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2017 02/28 08:37
· 来源 ·
城市信报
· 作者 ·
宫岩
· 责编 ·
夜楼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小珠山是西海岸最高峰 山顶建有青岛最大寺院

小珠山是西海岸最高峰青岛最大的寺院也在这里

有一座山 ,虽然不太高,却能与崂山相媲美,并称为“东崂西珠”。在这里 ,有层峦叠嶂的奇景、有千姿百态的奇石,还有青岛地区最大的寺院灵珠山菩提寺。说到这,你可能已经想到了它的名字——小珠山。

今天的《发现青岛》,我们就一起去领略小珠山的美吧。

一看奇景:小珠山被称为“海云之乡”

小珠山位于黄岛区柳花泊街道办事处境内,整个山脉呈东西走向,地形南高北低 ,绵延13公里。主峰大顶海拔724.9米,为青岛西海岸群峰之最。

既然叫小珠山,为何还是西海岸最高峰呢?《青岛掌故》中有解释:黄岛区境内,有大小两座“珠山”。小珠山海拔724.9米,占地35平方公里;大珠山海拔486.4米,占地65平方公里。所以,当地谚语说得好:“大珠山不大(意思是不高),小珠山不小。”从一般视觉上来看,小珠山也的确比大珠山巍峨壮阔,气势磅礴。因此,小珠山还被称为“西海岸第一高峰”。

小珠山很“奇”,因为它景物独特,层峦叠嶂,脉系巍然而深秀,融奇、险、清、秀于一体,与崂山并称为“东崂西珠”;还因为它从来都是黄岛和原胶南一带农民的“晴雨表”。在清代《灵山卫志》中 ,有这样的记载:“(小珠山)势压沧溟,气通霄汉,云岚复掩,则雨候也。”这里说的三种天气形势,指的都是大雨将临的征兆。其实从地理学上讲,小珠山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空气湿润,雨量充沛,以天然次生林为主,林草绿化覆盖率达到92.74%。

由于雄伟陡峭,气象万千,又临大海 ,在小珠山的最高峰大顶上观日出就更有一番情致,甚至不亚于崂山。清代学人高藩仲还将小珠山比作是“海云之乡”,他在《游小珠山》中这样写道:“寻幽渐近海云乡,松树阴阴下夕阳。长啸一声凌绝壁,山灵应笑米生狂。”

二看奇石:白石洞可容200多人

小珠山以石闻名,山石如珠。这些石头千姿百态,似人似物,似禽似兽,逼真逗趣,惟妙惟肖。例如,振翅欲啼的“金鸡报晓”、憨态可掬的“小海龟”、铁拐李醉酒后晒放的“靴子”,还有相亲相爱的“姜公背姜婆”,它们似乎在默默地向人们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下面,我们就说说“姜公背姜婆”的故事吧。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小珠山下住着两位老乡村医生,大家只知道夫妇俩姓姜,便称他们姜公、姜婆。姜婆是小脚,走山路不方便,姜公总要背着她。有一次,两人出去采药,姜公被老虎咬死,姜婆因悲伤过度昏死过去,再也没有醒来。后来,老百姓将他们葬在了山下。有一年,山洪暴发,两位老人的坟墓不见了,山顶却出现了两个重叠相依的“石老人”,大家为了纪念他们,称之为“姜公背姜婆”。

说完了奇石,我再说说奇洞。小珠山主峰是大顶,大顶与白石顶对峙,南北相望。在白石顶前,有一个天然石洞,名叫“白石洞”。别看这洞口小,仅能容一人进出,里面却很宽敞,分上、中 、下三层,可容纳200多人,这在青岛地区是绝无仅有的,也是花岗岩隆起叠压地貌的一个奇迹。可惜的是,多少年来,我们青岛人并没有拿它当回事。

说起来,白石洞还住过农民起义军。关于这段历史,看看《青岛文物与名胜保护纪实》中是怎么说的吧:

明朝末年,胶南一带“蝗、旱、疫”三灾并起,庄稼颗粒无收。灵山卫人张大雅、薛家庄人韩继本率众起义,这是原胶南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他们杀土豪、分财物,攻灵山、打胶州,后来以小珠山为根据地与官府相抗衡。登州抚军曾化龙接报告,率军围攻起义军,张大雅不幸牺牲,之后起义也失败了。据说 ,当年起义军曾经住在白石洞里,附近还有他们石砌的养马棚和拴马石等遗迹,喂马的石臼现存黄岛区博物馆。

正因为这些自带传说故事的奇石,《胶州志》中才记载:“天表云气,出没不绝;夏尤蓊蔚,望之累累若珠。”清朝文士周智於也诗云:“累累形胜若苍烟,九曲谁将一线牵,神女倦游何处去,双珠抛在水云边。”

三看高峰:第二高峰为啥叫望夫台

小珠山不仅石奇,且因其山高陡峭而险象环生。除了主峰大顶,它的第二高峰釜台筒也不得不提。釜台筒海拔440米,是一座孤立的山峰,远望似直插云霄的烟筒,当地人称烟筒为“釜台”,故名釜台筒。其实,它还有个美丽的名字——望夫台。

每一个美丽的名字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相传,小珠山东麓有个小村庄,住着两户人家,一家有个女儿叫香香,一家有个儿子叫石柱。两人青梅竹马,情深意笃,长大后相亲相爱,还背着父母对天盟誓:香香非石柱不嫁,石柱非香香不娶。一天,香香的娘想吃山菜,香香上山去挖,不慎跌断了一只胳膊。配制接骨丹,需用釜台筒上的银鱼骨和接骨草。石柱不顾山势陡峭,爬了上去,他在天然水潭中捉到了几条银鱼,又采了几棵接骨草,就往下走。可是,下山时不慎一脚踩空,摔了下去。天黑了,香香左等右等也不见石柱回来,实在放心不下,就约了几个小伙子去找。天快亮了,香香终于在一条小沟里找到了石柱,只见他仰面躺在沟里,一只手里握着接骨草,一只手里攥着银鱼。原来石柱从山上滚下来,伤势太重,已经闭上了双眼。

后来,香香的胳膊好了,可是她却饭不吃,水不喝 ,天天到村口凝望釜台筒。不久,香香郁郁而死,村里人因为香香对石柱的一片深情,便把香香凝望的釜台筒叫“望夫台”。

四看青岛最大寺院:灵珠山菩提寺原名白云寺

小珠山如此独特的地理位置 ,自然不会少了寺庙的存在,青岛地区最大的寺院——灵珠山菩提寺就在这里。

灵珠山菩提寺原名白云寺,坐落在小珠山北麓,该地钟灵毓秀,风景优美,因地势较高,山顶常有白云缭绕,如同仙境一般。系汉传佛教禅宗道场,旧时惯称大庵。白云寺建于明代,明清时香火旺盛,影响广泛,素有“东崂西珠、东道西佛”之说。

白云寺是当时胶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寺庙。由于白云寺的空前兴盛,佛教在黄岛、胶州、原胶南、诸城等周边县市区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每年正月十五、三月三、九月九等传统节日,各地前来赶庙会的人熙熙攘攘,多时达几万人,影响力也逐年加深。

清咸丰三年(1853年),白云寺重建。1942年二次重修。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此建立学校,庙宇损毁,仅存遗址。

2006年12月26日,白云寺在原址上重建,更名为灵珠山菩提寺,三年建成。新建寺院依山就势,深山古寺融为一体,成为小珠山重要景点之一,包括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观音殿、钟鼓楼、如意桥、牌坊、广场等主体建筑。整个寺院占地80亩,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是青岛地区最大的寺院。

灵珠山菩提寺最大的亮点是观音殿内一座四面千手千眼的观音铜像,高5.5米,有2400只小手。

五看太平庵:古胶州境内建造较早的古刹之一

到小珠山,除了要看以上几个地方,还有个地方也得去,那就是坐落在西麓的太平庵。

据史料显示,太平庵始建于唐贞观年间,距今已有1370多年的历史,是古胶州(黄岛区原属古胶州)境内建造较早的古刹之一。鼎盛时期的太平庵,主建筑有三大殿、玉皇殿、龙王殿,还有武侯祠、关帝庙、魁星阁等,殿内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周围林木环绕,气氛庄严肃穆。殿内,塑有神爷、劈雷将军、观音老母、诸葛亮、关羽等,所塑的孔明像头戴纶巾,手摇羽扇,神采非凡;关羽像手托长髯,一手持青龙偃月刀,栩栩如生;玉皇殿里的观音老母、劈雷将军,或面目慈祥,或凶神恶煞。这几处大殿中都绘有壁画,可惜已毁。太平庵建造后,历经唐、宋两个朝代,香火极旺。

宋末元初的战乱,使正处鼎盛时期的太平庵被焚毁。明成化八年(1473年)重修,后渐趋衰落。到清乾隆十八年(1754年),朝廷派工匠对太平庵进行大规模重修。嘉庆、光绪年间,又不间断进行修建、维护,现仍保存有较为完整的三块重修碑记。太平庵正大门及钟楼,现保存较为完整。院内一棵树龄800多年的银杏树,胸围3.9米,高约40米,仍然枝繁叶密,生长旺盛,极为壮观,已被青岛市列为重点保护树木。院内曾有一棵树龄在200年左右的桂花树,可惜在“文革”时被毁。

城市信报记者 宫岩

[来源:城市信报 编辑:夜楼]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