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岛老建筑中,位于浙江路26号的安娜别墅占有重要的位置。这座标准欧式洋楼,1901年建成,至今已经116年,沧桑岁月并没有过度摧残它的容颜,仍以高贵美丽的姿态静静地站立在曲阜路与浙江路路口。
从德国商人罗伯特·卡普勒建成安娜别墅,到朝鲜驻法国前公使闵泳瓒坐拥李王府 ,再到青岛首富刘子山购买作为刘府,之后平民纷纷住进,成为大杂院……安娜别墅无奈又安静地承受着这一切,纵观人间炎凉,向人们述说着曾经发生的故事。
今天的《发现青岛》,我们就来说说安娜别墅。
来青岛创业的德国父子
位于浙江路26号的安娜别墅,如今已成为青岛德式建筑最为经典的代表之一,这栋立面复杂的漂亮建筑,有过一个富有纪念意义的名字:安娜别墅。那么问题来了,安娜别墅是谁建的呢?
青岛文史专家李明在《安娜别墅:依稀两代砖瓦商》一文中介绍,1899年,罗伯特·卡普勒和他的儿子汉斯·卡普勒从德国来到青岛,这是个新的德国殖民地城市,48岁的罗伯特和19岁的汉斯期待在这个陌生的地方改变命运。罗伯特最初的职业培训是木工,但他在青岛却从事了不同的职业。开始,他曾尝试制造如马鞍和室内装潢品之类的东西,但不久就开始经营起了卡普勒砖瓦厂。这个砖瓦厂在大鲍岛和大港之间的大窑沟海滩上,约在1899年投入生产,罗伯特父子成为了青岛第一代机械化生产的建筑砖瓦商。
卡普勒砖瓦厂的出现,为已经开始着手进行大规模开发的新城市,增加了大量机械方式生产的标准建筑材料。卡普勒前后,在大窑沟海滩上相继出现的还有迪德里希森·叶布森砖瓦厂。后来,罗伯特又在沧口附近的孤山开办了第二家砖瓦厂。
从现有的资料看,当时柏林海军方面主导的青岛行政管理当局,试图通过各种政策加快刺激城市房屋建设,以迅速缓解紧张并非常糟糕的住房状况。在这样的背景下,罗伯特父子面对的暴发式的商业机会,无疑是极富诱惑力的,并获得了期待中的成功。随后,他们就在柏林街和卢伊特波尔德街路口,也就是今天的曲阜路与浙江路路口,着手建设别墅,他们的企业为建筑材料的连续供应,提供了充分的保证,这也加快了施工的速度。在别墅负一层室内的地面上,以颜色各异的小瓷砖镶嵌出了“1899~1901”字样。也就是说,1901年,别墅建成了。
为了一个叫安娜的女子
这是一座两层巴洛克式风格别墅,南向立面辟有敞开的观海阳台,临卢伊特波尔德街的东立面则相应地建有一个四角的塔楼。阳台和塔楼之上各为山墙,南面的山墙则较东面的繁琐些。在该建筑建成后的大部分时间里,南面二层以上的阳台和窗户,都可以看到大海。在1901年的时候,这座别墅的塔楼,恰如其分地渲染了这块临近天主教会空地上的房屋的温暖色彩,并确立起了一个标志。别墅修建好后,罗伯特给它起了个美丽的名字:安娜别墅。
安娜是谁?目前有三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安娜是罗伯特的女儿。来青岛之前,罗伯特已经丧偶,在他的6个孩子中间,有一个女儿的名字叫安娜,但是她并没有随他来青岛。也许,安娜别墅就是罗伯特为了表达对女儿安娜的爱意,而特别建造并命名的。另一种说法是,罗伯特为了表达对母亲安娜·玛利亚的纪念,而特别命名的。
还有一种说法是,罗伯特为了表达对卡普勒家族一个叫安娜的亲戚的敬意而特别命名的。安娜对卡普勒家族的贡献,我们没办法获得更多的细节,或许这是个包涵了牺牲情节的欧洲版传奇,或许它就是一个纯粹的家族故事。
不管怎么说,作为一个栖息之所,安娜别墅的称谓来源于对亲情的寄托。然而,安娜所带给我们的想像空间,却使得这个并不烂漫的刻板建筑,立刻就变得生动起来了。
只是安娜别墅建成四年后,罗伯特就离开青岛去了慕尼黑,直到1916年去世。罗伯特的儿子汉斯,继续留在青岛管理砖瓦工厂,直到德国溃败。
刘子山买下安娜别墅
1914年,那场发生在青岛的日德战争,改变了青岛的命运,也改变了安娜别墅的命运。
德国战败后,汉斯离开青岛,这栋别墅被朝鲜驻法国前公使闵泳瓒买下,改称李王府。据说,闵泳瓒是朝鲜王朝闵妃后人,
1918年,青岛首富刘子山成为了安娜别墅的第三位主人。据《中国近代建筑总览·青岛篇》记载,这一建筑在1918年曾有过一次产权变更,也就是在这次交易中,一位闵姓人士将这栋大楼出售给了刘子山。这一结论的依据,是1935年的一份《土地登记》。刘子山是靠贩卖贩运鸦片起家的,1914年,他也曾经投资建了一个成规模的复合永窑厂,直接参与了本地砖瓦业的市场竞争。命运是如此会安排,刘子山和罗伯特父子竟是同行。
应该说,1918年,也就是成为安娜别墅主人的这一年,对刘子山是重要的一年。据李明介绍,此前,刘子山用贩卖贩运鸦片所赚取的巨额利润投资房地产,已拥有了天津路、肥城路、武定路、甘肃路、无棣二路等整条街道的房产。甚至有传言,当时全市的每条街道上几乎都有刘子山的房子。而在这一年,他又开设了经营进出口业务的东莱贸易行,并与人合作创办了东莱银行。仅东莱银行一项,刘子山就投资300万银元,按当时比值,这相当于4万两黄金。显然,购买安娜别墅,刘子山在资金上不成问题。
安娜别墅是“凶宅”李王府?
安娜别墅是温馨浪漫的,但改称朝鲜李王府后,却因三个女人的离去,被刘子山的家人称为“凶宅”。
2012年11月,刘子山的后人会聚青岛,这是他们第一次来寻找祖父曾经留下的痕迹。到了安娜别墅,他们左看右看,讨论这里到底是不是称为“凶宅”的朝鲜李王府,因为李王府是家中老少常谈的话题。
刘子山把妻儿从老家掖县(今莱州)接到青岛后,住的第一栋大房子就是朝鲜李王府。先是刘子山的第一个妻子林氏在那里故世,时隔几年,包括刘子山的续弦焦氏在内多人煤气中毒,并有一个女佣中毒抢救无效身亡。几年中连续发生不吉利的事情,家人就迷信地认为这栋洋楼是“凶宅”,并说是房子的塔尖影响风水所造成的。所以,“塔尖风水不好”也成了上世纪30年代刘少山(刘子山的儿子)大修太平路37号和湖南路39号时,敲掉了这两栋房子各自四个塔尖的原因。
刘子山的孙子刘权看到安娜别墅也有一个塔尖后,说:“青岛的路名和门牌号变化很大,很难根据路名或门牌号判断安娜别墅是不是朝鲜李王府,也不能根据房屋有无尖顶去判断。”
而周立昆在《安娜别墅往事》一文中称,据老人们回忆,刘子山并没有入住安娜别墅,而由其堂兄刘子尤携全家住了进来。至于传说安娜别墅为“凶宅”可能有误:第一,如本楼塔尖给刘子山带来厄运,为什么一直保留而将太平路37号和湖南路39号楼的塔尖敲掉;第二,关于朝鲜李王府是不是安娜别墅尚无史料佐证,且时间空间上对不上号。
历史有时候是糊涂的,它就这样任性地改变着一座建筑的命运。如果安娜别墅曾经是朝鲜李王府,那么它就是人们所称的“凶宅”;如果不是,那它就是替朝鲜李王府背上了这个黑锅。这对安娜别墅来说,是不公平的。
这里最多住过17户人家
从德国卡普勒家族的安娜别墅,到闵姓人士的私宅,再到成为刘子山的宅第,解放后它又成了大杂院。这里住过青岛港务局的领导,住过烧锅炉的工人,住过做锡壶生意的,更多的是从烟台来的小商贩。最多的时候,这栋别墅住过17户人。
上世纪40年代中后期,刘子山家族不再在这里居住,开始对外出租,一大间为一户。据曾在这里住了47年的周立昆回忆,上海船舶打捞公司青岛办事处、青岛第一家姜氏所办大华汽车行、王氏兄弟开办的天华广告社、烟台吕姓大户人家和周立昆家的福聚茶庄办公室都曾租过这里,大都是商住两用,押金是两个小元宝。在以后的岁月里,几经变动,阁楼、地下室陆续住人,这里渐渐变成一个大杂院。“我清楚地记得,1959年的时候,我到管理部门去交房租,月租金是9.99元。”周立昆说,他家当时住着二楼的两间房子,建筑总面积是47平方米;而那个年代,工人的平均工资是二十七八元的样子,这样算来,普通工人收入的三成多用来缴房租,租金不算便宜。
从安娜别墅到大杂院,这栋别墅已经历了多次改造。1918年刘子山买下这座别墅后,改造力度最大,因为由曲阜路进楼门洞过小,就拆除了原来的罗马柱,改在浙江路一侧新建了一个大门洞,加装了花岗岩石阶。但幸运的是,这些改造并没有对别墅造成多大的损坏,主体结构没有改变,只是内外墙的修修补补。
时光飞逝,转眼已是2016年。这一年的8月30日,修葺一新的安娜别墅成功与时代挂钩,变身“青岛书房”,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最美丽的时刻。
书、咖啡、美学小物、主题展览、卡普勒餐厅,青岛书房以一根刻有年份的铜管贯穿所有房间,扩展了安娜别墅建筑的时间纵深。还原了安娜别墅旧时建筑格调,瞬间将百年沧桑化于无痕。
每天,各色各样的人聚集在这里,他们在这里沉思,在这里许下诺言,在这里找到另一个安静的自己……城市信报记者 宫岩
[来源:城市信报 编辑:夜楼]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