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原料端下跌,市场端奶制品却不降
信网12月12日讯 12月4日,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发布2014年第48周(11月24日~11月30日)畜产品市场行情分析,分析称牛奶价格持续回落,为3.55元/公斤,同比下降16.86%,环比下降0.84%,创今年新低。另外,分析还提及未来一段时间,全球牛奶市场都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
原料端鲜奶价格持续下降,甚至跌到了成本价以下,不少地方奶农出售给奶企的鲜奶价格,甚至不到去年年底价格的一半,那么奶制品价格怎么样?12月10日,城市信报/信网记者走访了岛城两家大型超市,发现奶制品基本没有打折的情况,个别临近过期的产品,采取“买多增一”的方式来促销。在宁夏路某超市的鲜奶冷柜内,500毫升的鲜奶价格基本都在10元以上,也有品牌的价格超过20元。
正在选购鲜奶的一位老太告诉记者,冷柜里的鲜奶都是巴氏杀菌乳,保质期5天左右,没法长时间保存,售价相对要高。奶农售卖的牛奶下降了,这些巴氏杀菌乳价格有变化吗?“没啥变化,这一段一直都这样,偶尔有个促销能便宜点。我感觉下降很难,不涨价就不错了!”
附近正在理货的超市工作人员也称,最近一段价格没有变化,他告诉记者,一般的标签都是正常价,如果有促销,标签的底色会变成红色。根据提示,记者在附近找了找,只有一款产品促销,其余的标签都是正常的。“如果价格下降,各家都会下降,促销肯定会很多,如果看不到促销,说明价格比较稳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随后记者又来到常温奶销售区,这些奶都是经过超高温灭菌的,保质期基本都有一个月,甚至有三个月,比巴氏奶的保质期要长很多。当然,售价要比鲜奶低一些。一家知名品牌的销售员告诉记者,货架上的一款产品是去年中秋节左右调的价,价格涨了一些,之后基本没有变化,一直保持到现在。“价格都没啥变化,每天的销售量也差不多,没有突然卖断了或者一直卖不出的情况。”销售员介绍说。
2 国际奶价创新低,洋奶粉同样没跌价
在奶粉销售区,记者碰到了正在选购奶粉的李先生,他和老伴正在为孙子买奶粉。李先生告诉记者,他对各家的奶粉都不是特别放心,于是经常换奶粉的品牌,这样可以避免长期食用一种产品可能产生的问题。李先生指着其中一款奶粉称,孙子就是食用的这款产品,之前的价格和现在的价格没有变化。李先生还特意提到,奶粉的价格都不便宜,养孩子不容易。
李先生选购奶粉时,一位推销员一直推销一款产品,不过,最后李先生没有购买,他称还要再看看。推销员告诉记者她是厂家派驻的,卖出产品有提成。谈及价格,推销员称厂家旗下有多款产品,都是进口的,产品的价格基本都没有变化,最近也没有接到厂家的调价通知。
终端的奶粉价格没有变化,但销售商或生产企业进口乳粉的价格却下降了很多。12月8日,莱西市奶业协会会长孙永建告诉记者,去年高位时乳粉大概是6万元/吨,目前价格大概是2.5万元/吨,乳粉价格下降幅度很大。对比终端奶粉的价格和进口乳粉的价格,可以发现,原料价格下降并没有传导到终端。
而记者获悉,12月10日,新西兰最大乳制品出口商恒天然集团将第四季度的固体奶预收价格下调至4.70新西兰元/公斤,远远低于第三季度5.30新西兰元/公斤的价格。恒天然集团是全球最大乳制品加工企业,能占到全球奶粉原料市场接近三分之一的份额,而这家企业也是国内众多奶企进口原料奶粉的主要途径。而这种固体奶是将牛奶的水分去除掉,为加工各种奶制品的主要原料,必要时也可以还原成液态奶,加工成我们饮用的牛奶。
“去年价格高的时候进口原料奶粉达到了10新西兰元一公斤,折合成人民币差不多是50块钱一公斤,这还不是最高的时候,不用说去年,就是和今年年初相比,这价格基本就是腰斩了。”青岛一家从事奶粉进口的外贸公司负责人提到,“我们也关注着国外的行情,但这原料奶粉去年涨的时候,成品奶粉涨上去了,但今年跌下来,我们进口的成品奶粉也没便宜多少啊,要是便宜了,我们肯定也会降价促销,多销售一点啊。”
3 需求量没变,企业也不会促销
为何原料成本下降,乳制品价格没有变化?在青岛市奶业协会秘书长王建华看来,除了企业追求利益的原因,也和国内乳制品的消费需求有关。王建华介绍,因为最近几年国内外都出现过乳品安全事件,国内的有三聚氰胺事件,国外的有恒天然事件,这些都导致部分消费者对奶产品不太信任,最终体现在整体的消费需求上,导致国内的乳品市场没有打开。“对比国外的情况,国内乳品市场应该有大的发展,但实际情况是没有大的变化,对奶制品的需求量基本是一定的。”王建华说道。
“因为需求量变化不大,企业也不会搞降价促销,因为就算降价,也不一定有人买,换句话说,之前不喝奶的,就算价格降一些,他们也不会去买牛奶。”王建华说,这样导致企业没有动力去降价,既然目前产品能销售出去,没有出现滞销的情况,企业就不会降低价格,除非有一天产品卖不出去了,价格上立即会发生变化。
王建华还称,国外很多国家消费牛奶时都会选择巴氏杀菌乳,比例能占到90%以上,而国内的比例要低很多,可能考虑到价格和保质期,很多消费者都会选择超高温灭菌奶,不过,相对而言,巴氏杀菌乳的品质要好于超高温灭菌奶。
多方呼吁奶企薄利多销
增强奶牛养殖户话语权
相比起其他一些领域,奶制品市场是一个竞争相对充分的市场,不仅国内品牌众多,国外品牌也不少,但在看来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却出现了原料端价格跌到谷底,市场端的产品却少有降价的情况,似乎众多奶企是希望用价格来弥补销量下滑带来的影响。
“我们之前和很多奶企的负责人接触过,也包括泰安、青岛等地一些政府部门的领导,很多人都提到,市场上没见降多少,收购奶农的奶却这么便宜,经常在超市里看到促销的,基本都是快过期的,就当作赠品,但即便这样,也很少有直接下调价格的。”山东省奶业协会张志民会长说,老百姓喝的少,奶企卖不动,回头又少收购奶农的鲜奶,这就是恶性循环,“根据我的经验,这可能是现在众多奶企的销售策略,高价高利润,但从奶农的角度来想,更应该薄利多销,这样才能解决奶农卖奶难的问题。”张会长还告诉记者,现在国外进口原料奶粉价格不断下压,他们也是在压缩利润,“低价才能抢占国内的市场,现在欧盟放开配额,不再限制养殖场的奶牛头数,澳大利亚前不久也签了协议,将来几年逐渐降低到零关税,这段时间很多国外的奶业巨头就想抢占市场,低价是他们最好的牌,所以这几年也是我们国内奶企和奶农最困难的时候,我们在转型,但市场不等我们。”
张会长提到,目前他们正集体准备议案,打算将一些建议提交到人大,引起更多人的关注,“现在的情况是,养殖户太缺乏话语权,虽然已经成立了一些行业协会,但只能起到指导作用,相对松散,很难和奶企平起平坐。之前多部门联合印发过《生鲜乳购销合同示范文本》,很多养殖户、奶站也和企业签了协议,但协议经常被奶企单方撕毁,降价收购、减量收购甚至拒收经常出现,缺乏约束力,对于奶价也没有一个有效的调节机制,各家奶企说了算,这也是和奶农销路单一只能将奶卖给奶企有关,将来要走的路还很长。”
文/图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刘金德 李冰
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