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2017 06/07 07:55
· 来源 ·
城市信报
· 作者 ·
田野
· 责编 ·
光影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福山支路名人故居扎堆 康有为辞世于此死因成迷

\

福山支路分为三段,起于文登路 ,中途的三岔路口将路分成两段,一段止于福山路;一段止于鱼山路。在地图上福山支路就像一个“人”字 ,飘在山间。实际上,福山支路同样是名人扎堆居住的地方。

福山支路到底住过哪些名人?今天的《发现青岛》,我们就来一一细说。

福山支路5号:康有为辞世于此

福山支路5号,是大名鼎鼎的康有为故居(在20世纪20年代是福山路4号)。这座建筑在风格上中西结合,看起来颇为气派。它的建造时间,大约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距今已百余年。从福山支路5号门口的介绍牌上,可以得知,这里原是胶澳总督副官、海军上尉弗赖海尔·利利恩可龙的宅第,是青岛最早的德式建筑之一。有资料显示,弗赖海尔·利利恩可龙于1899年到1902年任胶澳总督副官。此后返回德国一段时间,在1912年,他又重返青岛任第三海军营营长,直到1913年。

据孙欣《总督副官官邸》一文记载,上世纪20年代,康有为来青后,买下了这座建筑,遂成为其居所。现在,这里除了康有为故居的名称之外,人们还将其称为“天游园”。天游园之名,来自于他的书房——天游堂之名。据说,由于康家居住人口太多,还将原总督副官的马厩改建为二层房居住。事实上,康有为本人并不在此常住,由于他忙于在上海办学,因此每年只在此短暂居住。

不过,1927年,康有为辞世于此,还是为这里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关于康有为的辞世,有过很多猜测。在吕振文为其撰写的墓志铭中,提到了康有为去世的经过:在去世前,康有为曾到中山路上的英记酒楼参加同乡聚会。但是宴会中途,突然腹痛难忍,于是回到家中。到家之后,一直呕吐到半夜。经医生诊治之后,情况有所好转。但第二天晚上,却突然辞世。关于康有为的死,有人说是他在同乡宴席中喝下一杯有毒的橙汁所致,但仅为传说,并无证据可考。而他死亡的真实原因,至今仍是一个谜。

福山支路6号:宋春舫的藏书楼“褐木庐”

康有为故居的对面,有一个并不太起眼的院子。这里是福山支路6号,院子内是一座二层小楼。有资料显示,福山支路6号,曾是宋春舫的戏剧图书馆——褐木庐的所在地。

宋春舫,是上世纪初有名的剧作家、戏剧理论家,是青岛曾经的万国疗养院的开办者,有人将他誉为“世界三大戏剧藏书家”之一。1924年,宋春舫堕马伤肺,后来又患上了肺结核病。在当时 ,肺结核是不治之症,需在环境优雅之所静养,宋春舫遂辞去教职到青岛疗养。1931年,宋春舫“斥金四千,始建褐木庐于青岛之滨”。“褐木庐”之名,是英文“Cormora”的音译,据说源于宋春舫最喜爱的三位西方戏剧家名字的首字,即高乃依、莫里哀和拉辛。褐木庐藏书近万册 ,多是国外戏剧书刊,是宋春舫平生收集而来,很多是直接由国外带回来的。据说,许多在国外不易见到的珍本,在褐木庐都能找到。

时任国立青岛大学图书馆馆长的梁实秋,一直收藏中外戏剧史料和莎士比亚研究资料,并以此自矜。但梁实秋看过褐木庐后,却为宋春舫的收藏深深折服。在《书房》一文中,梁实秋对褐木庐深为叹绝,“我看见过的考究的书房,当推宋春舫先生的褐木庐为第一。在青岛的一个小小的山头上,这书房并不与其寓邸相连,是单独的一栋。环境清幽,只有鸟语花香,没有尘嚣市扰。”

宋春舫所珍藏的图书大部分被北京图书馆收藏,其余散落民间。

福山支路8号:植树节倡议人凌道扬住宅

福山支路8号,是栋二层的小楼,造型非常别致。粗石花岗岩筑基,淡黄色的粉墙,建筑二层有几扇造型别致的六边形气窗。有资料说,这里曾是凌道扬住宅。

与宋春舫的褐木庐相比,他的邻居凌道扬的所知之人则更加少。凌道扬是知名林学家、教育家,他还是中国第一位林学硕士。据青岛著名文史专家鲁海先生介绍,凌道扬故居是德占青岛时期的建筑,故居内有百年古树,其中一株无刺槐,据查是德国人从德国运来的幼苗,因无刺槐是柏林的市树,曾移来青岛一批,现存活已极少,已被列入青岛古树名木名录,至今虽已显老态仍枝繁叶茂。

1922年,凌道扬受命来到青岛,曾任青岛农林事务所所长。据说,他在青岛时 ,鼓励植树绿化,并对青岛的各大公园作出了详细规划。而康有为的天游园内的绿化以及花草树木的栽种,也是受到了凌道扬的影响。作为好友,凌道扬经常去康有为的家,二人也经常结伴游览中山公园。上世纪20年代末,凌道扬举家离开了青岛。

凌道扬留给后世最大的贡献就是倡导设立“植树节”。1915年,凌道扬和韩安、裴义理等林学家上书北洋政府农商部长周自齐,倡导以每年清明节为“中国植树节”,同年7月报经时任大总统袁世凯批准,于次年实施。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国民政府举行了植树仪式。以后为了纪念孙中山,把他逝世的那天,即3月12日定为植树节。如今,仍以每年的3月12日为植树节。

福山支路12号:民国第一任民选总理故居

福山支路12号,是熊希龄于上世纪30年代在青岛时曾经居住的地方。熊希龄是中华民国第一任民选总理,后因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被迫辞职,是杰出的爱国者、教育家。

熊希龄来青,是为了筹办婴儿园,此婴儿园由当时的青岛市政府与香山慈幼院合办。福山支路的住所,则是当时熊希龄和夫人毛彦文租住的。而在同时,他们还计划在崂山建一座别墅。据说,熊希龄曾受邀前往崂山的一所别墅参观,因凉爽舒适、景色怡人,遂决定照样建造一座。福山支路上的房子,虽是租住,但附近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美景还是令熊希龄一家甚为喜欢,称其为“居家之胜地”。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上的枪炮声骤起。战事向南蔓延,民众仓皇出逃,青岛市市长沈鸿烈为熊希龄夫妇的安危担忧,于是“再三劝熊希龄从速携眷返沪”。7月21日,他们乘船赴上海。

熊希龄憾别青岛,一纸在青岛兴办慈幼教育的蓝图也随之飘零、消失。

福山支路14号:蔡元培在这里住过

熊希龄故居的隔壁,是福山支路14号,这个院放眼望去,有点像是上世纪中期的筒子楼。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就曾居住在这里。从上世纪初到上世纪30年代,蔡元培曾多次来到青岛,但是他在青岛却并无置办房产,每次都是借住或租住。

有资料显示,福山支路14号是1934年蔡元培来青时居住的地方。1934年8月28日上午,蔡元培与夫人黄仲立携儿子睟映、怀新、英多,从上海港搭乘普安轮北上,29日午后到达青岛。蔡元培暂下榻观海一路10号其表兄刘梅垞家。9月12日,移居靠近海滨的福山支路14号。

蔡元培在青岛的日子里 ,整天忙于和岛城各界的权威人士会面、交流,以及到中学演讲。沈鸿烈及教育局长等均前来拜访或宴请,一些中学校长纷纷邀请蔡元培前去演讲,市立中学、李村中学、四方胶济铁路中学等校师生均有幸聆听了蔡公生动而富有哲理的演说,他在铁路中学的演讲题目是《于课堂中求趣味,于校课外作实验》,内容贴近学生实际,很受欢迎。

在福山支路上的生活,蔡元培曾在自己的日记里做了详细记载。

福山支路13号:佛学家周叔迦的家

在快要到达小鱼山公园门口处,有一个大门紧闭的大院。在大门一侧长满爬墙虎的墙上,隐约可以看到一块儿石牌,上面标注着这里即福山支路13号,是周叔迦的故居。周叔迦是现代中国三大佛学家之一,他的祖父是晚清两广总督周馥,而他的父亲则是北洋政府的财政总长周学熙。家门显赫的他于上世纪初跟随家族来到青岛,在经商失败后致力于佛学研究,有很多著述。

周叔迦佛学之路始于青岛,因缘际会,为这座城市注入了人间佛教精神。1931年,他与时任南京国民政府交通部长的叶恭绰会于青岛,谈及青岛文化面貌,当时基督教与天主教已久存于青岛,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一部分的佛教却不见于市内,感为憾事。故此,两人决意联袂发起创设一所佛教寺院。这一动议得到了时任市长胡若愚及继任市长沈鸿烈等人的支持,选址湛山东南麓,敦请高僧倓虚法师主持创寺。

1934年,湛山寺开建,绵历十一年,终成一庄严佛宇。建筑沿中轴线依次展开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和藏经楼。三圣殿檐下,悬有倓虚法师题写的“海印遗风”匾额,以显明一地之佛教渊源。周叔迦偕兄弟周志辅、周志俊捐献了三部不同版本的《大藏经》。同时,他还担任了青岛佛学会副会长,会址设在鱼山上的湛山精舍。

福山支路的老楼大多与文化、名人相关,走在这里如同走进了文化史的隧道。回味名人的奇闻异事,看看路边的古老建筑,让人沉静、安宁。特约撰稿 田野

[来源:城市信报 编辑:光影]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