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青岛重庆路通车一周年 通行能力翻倍带来效益

2014-12-01 07:42:15
来源:信网综合
责任编辑:亚麦

1024×648

2013年7月16日,改造中的重庆路。

1024×648

2014年11月29日,重庆路的中央分隔带中水杉挺拔。

1024×648

2013年12月19日,重庆路多条过街天桥启用。

作为青岛市主城区重要的南北通道、城市对外的出入通道和交通密集区域的集散走廊,重庆路的路况和周边环境一直受到市民关注 。2013年11月30日,长约23公里,路宽50米,中央隔离带4至6米宽的重庆路改造工程主线道路按期实现通车,相关基础设施项目也在今年4月底前全部完工。宽敞的十车道、新设的公交站台、新增的自行车道,让每个经过重庆路的人都觉得畅快了许多。今年11月30日,是重庆路通车一周年纪念日,记者近日实地探访新重庆路的变化。

出行更快捷,通行能力翻倍

11月29日上午8时52分,记者从青岛理工大学市北校区拦了一辆出租车,想通过重庆路到书院路市区公路管理处,车辆不多,十分通畅,8公里的路仅用时12分钟。“这路真舒坦!”驾驶员庄景海向记者说,跑了20多年出租车,以往重庆路不仅路窄,而且坑坑洼洼,一听乘客说到重庆路某个地方就头疼,从周一到周末,就算不赶上高峰都堵车,大家都不愿来。

记者从青岛大学商学院获悉,随着南部沿海一线的逐渐饱和,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在城市北部居住,南北向通勤压力剧增。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重庆路改造前仅为双向六车道,通行能力仅为5600辆/小时。通行能力的不足严重限制了城市南北向交通。改造后的重庆路最为重要的变化就是让通行能力几乎翻倍。双向六车道升级为十车道,路面质量过硬,信号设施完备。数据显示,目前重庆路的通行能力为9600辆/小时,较改造前增长71% 。改造后的重庆路机动车日均通行量约13.92万辆,全线一年通行量可达5080.8万辆。车辆的平均行驶速度由改造前的27km/h提升到改造后的54km/h,因重庆路改造每年节省的居民乘车时间效益就可达0.35亿元。

设施更完善,带来客户效益

“往年每逢夏天雨水充沛时,地下室倒灌严重,很多汽车配件等仓储物资都被泡坏。店外路面尘土飞扬,在这停一会儿车回去就得再洗车。这样糟糕的情况让很多客户不愿意再来买车,也不愿来维修保养车。每年10%的客户流失率,让公司一度陷入绝境 。”重庆南路一家4s店负责人刘生芝对记者说,自从重庆路改造以后,道路面貌跟店面形象就有了很大变化,最突出的是业绩的大幅回升。

家住流亭机场附近的张师傅 ,天天乘坐608路公交车往返城阳和市区,他说,重庆路改造以前,乘608路到单位最快要一小时,赶上堵车一个半小时,现在不管堵车不堵车,只要三四十分钟就能到。

重庆路改造近一年来,针对原有管道容量不足、超期服役、乱接乱排等问题,相关部门对管网敷设进行了科学周密的规划,目前,沿线给水管道的供水能力和电网的供电能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总体来看,改造后的重庆路沿线市政管道配套设施可以满足较长时期内用水和用电负荷增长的需求。

环境更生态,微景观挺出彩

重庆路沿线环境与景观一直是的短板。据悉,改造前的重庆路绿化以小龙柏的模纹为主,由于缺乏日常的维护管理,模纹缺损严重,局部绿带内表土裸露,景观极差。同时部分区段绿地内植物缺损严重,荒草丛生,并有生活垃圾堆放,景观效果差。

在重庆路改造过程中,黑松、花石榴、榆叶梅、紫荆等植物搭配景石,形成了层次丰富、色彩斑斓的道路微景观,为重庆路整体景观效果增添写意的一笔。据测算,重庆路绿化带来每年742.4万元的固碳效益;每年545.7万元的释氧效益;每年1.1万元的吸收二氧化硫的效益……总体来看,重庆路改造所带来的生态效益为每年2.49亿元。

11月29日上午11时30分,记者在萍乡路路口和长沙路路口中间的一段重庆路上发现,不到一公里的路段,树与树之间距离不足一米,密密麻麻种植了大约300株6米高的水杉,高大的水杉把两边车辆的噪声分隔开。据悉,重庆路栽植的植物主要有银杏、日本樱花、水杉、白皮松、造型油松、栾树、三角枫、元宝枫、白玉兰等乔木以及独杆石楠、西府海棠等观赏性花灌木,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景观效果。

最新动向:

留住城市记忆打造青岛文化长廊

重庆路交通能力的提升增强了城阳区与市区特别是市南区的道路交通联系,方便了青岛市居民和外地游客的出行,使有较大游览价值和文化传承意义的城阳区城子遗址、百福庵和市南区的八大关、栈桥等名胜古迹交相呼应,使市民和游客一日游遍青岛,探访城市记忆成为可能。

记者近日从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获悉,相关部门正在初步规划在重庆路沿线墙面上以浮雕的形式展示不同年代重庆路及整个青岛的历史沿革,届时这条目前贯穿南北的三大城市主干道之一的道路将成为青岛文化旅游的新名片。记者 逄鑫珊

■链接

重庆路的故事

青岛在建为城市后,首先要解决水源问题,当时青岛水源地从汇泉、海泊河延伸到白沙河。白沙河被选为水源地后,当时的人们就由白沙河向市区修建了一条地下输水管道,与此同时在地上建了一条马路由小村庄到白沙河,此路被称为小白干路,也就是现在被分为三段的重庆路的原型。自小村庄至曲哥庄是重庆南路,初期是一条宽仅5米的砂石路,这条路当时十分荒凉。自曲哥庄至振华路路口是重庆中路。重庆北路已不是原小白干路,原小白干路通往白沙河的水源地,现在的重庆北路通往流亭。

原小白干路一直是青岛主要交通要道,1958年,政府组织了10万人力将路面拓宽为20米,并铺设柏油路面。文革时期,这条路叫大寨路,改革开放以后又恢复了小白干路的叫法。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青岛城市经济的发展,机动车辆增多,新路堵车严重,1991年,路面再度改建扩容,路面拓宽为44米 ,其中机动车道宽20米 。1997年,重庆市被化为直辖市后,这条路被正式命名为重庆路。进入21世纪,重庆路没有太大的路面修整,直到2013年11月30日大修正式通车,长约23公里,路宽50米。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