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综指从2000点到2400点,用了大约半年时间,而从2500点到2900点却仅仅用了两周。今年以来,A股节节攀升,近期更是开启“疯牛”模式连续暴涨。一时间,排队开户、融资入市的牛市盛况再次涌现,A股不断爆表的成交天量令人目瞪口呆。这轮行情究竟由何而来?900点行情你赚了多少?“疯牛”行情会继续演绎吗?让我们聚焦“牛来了”。
开篇的话
12月的中国股市,注定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本月5日,沪深股市以1.07万亿元的惊人成交总量,再度改写全球股市单日成交记录。所谓“有钱就任性”,节节攀升的成交量引领大盘指数急速上行。
目前,沪指距离收复3000点大关仅一步之遥,市场做多情绪被全面点燃,机构、外资、散户均跑步入场,各路资金正在大迁徙。由此看来,跃居全球第二大股市的A股依然难以摆脱依赖政策和资金驱动的模式。而“借钱炒股”“卖房炒股”风潮的卷土重来,又为这一轮行情烙上了鲜明的“情绪市”印记。
一周大涨9.50%
截至上周五收盘,上证指数上涨1.32%报收于2937.65点,深证成指上涨0.37%收于10067.28点。至此,A股在最近12个交易日中收出11根阳线,区间涨幅近500点。同时,从12月28日收盘的2682.84点到上周五收盘的2937.65点,A股在12月首个交易周便飙涨254.81点,涨幅达9.50%也创下近6年来最大单周涨幅。其中,12月4日,沪指暴涨4.31%,创两年来最大单日涨幅。
突破6000亿之后,A股的成交量就开始大跃进。12月5日,A股再度刷新历史,两市成交金额突破万亿元,创历史天量,平均每0.74秒成交1亿元。此前2007年,A股经过10年酝酿,终于从1996年的日成交百亿跨入千亿的行列,当年也迅速跨过4000亿大关;而2010年的又一波疯牛,A股日成交量也迅速从4000亿跨过6000亿大关。
不过这一波大牛市似乎比以往的更迅猛。11月24日起,受益央行降息的利好,加之多头尝到A股连续上涨的甜头,资金开始大举入市,于12月5日正式跨入万亿。12月1日至5日一个交易周内,A股成交总量超4.24万亿元,超过今年三季度全国财政收入。
券商开户数大增
“最近太忙了,一天都坐不下来看盘,光忙活开户了。”刚刚送走一位来开户的客户,齐鲁证券香港中路营业部投顾李艳赶忙坐下喘口气、喝口水,她告诉记者,现在营业部每天都要开20多个自然户,这还不包括经纪人、员工带着来开的户。以前,李艳一个月只能接到10个开户的,最近一天就能接五六个。
券商营业部开户人气大增绝不是个例。上周五,记者在中信证券嘉定路营业部看到,原本平静的大厅眼下也变得骚动起来,柜台前一片忙碌,大厅里的等待区还坐着十几位客户。记者还注意到,营业部新添了一部叫号机。“这两天才开始用的,主要是来办业务的客户太多了。”营业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最近来营业部办业务的客户络绎不绝,其中多数是办A股账户开户业务,还有不少是办融资融券业务开户,“总之现在每天A股开户数量是以前的三四倍,大家入市热情很高。”
分析
各路资金跑步入市
7月份以来温和上涨的大盘指数突然在11月下旬开始疯狂上涨,突然而至的牛市甚至让不少业内分析师都来不及反应。究竟谁在撬动A股呢?
“这轮行情应该是政策和资金的共同推动。”五矿证券海尔路营业部总经理郭鹏分析说,从本轮行情的直接触发原因来看,降息通道开启对庞大的储蓄资金形成“挤出效应”,房价走低、无风险利率下降让人们从理财转投股市。流动性骤然宽松“引爆”了A股。而从深层次原因来观察,深化改革举措次第出台,在求解经济社会深层次矛盾的同时,也为一向偏爱“炒概念”的股市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题材。另有业内人士指出,除了外部动力,来自市场本身的因素同样值得探究。核准制下新股发行节奏被人为控制,无一例外的首日“秒停”之后,次新股一再上演连续涨停并成为炒新资金追逐的目标。IPO政策错配令A股供求失衡的矛盾不断加剧。
在业内看来,A股长期以来的低估值对海外资金的吸引力毋容置疑。本轮行情,外资功不可没。沪股通、QFII和RQFII等引入的境外投资者增量资金入市明显。国泰君安机构投资者最近几日增加两至三成投资金额于沪股通。散户也在这轮行情下跑步进场。数据显示,A股周新增开户数已连续7周超过20万户。上周平均单日净转入1723亿元,其中11月24日净转入2658.91亿元。游资也迫不及待,央行放水行情对楼市及理财产品产生冲击。高盛预测中国居民的资产配置将从房地产市场转向股票投资,这将为市场带来约4000亿元资金。此外,有关机构预测银行理财产品弃楼市进股市,仅这两项就有上万亿元资金流入股市。
前期踏空的基金也着急了。三季度基金在金融股的配置比例只有4.53%,但是自11月末金融股狂奔,踏空的机构或许开始调仓换股,而有分析认为,近期权重股大涨而小盘股杀跌的状况或许也是因此。
贪婪的资金也正在用融资融券和杠杆基金扩大收益。11月以来,融资融券余额一路高歌猛进,从7000亿元升级到8000亿元仅用了19个交易日。据机构预测,年底两融规模突破万亿元是大概率事件,明年则有望达到1.2万亿至1.5万亿元左右。
本版撰稿摄影 记者 王婷
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