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上市银行实现了估值穿越——从16家银行10月底的全面破净到12月8日一度全面消灭破净股,历时不足两个月。沪港通启动后,两地市场资金也纷纷穿越至对方市场淘金,沪市银行股更是成为沪股通的“热门选择”。
银行类板块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银行业整体估值震荡十分剧烈,最低点(产生于今年1、2月份)与峰值(产生于12月份)之间相差逾六成。
其中,今年上半年银行股估值以“史上最白菜价银行股”形容也不为过。
局面的改变发生在沪港通预期明确之后,四季度,沪港通通车,银行股也真正展现出蓝筹的力量。
对于上市银行来说,沪港通的通车带来了资金面和投资理念的重大变革。
Wind数据显示,16家上市银行11月17日以来,二级市场日均成交额合计为504.09亿元,为今年以来至沪港通通车前上市银行日均合计成交额71.28亿元的7.07倍。
其中11月28日,银行股集体异动,整个板块飙涨近8%。在沪深两市16只银行股中,有6只涨停,另有1只几近涨停,此外涨幅最低的工商银行当日股价也上涨5.48%。沪深交易所11月28日的龙虎榜信息显示,当日光大银行、交通银行、平安银行、宁波银行的涨停背后都有机构资金做主要推手。
此外,有“QFII大本营”之称的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东方资财席位当日一口气买入10只银行股。
“沪港通通车初期能带来的资金还是有限的,但是最关键的是它带来的投资理念的转变,从目前银行股等大盘蓝筹的市场表现来看,机构投资者的操作手法恐怕也不是对于港股市场的简单复制,而是对两地投资者的操作手法进行了‘综合化学反应’,因此在市场面上表现出来的就是更具估值弹性的蓝筹。”一位资深市场人士点评称。
也许正是由于理念的改变,银行股能够迅速地扭转全面破净的局面,截至12月8日,16家上市银行一度出现了市净率全部高于1倍的局面,此后虽然随着市场波动估值有所变化,但是截至15日,16家上市银行中的13家仍成功避免“股价打折”,仅3家银行破净,不过,最低“折扣”也高于九折。
早在沪港通通车以前,市场就普遍预期两地上市银行股的AH比价空间将被压缩。
记者统计发现,由于沪港通带来投资理念改变以及多方面综合因素影响,一年多以来原本长期呈现的7家银行H股溢价的局面已经转变。
截至15日收盘,9家两地上市的银行股中仅工商银行保持H股溢价,其余8家银行均面临H股折价的局面。
相对而言,四大国有银行的H股估值与A股最为接近,这反映出两地投资者对于四大行的判断比较趋于一致。
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