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关内有十条以关隘命名的道路交错纵横,这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山海关路。
山海关路是八大关里最先建成的街道,据说建于1931年。这条路起于黄海路,止于汇泉路,几乎是沿着海岸线走向而建。山海关路也是八大关最南边的一条路,道路的北面是特色老屋,南面就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是一条非常漂亮的风景路。在这条路上,散布着不少建筑。仔细观察建筑门口的黑色标识牌可以发现,这些小楼的主人都是当时响当当的知名人物,比如民国时期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民国时期外交部长王正廷;一些则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下榻过国家领导人和外国贵宾。
如果说八大关是个皇冠,山海关路就是皇冠上最亮的一颗明珠。今天的《发现青岛》,我们就来说说山海关路。
山海关路1号:叶剑英、粟裕、刘海粟曾下榻于此
山海关路上的名建筑众多,我们不妨顺着门牌号一栋栋了解。
先说山海关路1号。山海关路1号是一栋法国式建筑,它的院门非常漂亮,底部为一米多高的粗石墙,上面为淡黄色的粉墙,漆黑的铁门中部有精美的盾形花纹装饰,铁门的两侧粉墙上,各有两个站立的黑色狮子做装饰 。盾形花纹和狮子的图样,和欧洲一些旗帜上的花纹非常相似。院墙铁栅栏内有木质围栏,院内茂密的松柏将院中的小楼遮住了大半,仅能看到石阶、黄墙,拱形楼门,半圆形凉台,巴洛克式立柱。有资料显示,该建筑的四周均是宽大的花园,花园内除了各种植物外,还修建有露天游泳池和喷泉,环境相当幽静。据说,以前院墙上有块黑色的石牌,上面写着该建筑建于1933年,属于文艺复兴风格的别墅,设计者是中国建筑师刘耀宸和俄国的拉夫林且夫。
据王雷所撰《山海关路》一文记载,有资料称,许多国际友人喜欢山海关路1号这座别墅,瑞典瑞中友好协会主席米尔达每次来中国都专程从北京赶来这里住上几天,一些西方人士住在这里感觉像回到了欧洲。另外,叶剑英元帅、粟裕大将和艺术大师刘海粟等先后在此下榻,对这里幽美的环境赞不绝口,恋恋不舍。刘海粟曾入住这里,为康有为墓题并书墓碑。
山海关路9号:这里被称为“青岛的钓鱼台”
由1号而下,山海关路5号、6号也十分有名。这其中,山海关路5号是栋3层高的日式小楼,曾接待过邓小平、谭震林等国家领导人及许多中外宾客。山海关路6号是第二海水浴场,初建时曾称为“山海关路海水浴场”。有资料称,德占青岛之初,胶澳总督经常骑马到此狩猎 ,下海游泳,后辟为海水浴场。
再往下就到了山海关路9号,这栋美式建筑的历史可不一般。据悉,该建筑建于1936年,由俄国建筑师尤力甫设计。整栋楼最大的特色就是不等层、不对称,体现了别样的艺术之美 。建筑为粗石砌成的基底,淡黄色的粉墙,斜坡红瓦屋顶下有红色木质的檐边。小楼的正门在东面,六根方石柱撑起的挑楼,长方形引台直至一层,弧形的粗石台阶由上而下。小楼的东、西、北面三面均有石砌的敞廊,二层处有露台凉台。长或方形的气窗下有石条装饰。整个小楼设计简洁漂亮。
山海关路9号,曾是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司令柯克上将的宅邸,后为美国西太平洋舰队司令白吉尔居住。这座别墅曾由美国驻青岛总领事馆使用。八大关内,能与美国领事馆扯上联系的建筑有若干座,嘉峪关路、正阳关路、山海关路上,都有曾属于美国领事馆的建筑。确切地说,这些建筑曾被领事馆作为别墅使用,用来接待美国来青岛的重要人士、举办宴会等。
解放后,山海关路9号作为接待宾馆使用,有人把这里叫“青岛的钓鱼台”。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及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等外国贵宾曾下榻此楼。
山海关路11号:曾住着中国“奥运之父”
山海关路上的别墅,在解放前都归显赫一时的人物所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11号和13号。作为整个八大关里第一期完工的道路,山海关路修好后就开始“招租”,而王正廷和韩复榘则是较早租用地块的两个人。
王正廷选中的是山海关路11号。这是栋2层高带阁楼和地下室的欧式别墅,建于1934年,由陈其信设计。小楼为中轴线对称,砖木结构,粗石筑基,淡黄色的外墙。小楼的一层有转弯围廊,南面围廊有4组双柱支起,东侧的围廊有4根单柱支起,围廊配有半米高粗石围栏。围廊的顶部是形状相似的拐角露台。折坡屋面,覆着红瓦,下方有红色木质檐边。三角形屋檐左右各有一个半圆形凸起建筑,建筑上方是多角红瓦屋顶。小楼的东南角有弧形的耳楼,耳楼上面有露天晒台。王正廷,民国时期外交部长,他曾参与收回青岛,是在《山东悬案协定》上代表中国政府签字的人。而较少为人所知的是,他是中国首位国际奥委会委员,被尊为中国“奥运之父”。
这座别墅,标识牌上显示,建于1934年;而土地的租用,相关资料显示,是在1932年前后。事实上,关于这块地的租用,甚至有说法称,王正廷享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惠”。据说,当时的青岛财政局请示市长沈鸿烈,表示由于王正廷身份特殊,因此在租权金上按照底额征收,沈鸿烈表示同意。
山海关路13号:是大军阀韩复榘的别墅
山海关路13号是这条道路上色彩比较艳丽的一栋小楼,它有2层高,带阁楼和地下室。粗大的蘑菇石筑基并砌起半地下室。清水红砖的墙面,粗石装饰的墙角,建筑的门窗均有灰色石条围边装饰 。小楼为折坡尖顶红瓦屋顶 ,在小楼的挂瓦大折坡上有挑檐气窗。小楼的正门在南面,小楼南面中部有部分凸起建筑,建筑的上方是矩形露台,配着铁艺花纹围栏。小楼为中西合璧风格的建筑,和德国三段式建筑有些相似。建于1935年,由张景文设计,它的主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韩复榘。
据说,韩复榘之所以在八大关内建造别墅,其实是一次视察中的“偶然”之举。孙欣在《13号别墅的故事》中说,二十世纪30年代初,韩复榘被任命为山东省政府主席。当时,虽然青岛属于国民政府的直辖市,但仍处于山东省范围内,因此作为山东省政府主席的韩复榘,也经常到青岛来处理各种事务。后来,国立青岛大学在青岛创办,韩复榘遂常来青岛视察。此时,恰逢八大关的开发时期。在一次到太平湾参观的过程中,韩复榘深感附近气候宜人,环境优雅,于是决定在这里买下一块地,即后来13号别墅的所在之地。
有资料显示,13号别墅登记的所有者为韩复榘的夫人高艺珍。事实上,韩复榘在青岛别墅所居住的时间以及次数都非常有限。不过,每当来青岛,他通常都是住在这里。
与八大关内的一些别墅不同,这座建筑自建成后,直到青岛解放,一直都属韩家所有,并未更换过主人。
山海关路17号:被称为“元帅楼”
最后要说的是山海关路17号。这是一座日欧混合式建筑,建于1940年,由建筑师陈瑞庭设计。
关于山海关路17号,王雷在《山海关路》中说,这座别墅有一个很漂亮的小院,院内绿树成荫竹影婆娑,大块的鹅卵石不规则地点缀在院内。院内有一弯8字形小池,池内一边有两个圆形小井,一边内竖着一块立石假山。小井边和池边均砌着鹅卵石,小池的中间窄处有一座非常精致的石桥 。树丛间的小楼是栋2层带地下室的建筑。粗石花岗岩的基底,淡黄色粗颗粒的外墙上有白色的线纹装饰 。小楼的正门西南向,数级石阶上方是拱形的正门,门前有4根彩色釉瓷装饰的圆柱支起的门廊,门廊的上方是个小型的矩形露台,露台的围栏上有“十”字镂空花纹装饰。正门的西侧有半圆柱形塔楼式建筑,券状气窗,窗下是粗石条装饰,屋顶平台配有砌垛状檐墙,上面配着白色线条装饰 。小楼的东侧也有矩形配半圆形的凸起的建筑,建筑的2层处配着相同形状的露台。
据青岛著名文史专家鲁海老先生介绍,共和国十大元帅中有彭德怀 、刘伯承、贺龙、罗荣桓、徐向前、叶剑英六人在山海关路17号住过,故得名“元帅楼”。1949年,青岛解放不久,患病的徐向前一度住在这里。1951年7月到9月,罗荣桓住在这里,他曾在私立青岛大学读书,此次是旧地重游。继罗荣桓之后,贺龙又住过这里。抗美援朝战争获得胜利,签了停战协议后,彭德怀1954年4月到6月来这里休养,并视察、检阅海军。1955年,刘伯承也来这里休养过。1979年,叶剑英第二次来青岛时,也住进了这座楼。
山海关路上的建筑不多,却几乎栋栋都来历不凡,每一栋都有自己的特色,每一栋都能看到不同的风景,每一栋的居住者都颇有名气,每一栋都有自己的故事。
特约撰稿 田野(图片来自网络)
[来源:城市信报 编辑:光影]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