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董家口码头工人不扛大包 清舱全部机械化

2014-12-17 08:13:19
责任编辑:亚麦
255×507

你想象中的码头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工人从船上搬运货物,吊车卸货,忙忙碌碌?如果这样想,那你已经OUT了。日前,记者来到董家口循环经济区青岛港码头看到,现场几乎看不到几个工人。信息化时代下的董家口港区,手抬肩扛早已成为远去的记忆。

过去工人一天五顿饭

青岛港董家口公司的计划调度李新勇在上世纪90年代就来到青岛港。“我上班第一天就被发配下舱,配合舱内装载机进行铁矿石清舱。刚上班也没经验,因为需要人与机械配合工作,总觉得机械往自己身上倒,特别害怕。”李新勇说,现在清舱工作基本实现了全部机械化,基本不需要人工配合。

“扛大包也是港口工人一大苦,我136斤的体重,要扛180斤的盐包。那时候年轻力壮,一天要吃5吨饭,一顿饭吃6两。”李新勇感慨,如今机械化程度高,科技代替了人力,自动码垛、机械化装卸,在过去都是不敢想象的。“在早些时候,几万吨的货轮装卸货物可能要用一个月,如今一晚上就能装卸9万吨货物。”李新勇说。

在董家口循环经济区青岛港码头,一艘装运着匹砂和匹粉的巨轮停泊在港口,整个港口内看不到几个工人,只有20多台巨型门机吊臂往返于船舱与岸边,卸载矿石。记者跟随9号门机队员刘艳智攀爬27米,来到操作平台。操作室内,透过全视野的玻璃窗将整个港口一览无余。

在3平方米大小的操作室内,刘艳智坐在驾驶位置上,身体保持前倾,双眼紧紧盯着门机抓斗,操纵手里的操作杆为记者演示如何抓取货物。巨大的门机操作起来,门机吊臂转向船舱,下斗、抓矿石、升起抓斗、再转向岸边,张开抓斗,矿石散落在岸边。“这就完成一次卸货,抓斗的最大承载量是80吨,一般实际操作时每次抓25到30吨。”刘艳智告诉记者,一艘载重15万吨的货船,刘艳智和他的8位队友大约两天时间就能抓放完毕。

几千里外监控指挥作业

在门机组的办公室里,李新勇通过手中的PDA生产管理系统手持终端,就可以了解整个港口船舶货物装卸进度。“船舶进港前,我们就会掌握船舶装载什么货物、几个舱、每个舱装载多少、运输去向以及机械人力等这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制定详细的卸货方案。”李新勇说。

指导现场作业,所有调度员、理货员、所有参与现场作业的基层队值班队长、现场经理助理以及公司领导人手一台PDA生产管理系统手持终端。“PDA系统是基于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开发的,何时何地都有显示,是一个全方位管理终端。领导出差在外与客户谈业务,如果客户的船正在作业,隔着几千里就可以了解和指挥现场情况。”李新勇说。

港口作业实现无纸化

作为港口生产作业的重要环节,船舶调度作业和理货作业进行信息采集、跟踪监控、作业计划下达、生产派工等如果还沿用过去的纸质表单、事后记录、口头交接等方式,会导致作业过程中存在信息传递不及时 、不灵敏的现象,每年的纸张费用也很高。

李新勇告诉记者,PDA生产管理系统手持终端的投入使用,减少现场作业中信息采集、过程监控、计划指令传达不准确、不及时的情况。“这一系统实现了日常生产中的数据传输、计划接收、现场派工、位置监控等作业的快速、准确传达,确保了现场管理高效、及时 、安全、可控。”李新勇说。

文/图 记者 刘家冕 通讯员 杨立鹏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