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名特优新农产品作为绿色优质农产品的一张新名片,逐渐成为消费者挑选农产品的标准之一。青岛的名特优新您了解多少?都有哪些?如何通过外在特征辨别?独特性营养品质有哪些?如何购买?寻味地图带您尝鲜55款至味农品。
日前,青岛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发布《漫瞰青岛 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寻味地图,地图以纸质版和H5网页版两种形式,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名特优新农产品进社区等方式“线上+线下”双渠道广泛宣传推介,为消费者深入了解、打卡消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提供新路径,进一步推动青岛市特色优质农产品出圈,丰富消费者优质化、多样化饮食需求。
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指在特定区域内生产、具备一定生产规模和商品量、具有显著地域特征和独特营养品质特色、有稳定的供应量和消费市场、公众认知度和美誉度高的农产品。特质农品是指在产自特定产地环境,具有稳定且可感知、可识别、可量化的独特品质特征的农产品。青岛市已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43个、特质农品12个,数量均居全省首位。
寻味地图以手绘方式,直观形象地呈现55款产品品质特征和区域布局,并为每一款产品设计制作了专属二维码。眼下正是葡萄大量上市的时候,除了大家喜爱的大泽山葡萄外,大村葡萄、院上葡萄、水集葡萄也各有特色、各具优势,扫描产品专属二维码,可以了解每一款产品的产地信息、优势品种、外在特征、独特性营养品质、主要生产经营单位信息、包装标识及营养品质评价鉴定报告等内容,用数据说话,让消费者“看得明白,买得放心”。
青岛市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同时受海洋气候影响显著,雨水充足,四季分明,资源禀赋优势明显,优质农产品四时丰盈。近年来,青岛坚持将发展名特优新农产品作为培育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促进区域优势农业和产业发展的有力抓手,深入挖掘特色优质农产品资源,有力增加优质特色农产品供给。
资源调查摸清优质农产品家底。胶州大白菜、马家沟芹菜、大泽山葡萄……说起青岛“土特产”,几乎每个青岛人都能说出几个。但青岛到底有多少“土特产”,恐怕很多人说不清楚。通过区市申报、一线调研等全方位深度挖掘,对调查发现知名度和美誉度高的产品进行优先推荐,支持单体规模较小、区域规模较大、品牌发展迅速、标准化程度高的新型产品联合申报,充分发挥名特优新区域公用品牌联农带农作用。
质控技术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国率先设立名优特新农产品地方标准系列,加快全程质量控制、产品分级分等、品质评价鉴定等标准制定、宣贯和实施。在青岛市打造8个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试点,其中,崂山区获批全省首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高质高效试点。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发起“质量兴农”牵手行动,吸纳4家“国字号”科研院所和14家第三方检测机构成立公益助农检测服务联盟,为名特优新农产品评价鉴定、跟踪监测和品管品控提供技术指导,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红黑名单”提升品牌公信力。严格申报审查,坚持优中选优,真正把好产品、好企业选出来、推出去。强化获证产品的日常巡查、现场核查等证后跟踪管理工作,把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打造成一份具有权威性、代表性的优质农产品“红名单”。同时开展产品质量安全和品质监测,抽检不合格或品质稳定性不能满足要求的生产主体退出名录,列入“黑名单”,取消参加各类评优评先、展览展销活动资格。通过“红黑名单”双向激励,不断提高名特优新农产品品牌形象和权威性。
宣传推介扩大品牌影响力。在全省率先推出青岛名特优新农产品身份二维码和H5网页,编制手绘地图、消费指南,开展线上推广,通过农安科普乡村行、公益检测进社区等活动开展线下常态化宣传推介。2023年4月,首届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在青岛举办,崂山龙须、黄岛蓝莓等30多个名特优新农产品和特质农品集中亮相,受到现场采购商和消费者的热烈追捧,11个产品获评“最受关注产品”奖。
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将聚焦质量控制技术推广、示范产品打造、产品品质提升、品牌宣传推介等工作,创新机制举措,推动绿色优质农产品高质量发展,助力百姓“菜篮子”提档升级。文/通讯员 吴燕 记者 郑倩楠
[来源:信网 编辑:王熠冉]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