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社交网络时代"圈子经济"大发展 全民拼人脉

2014-12-10 07:54:16
来源:信网
作者: 李敏
责任编辑:齐东

\

信网12月10日讯 驴友圈、同学圈子、老乡圈子、企业家圈子……如今,社交网络时代,“圈子经济”延伸至线上线下、扩展到每一位普通百姓。“圈子对了,事就成了;重要的不在于你懂得什么,而在于你认识谁。”这句话更深刻地诠释了“圈子经济”的内涵。

12月9日,记者调查发现,通过一个又一个的“圈子”,有经济头脑的人既培育了人脉、又达到拓展商机或慈善的目的。

骑行出来的圈子赚熟人钱

“开春可以去城阳摘草莓、烧烤、爬崂山;5月份去摘樱桃 ;初夏组织一场大沽河骑行;最远的时候,我们还组织过一场华东骑行,从青岛骑行到了上海!”说起自己的户外骑行俱乐部,青岛一家户外俱乐部的老板李先生如数家珍。

30岁的李先生,因为迷恋骑行,他的俱乐部主要经营单车。善于交际的他,也把顾客聚集起来,成立了属于骑行发烧友的俱乐部,这个俱乐部曾经组织过一次华东骑行,从青岛骑行到上海,整整骑了一个多星期。原本身体不太好的李先生,因为骑行带来的改变巨大:减掉了身上的30斤体重,连常年的痘痘脸也改善了。

他介绍,俱乐部从最初的十几人发展到现在的近百人。频繁组织“骑友”活动,拉近彼此之间的感情,还给自己带来不少生意。“山地车行当,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说是圈子生意,朋友带朋友,熟人经济。普通人很少刻意去买辆山地车来骑行,朋友推荐一起户外活动则不一样了”。

“每隔一两周就有活动,早上6点集合,不是去崂山就是赶往郊区;每年至少两三次跨省骑行,组织安徽骑行,还曾经去过西安,夏天还组织过上海骑行。”李老板介绍说,活动越丰富,成员之间相处更融洽。虽然俱乐部成员也有不稳定因素,来来走走,但不影响其中的十个核心人员。

事实上,青岛的不少户外体育用品店都在走俱乐部形式。“各个俱乐部之间也会组织相互交流,偶尔也会来来场PK赛”。不同圈子之间相互沟通交流,队伍也会越来越强大,生意也变得好起来。通过骑行发烧友,积攒人脉,有圈子,银子也就多少会有进账。

“跨圈子”融合拓展了人脉

“圈子对了,重要的不是你懂得什么,而在于你认识谁。”这句话深刻诠释了“圈子经济”的内涵。王女士是一家亲子俱乐部的负责人,同时她也是一家网站亲子板块的版主,每次活动组织都是她在线上公布,“里面的所有注意事项,每个人需要携带的东西,具体的行动路线都是在群里沟通。”王女士介绍。“甚至怎么交钱都是在线上完成。”这种活动方式完全不同于旅行社的“保姆式”服务,“需要大家完全的自助,充分调动参与的积极性。”而靠着参与和吃苦精神凝聚的圈子,有着跟其他圈子不同的特质。

王女士的亲子圈子聚集了大量的妈妈,随着圈子活跃度达到几百人,活动也从单纯的海边健步行,崂山徒步游,开始向着省外出游迈步,最远的一次沙漠徒步游选择了十一期间,每人报价在3000块左右。即便价格不菲,活动也很快召集齐了人。在这过程中,旅行社和户外俱乐部等其他圈子的人也融了进来。

“其他圈子的人跨圈子融进了,壮大了队伍,还让整个圈子专业度也提升起来。”王女士介绍。“以前圈子只有一两个人来维护,现在不同圈子的人进来,我们活动的路线也扩展到了省外。有负责对接旅行社的,有跟航空公司谈机票业务的,让我们每个人的付出的成本也能低很多。”王女士说。

“圈子”经济其实也需要规范

记者了解到,“圈子经济”在青岛发展很快,尤其是户外运动类、俱乐部形式商户,但是这一行也比较混乱。青岛一家俱乐部的李经理向记者透露,户外运动俱乐部门槛不高,很多人也通过组织活动、卖产品挣到了钱,但是真正能做得好、做得久的并不多。俱乐部会员来来走走,不稳定因素很多,讲诚信、有技术,玩得越专业越能给队友带来安全感,才能留住他们。

“越是利润大,越需要规范,圈子经济也不例外。”青岛一位户外专业人士向记者透露,“圈子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熟人经济”,但规范和维护起来需要更谨慎。俱乐部组织活动跟旅行社组织活动从法律法规要求上讲是差不多的,尤其是走山路、骑行、野外实战等,因此,俱乐部应该给会员购买保险,并跟会员签订合同。此外,户外运动的医疗救急系统也应建立完善,做到有备无患。

文/图 城市信报/信网 记者 李敏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