的怪圈。生命时报刊文,揭示了拖延症的原因和应对方式。
全球可能十亿人患拖延症
拖拖拉拉是小事?事实上,大约有70%的大学生存在学业拖延的状况,正常成年人中也有多达20%的人每天出现拖延行为。这是国际拖延症研究专家根据统计数据得出的结论。由此推算,全球可能有近10亿人患有拖延症。
其实,拖延已经成为一种全球范围内的流行病。 10年前,德国医学界就已对拖延症展开针对性研究。目前,走在前列的要数明斯特大学心理治疗研究所。拖延症专项研究项目负责人弗雷德·里斯特博士在接受采访时说,拖延症其实是每个人“生来就有”的,只是一些人比较严重。
据估计,超过70%的大学生存在拖延问题,其中50%的学生报告说拖延已经成了他们的习惯。在一般人群中,慢性拖延症问题影响到了25%的成年人,超过95%的拖延者希望减轻他们的拖延习性。在英国罗翰普顿大学召开的国际拖拉症专家会议上,法拉利教授和其他几位专家公布了一份关于拖延症的调查报告。这份报告总结了拖延症患病率在澳大利亚、英国、秘鲁、西班牙、美国和委内瑞拉六国的比较。结果显示,男女患者的比例差不多。
拖延症往往来自于压力大
惯于拖延的人还会对自己说谎,如“我明天会更乐意做这件事”,“我在压力下能更好地工作”,而实际上,第二天也没有工作的热情,在压力下也不见得工作出色。拖延者的另一大谎言是,认为时间的紧迫会让他们更有创造性。追根溯源会发现,拖延往往来自以下几个原因:
1.压力过大无法纾解。在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前所长张侃看来,工作越多、压力越大越容易拖拉。现代社会,人们的安全感普遍比较低,导致“有事做的人害怕没事做”,揽下很多自己根本不可能完成的工作。
2.因为抵触所以拖延。有些人会因为对某件工作不感兴趣而拖拉;有些人可能因为不喜欢某个领导,就对他所布置的任务消极怠工,作为反抗的一种形式。
3.追求完美望而生畏。 “有的人太想把一件事情做好,一直都在想着各种各样的计划,结果一直都没有行动。 ”陕西省人民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张天布说:“今天完成的不完美的工作远远优于无限期拖延的完美的工作。 ”
4.强迫倾向越拖越后。 “这些人总是会不自觉地寻找自己愿望的对立面。结果就是:越想往前、就越往后。”张天布表示,有些人天天下决心要早睡,却熬到三更半夜,这既是拖延症,也是强迫症。
5.畏惧更高标准不敢前行。比如跳高,我们跳过了1.3米,那么往下的目标就得是1.4米、1.5米,不停往上升,越来越难。 “所以我们拖延着跳过1.3米,因为怕成功之后要面对更艰难的挑战。 ”张天布说。
然而,对拖延症患者来说,更重要的是它会拖垮身体。德国研究表明,慢性长期的拖延行为,暗示着潜在的心理及生理紊乱。一拖再拖,让他们错过了体检、错过了一些疾病早期治疗的时机。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拖延的人自律性不强:这些人通常习惯晚睡,喝酒时也往往超过自己预期的酒量。
战胜拖延症要排除干扰
要改变拖延的习惯,要首先学会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分类。香港城市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岳晓东建议:“把所有工作分成急切并重要、重要但不急切、急切但不重要、不急切也不重要四类,依次完成。”可以在自己的办公桌、书桌上放一块小白板或一张纸,把需要做的事情写在上面,达到最好的提醒效果。
其次,把大任务分成小任务。万里长城能修好吗?当然能!只要你肯一砖一土的去修筑。要知道,该自己做的事情永远都在那儿等着,逃是逃不掉的。既然早晚都得做,为什么不把这些该事情想象成自己喜欢的事,好好完成呢?
再次,消除所有干扰,关掉QQ,关掉音乐,关掉电视……将一切会影响你工作效率的东西统统关掉,全心全力地去做事情。这样就会消除许多引起拖延的干扰因素,必然效率大增。
最后,多互相监督。岳晓东回忆说:“我在哈佛读博士的时候,就曾经参加了一个‘博士论文不拖延小组’,大家每天互相交流论文进度,交换想法,最后论文很顺利的就完成了。”拖拉可以传染,不拖拉也是可以“传染”的,找些朋友一起克服这个坏习惯,比单打独斗容易得多。
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