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岛在经济高速发展和城镇化、机动化加快推进的综合影响下,温室气体排放、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源消耗、资源紧缺等问题日益突出。
对此,青岛市提出打造宜居、可持续和低碳的城市,力求发展可持续的城市交通体系。青岛将在未来减少碳排放强度50%,在交通方面也将出台相关政策。世界资源研究所“可持续及宜居城市”项目近日发布《青岛低碳和可持续交通发展战略研究》建议,青岛发展低碳交通,可以采取“减少—转移—优化”策略。
数据显示,2010年,青岛市中心城区道路的平均车速仅为21.7公里/小时,较2002年下降了27%。青岛全市每人每年拥堵经济损失达1977元,占人均GDP的3%。机动车飞速增长也推涨了交通行业的碳排放。2010年,青岛市交通行业排放是二氧化碳排放的第二大部门,占全市总排放的23.3%。
世界资源研究所的研究认为,随着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青岛市城市交通发展正呈现出以私人小汽车为主导的高排放的模式。如果不对小汽车加以限制,到2020年,青岛小汽车出行比例将达到40%,比2002年增加335万人次/日。这不仅导致青岛道路交通拥堵状况不断增加,青岛交通行业的排放也将进一步提升,势必成为青岛市建设低碳和可持续的城市目标的重要障碍。
作为全国低碳试点城市,青岛在低碳交通发展方面比全国同类城市起步早,具有相对优越的发展基础。青岛在低碳和可持续交通方面已经率先推广一些政策措施,包括提高车船燃料的经济性、倡导绿色出行和大力发展绿色交通等;在管理体制和投融资机制上也尝试了一些改革。尽管这些措施有效控制了青岛的城市交通的排放,但是与低碳、可持续交通体系和宜居城市建设需求相比,还存在不足。
《青岛低碳和可持续交通发展战略研究》称,在政策和规划上,“就交通论交通”仍然是主流,缺乏土地利用、城市交通规划之间的整合。交通管理体制不够健全,相关部门缺乏共识、协调和监督,管理效率不高。交通建设和运营投融资方向与体制上有待纠偏和完善。
针对青岛市在推进低碳、可持续交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世界资源研究所的研究报告建议:坚持可持续、低碳发展的既定目标,形成共识与合力。尽早采取一揽子综合政策和规划根治交通问题。理顺和改进交通行政管理体制。完善可持续、低碳交通的投融资机制。建立健全可持续、低碳交通的监测和评价体系。
报告认为,在具体实施上,着眼于“道路供给”的交通策略,只会诱导更多的出行。因此,结合青岛实际情况,需要采取一套“减少—转移—优化”相结合的综合策略。
在“减少”方面,加强中心城市土地利用和交通规划的整合,通过整合提升城市不同地区的土地混合利用程度,减少出行总量和出行距离,缓解道路交通出行压力。
在“转移”方面,可以采取“一拉一推”的策略,促进城市交通模式从能源消耗和污染型转型为环境友好型。所谓“拉”,是指引导公众在出行模式上向公共交通倾斜,将居民“拉”到绿色交通工具与轨道上。所谓“推”,是指引导公众减少对小汽车的青睐,将居民从小汽车出行模式上推开去。
在“优化”方面,可以采取措施改善车辆技术和燃料性能,以减少机动车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
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