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青岛往事 明朝灭亡后,高弘图绝食而死他的墓就在原胶南阁老山上
再怎么换君王也挡不住明朝灭亡的步伐。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攻入北京城,35岁的崇祯自缢而亡。有幸活下来的大明官员在南京迅速把平庸无能的福王朱由菘扶上皇位,建立南朝小朝廷。此时 ,高弘图众望所归,集东阁大学士、太子太保等于一身,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辅。他把满腔热血和全部希望都集中到了这位福王身上,只是大明朝气数已尽,南京被清兵攻破。绝望的高弘图来到一座破庙中,绝食九天而亡。
混乱的南明小朝廷
清兵的脚步越来越近,崇祯十五年,他们来到了胶州城外。虽然一直隐居,但是对政事了如指掌的高弘图得到消息后,日夜协助知州巡城坚守。崇祯知道这件事感动不已,一位历经四代帝王的老臣,性格是耿直了些,但对朝廷确实是忠心耿耿。此时正是用人之际,一道圣旨到了胶州城,任命高弘图为南京兵部侍郎。
为什么是南京兵部侍郎呢?有个背景先跟大家交代一下。新浪网“王爷新浪博客”中,作者在《生于末世运偏消——高弘图传略》一文里写道:“在明朝,特别是成祖朱棣于永乐十九年迁都北京以后,虽然南京的旧官署一如既往,仍然存在,但是并不直接处理政务,政务皆出自北京。但是皇帝往往会把一时用不起来的官员和朝内党争排挤出去的官员暂时放到南京官署,一则观察其德行操守,二则储备一些可用的栋梁之才。这是中国历史上明朝独有的体制,所以它有着特别的政治涵义。”
此时高弘图被派到南京任职,可能是崇祯皇帝有意安排,不久后,北京被李自成的起义军攻破,35岁的崇祯皇帝留下一句“勿伤百姓一人”后,自缢身亡。“长期让宦官参与政事,明朝早已内忧外患,虽然崇祯皇帝想挽救,也确实努力在做,但他疑心太重,终究挡不住灭亡的步伐。”高氏家族的后人、青岛著名收藏鉴定家高振洪说。
消息传到南京,人们处在一片绝望伤心中。但高弘图和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没有太多时间去流泪,他们得计划着赶紧在南京另立皇帝以恢复大明社稷,几位藩王已经把目光集中到了南京,不赶紧解决,恐怕又要陷入混乱。只是,他们还没找到合适的君王,凤阳总督马士英就已经带着福王朱由菘来到南京了。
选谁也不能选他呀。看看这位朱由崧的简历:政治上昏庸无能,吃喝嫖赌却样样行,没多少能耐,却巴不得一下登上皇帝宝座,尽情享受。
人已到了门口,就算高弘图他们一万个不愿意,也只能拥他登上皇位了。就这样,每个人心事重重又糊里糊涂地迎来了南明小朝廷,建都南京,年号宏光。
众望所归的宰辅
福王明白高弘图当时的分量,已经历经了四位君王,绝对是元老级人物了,当即任命他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一时朝廷大议多出高弘图之手。但他一个人的力量微乎其微,再加上当初把福王迎接到南京来的马士英 ,以拥戴之功任首辅大臣后,一边忙着贪污受贿结交大臣,另一边想办法跟高弘图和史可法作对。他唆使宏光皇帝将掌握兵权的史可法派出去巡查,剩下高弘图让他一人孤掌难鸣。
宏光初期,高弘图就上疏“新政”八事:勤圣学,睦亲藩,议祀庙,收人心,禁奸宄小人借端妄言等,涉及内政、外交诸多方面。但刚成立的南明小朝廷已经被马士英弄得混乱不堪,新皇帝不赶紧想怎么保家卫国,却整日在肉林酒池中吃喝玩乐。
这还不是最令高弘图绝望的。作家杨剑宇在《中国历代宰相录》一书中介绍:马士英为扩大其势力,上疏引荐魏党阮大铖入朝,高弘图明确表示反对。马士英就专横地说:“那就由我独自来任用他!”并将阮大铖带去见福王。高弘图力谏说,魏氏逆案不能翻案,魏党不能任用,却未奏效。阮大铖入朝后,与马士英一道处处与高弘图作对。
忍无可忍的高弘图终于提出辞职。福王起初不答应,并拿出自己的宝贵时间来跟他谈心,二人的谈话内容,胶州市政协文史办主任石业华在《胶州百家姓》一书中有详细的记载:“国事刚刚有个眉目 ,先生何忍心离朕而去啊?”“老臣并不是一走了之。今所用之人,老臣认为是可以的,但反对马士英党。”“朕从藩王起家,对于朝廷用人行政比较生疏,在这个问题上唯先生是听,你还有什么顾虑呢?”
接下来,高弘图将这段时间所发生的陷害、排挤大臣的事件一一列举。福王自然没有对这些过去的事多说话,而是继续劝说高弘图留下,当时太监来给他上茶,他也暗示其先退下,以示对高弘图的尊重。不仅如此,《明史》中说:“加太子少师,改户部尚书、文渊阁,后进太子太保。”
这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了。但只有高弘图自己心里明白,再高的官位又能如何,实权都在马士英一党手里,他依然做不了自己想做的。此后他又连续四次上疏,才获准辞职。
求援无望绝食殉国
人已离去,心却始终都在。高弘图就是这样一个状态。宏光元年(1645年),清兵终于来到了扬州,离南京的距离越来越近了。此时的福王还在跟群臣抱怨:“后宫寥落,但新春南都无新声”,下令广选美女。高弘图和他的幕僚谈迁已经在四处奔波做最后的努力,他们和浙直总督张凤翔商量计策,说来说去,对方没有有所行动。第二天,听说南京已经失守,他又渡过钱塘江,冒雨去找之前的老同事刘宗周 ,希望说服他再做一次拼搏,但也没有得到回应。此时,逃命的逃命,躲藏的躲藏,大明王朝彻底从历史上消失了。
神色恍惚的高弘图像是失去了主心骨一般,不知该去往何地。此时接到一封书信,来信者是清豫亲王多铎,他早闻高弘图的声望,现在明朝已亡,希望他可以为清朝服务。可以想象他当时的表情,连看都不看,很不屑地将信丢掉,继续朝前走。他最终走到哪里了呢?会稽(今绍兴一带)的一座破庙里,既然明朝已亡,自己也没有活下去的价值了,决定绝食殉国。
据说,他当时做了这个决定后,便躺在那里不吃不喝,任凭家人怎么劝说、流泪都无动于衷。绝食三天后,高弘图突然睁开眼说想喝点水,这是个天大的好消息,只要想喝水就说明他想活下去。但当时高弘图身边有个叫祝曰三的家童,只有12岁,很听话地把水端过来,递到高弘图嘴边后说:“大人幸又饮食了,可惜白白饿过三日。”听上去,这本是一句高兴话,但第二句却让高弘图清醒了,水也不喝了,闭上眼睛继续绝食。九天后,高弘图去世,年仅62岁。
且说这个家童祝曰三,跟高家的关系其实非同一般。有一个轶闻传说是这样的:他跟高弘图的侄子高文熠是拜把的兄弟,高文熠的儿子高秀才都对他毕恭毕敬。后来,高文熠在江西任总兵,高秀才凭着家里的显赫地位 ,竟然也沉迷酒色中。高将军日夜思念儿子,却就是盼不去。有一天,祝曰三去了,见高秀才还躺在床上,旁边有两个女子为他捶背。祝曰三话也不说,一个人唱起了歌《蔡公思子曲》,唱到情深之处竟潸然泪下。最终把这位高秀才给感动了,马上梳洗打扮后随他去看望父亲。
托孤幕僚安心离去
高弘图儿子高朗英年早逝,他对孙子高璪尤为看重,所以最后跟幕僚、历史学家谈迁奔走救国时,身边一直带着他。他为了对祖国尽忠可以绝食,但不能让年纪尚小的孙子也一起遭罪。临死之前,他只能将孙子托付给了当时最信任的人谈迁,幸亏有了这个决定,才让之后的高璪躲过了一次次灾难。
高弘图去世后,他的寡媳和孙子一起将灵柩扶回故里胶州,《增修胶志》记载,高弘图的墓就在原胶南市王台镇田家窑村东阁老山上,1967年墓穴遭到了毁坏。
这就是高弘图的故事,看起来有些复杂,起起伏伏很大。高振洪总结他一生功绩时说:“高弘图这一生在政界上主要贡献其实比较短暂,只集中在南明的那几年。明朝灭亡后,有些人逃跑了,有些人投靠了清廷,只有他选择以这样一种方式殉国,这是一种非常强烈的名族气节。”
入仕35年,历经5位君王,他不止一次辞职隐退,也不止一次被人诬陷。但不管经历什么,他一直坚持内心的原则,在其位谋其政,坚决不与太监共事。从职位来说,他是胶州历史上官职最高的一位 ,南明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史书记载的却不是很多,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也是最让高振洪感到惋惜的地方:“很多人不了解他,不理解他,甚至知道他的人都很少,要不是他在书法界留下的痕迹,相信知道他名字的人会更少。他处在一个朝代更替的时代 ,在那个阶段谁会大肆去宣扬一个人呢?他为南明做了很多,但这些在那个复杂的社会背景下是不敢被歌功颂德的。”久而久之,他的名字便被逐渐淡忘。
但看完他的故事,相信很多人会明白:胶州人高弘图不应该被历史遗忘,更不应该被我们忘记,他当之无愧是青岛历史上的名人之一。
城市信报记者 宫岩(感谢高振洪先生对本文的大力支持)
[来源:城市信报 编辑:光影]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