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不论是大学生还是高层次人才,抑或是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在初始创业阶段,都面临着“缺场地”的难题。针对这种现象,青岛市按照政府主导和市场配置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搭建针对不同群体的多层级创业孵化平台。截至目前,全市已经建成各类创业孵化基地和平台89个,基本形成了为大学生、留学回国人员、博士、失业人员、农民、军转人员等群体提供不同层次、不同特色服务的创业孵化格局。
据市人社局统计,小微企业在创业初期,近80%的利润都要用于办公场地、经营场所的房租支付。针对这一制约创业成功的掣肘,近年来,市人社局积极开展孵化平台创建。截至目前,全市已经建成各类创业孵化基地和平台89个,其中包括1个大学生孵化中心、50个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23个综合性创业孵化基地、8处高层次创业园区、1个博士创业园、5个农民创业示范基地、1个军转人员创业基地。
刚刚迈入而立之年的青岛航远工业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史启航,最近正忙于筹备公司在“新三板”上市的事。作为青岛市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入驻的第一批企业,经过三年孵化发展,史启航的“创业王国”从最初的一家公司发展到如今的七家公司,团队成员由起初的几个人扩大到50余人,年营业额更是由80万元增加到1.23亿元。史启航说,是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的平台优势助企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特别是前三年房租减免的优惠政策为企业节省了一大笔经营成本。
2013年8月,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祈海江博士将回国后创业的首选地定在了青岛高新区。“这里有足够吸引我的政策和良好的创业创新平台。”祈博士直言。
近年来,我市在不断加大政策引才力度的同时,着力建设各类高端创业孵化平台。自2002年我市第一家留学人员创业园建成至今,经过十多年发展,全市已建成包括中国青岛留学人员创业园、高层次人才创业中心、青岛软件园等在内的8处高层次创业园区,孵化面积从最初的5000多平方米发展到目前超过2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已从第一批17家发展到目前超过400家,一大批“青岛智造”从这里走向世界。
为了加大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力度,今年初,我市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实施意见》,鼓励各区市建设一批孵化条件好、承载力强的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创业园区和创业加速器。
“在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方面,今后将以区市建设管理为主,本着社会化运营的原则,由市本级组织制定对各类创业孵化基地的奖补政策,由政府购买创业孵化成果。”市人社局就业促进处处长宋平说,以这种模式来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就是要鼓励各区市和社会资源参与进来,形成合力,真正帮助有创业愿望的劳动者实现创业。
□青岛日报/青报网记者 李莉莉
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