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对外贸易和投资一直是拉动青岛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今年正值青岛对外开放30周年,越来越多的岛城企业迈出国门,走向世界。据市商务局统计,今年1~8月,全市核准对外投资项目96个,其中民营企业的境外投资项目就多达70个,而在核准中方投资额中,民营企业占到90.6%。民营企业已经成为青岛对外投资的主力军。
民企境外投资项目70个
“原来‘走出去’的大多是海尔、海信、青啤这样的大企业,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小企业、民营企业也开始纷纷探索‘走出去’之路。”市商务局副局长淳于贤力感慨地说。去年9月,青岛市出台了《关于实施“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若干意见》,为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培育跨国经营企业打下了基础。
青岛瑞昌棉业有限公司就是近年来崛起的岛城跨国企业之一。“可能在青岛,知道的人不多,但是在非洲许多国家,瑞昌棉业的知名度非常高。”该公司副总经理刘艳波说。自2003年赴非洲投资以来,青岛瑞昌棉业已经在马拉维、赞比亚、莫桑比克、津巴布韦等国家拥有7个轧花厂、2个榨油厂、3个运输车队,年收购籽棉数量达到10万余吨,榨油6000余吨。
像瑞昌棉业这样的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民营企业还有很多。据市商务局统计,今年1~8月,全市核准对外投资项目96个 ,其中民营企业的境外投资项目就多达70个,核准中方投资额 9.6亿美元,占全市中方投资总额的90.6%。
投资不再扎堆于非洲
对外开放30年来,青岛企业对外投资的国家和地区也在不断扩大。“以前主要是以非洲等第三世界国家为主,现在,在全球近90个国家,都有青岛企业投资的身影。”淳于贤力说,特别是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以来,今年1~8月,全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项目达到39个,同比增长50%,主要投资在越南、印尼、美国等国家。
青岛海尔集团作为最早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岛城企业,近年来在全球各地不断开拓着自己的业务。据海尔集团海外市场部总经理李攀介绍,目前,海尔在全球有5个研发中心、24个工业园、66个贸易公司和14万余个销售网点,用户已经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同样是青岛“走出去”的“急先锋”,青建集团从1983年第一次承揽海外工程项目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先后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过国际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目前,除了非洲国家外,青建集团也开始进军新加坡、西班牙、俄罗斯等发达国家的市场。
岛城企业齐打“本土化”牌
在经历了最初的工程承包、劳务外派等简单的“走出去”方法后 ,如今,青岛企业开始探索在境外的本土化战略。李攀说:“只有在每一个国家和地区做到本土化,才能称之为真正的全球化。”在他看来,本土化不光是在当地生产制造,更重要的是了解当地人的需求。
市商务局表示,将争取通过3年的培育,在本市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竞争力较强的外向型跨国经营企业。重点推进圣元、赛轮、凯城玻璃、青啤、迦南美地家居、海尔、康原药业等企业到境外设立生产制造基地项目,推动市机械总公司、海信、软控、地恩地、亨达、三链锁业等企业到境外收购国际知名品牌、先进技术、营销网络和研发机构。
此外,支持企业抱团“走出去”,建立境外经贸合作区和产业集聚区,推进瑞昌棉业和恒顺电气等企业投资建设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园区,力争今明两年有1~2个项目获得国家、省确认考核。记者 乔秀峰
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