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2016 12/08 08:45
· 来源 ·
城市信报
· 作者 ·
田野
· 责编 ·
夜楼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金家口属于“即墨三口” 曾是山东最繁华口岸

金家口是“即墨三口”之一清代中期是山东最繁华口岸

明代时因沿海倭寇作乱,一度实行海禁,即墨一带地瘠民贫,县令许铤上书,建议开放海上贸易以增加收入,皇帝批准后,开放了金家口 、女姑口 、青岛口三个海上贸易港口 ,也就是“即墨三口”。

跟现在不同的是,三个海口开放后,最繁荣的并非青岛口。到清代中期,三个海口中以金家口最为繁荣,次为女姑口 ,后为青岛口 。

金家口 、女姑口当年经历过怎样的繁盛?后来又为何衰败?今天的《发现青岛》,我们就来说说金家口和女姑口 。

名称:传说名字源于金姓人

先说金家口。金家口,就是现在的金口,位于金口村东,在即墨东北36公里处,丁字湾西岸。这里黄海内伸,两岩相夹,风平浪静,形成天然的避风港,曾是山东半岛名噪一时的通商港口。

金家口的名字很容易让人想起“金”姓,实际上,金家口的得名也确实和金姓人有些关系。不过,这个故事有两个版本:

第一个版本比较简单,传说曾有金姓夫妇逃难至此,结草为庐,捕鱼为生。于是,渔人皆称此处为金姓家那边海口,久而演变为“金家口”,后简称“金口”。

第二个版本故事性就很强了。传说明朝天启年间,有一个金姓老汉,他和女儿一起在荒无人烟的丁字湾西岸居住,靠捕鱼为生。有一天,刮起大风,海浪巨大,他们引领了一艘从南方驶来的货船到丁字湾内避风。大风数日不停,货船中所载粮食、淡水已尽,为解燃眉之急,南方客商按照金大爷的建议,把船上所载棉花、糖类、木料、竹料等货物卸下,换取食物。当地人非常高兴,纷纷拿来土特产交换。货船将货物换完,收获颇丰,南方客商酬谢了金大爷,并问他:“此处海口叫什么名字,等过些日子我们还要运货来。”金大爷回答:“此处没有地名,只是我姓金的和女儿两个人在此打鱼,以后要来就打听我金大爷。”南方客商接着又就地购盐,运回盐粒珠贵的南方,高价销售发了大财。于是,南方客商闻之纷来,他们称此地为“金家口”,简称“金口”。再后来,随着南北贸易的繁盛,金口也日益繁华起来。

解禁:许铤上书开通即墨三口

这两个传说虽然解释了金家口这一名称的由来,但把金家口的繁盛纯粹归结于偶然的发现也是不对的。实际上,金家口港阔水深不止一日,但一直没有得到发展,倒是明代即墨县令许铤的上书,引来金家口的兴起。

许铤,号静慧,河北武清人,进士,明万历六年(1578年)任即墨县令,这时的即墨因“土地贫瘠”农民的生活十分困难,《明史》中说他“垦荒田、招流民、筑堤岸、通商艘、修志、劝学……有德政。”

所谓的“通商艘”与青岛有关,明代因倭寇作乱,杀人越货,明廷“禁止海运”,这时候许铤发现城阳有人不顾禁令,出海去江淮一带进行商贸活动,结果富庶起来。许铤不认为他们违犯了禁令,而认为开通海上贸易,可以使一些人致富、脱离贫困,于是上疏明廷请开通海运港口。许铤提出,“本县系本省末邑,偏居一隅,与海为邻,既非车毂辐辏之地,绝无商贾往来之踪。”靠市镇近的种田,靠海边近的捕鱼,再也难以找到其他养家糊口的手段了。圣上若开恩,给“登莱赤子开一线生路”,就不能再实行海禁了。

或许正是由于许铤的言辞恳切,打动了远在北京的皇上,朝廷终于法外施恩、网开一面,允许青岛口、金家口、女姑口三个即墨境内的海口对外开展海上运输,货物直通苏、闽、浙一带,沿海贸易日趋繁荣。根据史料记载,“即墨三口”在当时旅客商人云集,十分繁荣,成为近代青岛海上交通的源头。

繁华:土产行360家,妓院360家

明代天启年间金家口开埠后,起初来往的多是南方的商船。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到清乾隆年间,金家口港已十分鼎盛,出现了通四海、达三江的繁荣景象,每天进出港的南北商船有数百艘。这个仅有4平方公里的沿海渔村,人口增至2万多,成为山东沿海最繁华的大口岸。

金家口的主要行业有,土产行、油坊、篓铺、渔行、木场、南行、细杂货业等,尤其是土产行、船行最为兴盛。据传,时有土产行360家,妓院360家,油坊360家,水井360眼,托运舢板360只,有“日进斗金”之称。“360”这一数字当然是个虚数,肯定不会有那么多,不过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金家口当时的繁华。

金家口商业繁盛,也就出现了大量商人。张可先在《半岛商贸大港——金口港》一文提到,土产行最早的大户是乾隆年间的侯家滩人侯环,他拥有万贯家产,是金口街上首屈一指的大财阀。侯家滩侯氏是灶户(即盐民),自明天启年间从棘洪滩搬迁至此煎盐为生,后改为晒盐。还有李家周疃人李秉和,清嘉庆、道光年间,李秉和在金家口经商暴富,他靠从当地向南方贩卖私盐和从江南向北方贩卖竹竿、木材等土产品发财致富。李秉和暴发之后,相继在上海、天津、大连、烟台、莱阳、平度等地开设了120家“春”字号店铺,当时李家有“一百二十春”之称。到其曾孙李葆初时,李家有土地两三万亩,山地和滩涂5万多亩。李氏家族在金口街设有“来永春”“德春”“如春”“承春”“永春栈”等商号,在李家周疃建起了有320间房屋的城堡式庄园,李家成为即墨境内最大的地主。

这些金家口的大商人不光买田置宅,还购买大的帆船,成立了自己的商会,以维持金口商界秩序,保护商户利益。此外,为了保证出海安全,他们还捐资修建了金口天后宫。

金口天后宫位于金口村,建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迄今已有240多年的历史。天后宫分为行宫和寝宫两大主体建筑。行宫,是天后圣母(就是人们所熟悉的湄洲岛林默娘,成仙之后又称之为海神娘娘,是南方商船和渔民每年祭拜的海神圣母)升殿理事的地方。寝宫,则是天后圣母睡眠的地方。两宫加上后面的议事厅,占地18.4亩。而天后宫戏楼上,各戏班子轮流登台演戏,咿咿呀呀一直唱到深夜 。金口天后宫是山东半岛规模最大的一座天后宫,规模之宏大,建筑之精美,庙产之雄厚,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金口港经济的繁荣。

除了古建筑外,金口古港遗址尚存,各种商房、门头房、矿场的大板门四合院等再现金家口当年的行业布局。顺金口街东去便是李太山,过去山上的有望海楼和两座古庙。位于杨家屯的一株酸枣树,树干周长2.22米,高约8米,两株对生,树冠茂盛,被称为千载奇树,见证了金家口的繁盛。

没落:青岛港取代金口港

金家口港(金口港)兴起于明,鼎盛于清,繁华一时,可到了清末民初却急剧衰落,是什么造成了这一局面呢?李晓雁在《金口港始末》中详细分析了原因。

究其原因有二:一是社会原因。咸丰八年(1858年),清政府与英美法签订《天津条约》,烟台成为通商口岸。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德国强占胶澳,威海、青岛先后辟为商埠。德国占领后急于经济掠夺,青岛港的吞吐量急剧增长,只豆油一项,改由产地平度直运青岛,金口港的年输出额就由光绪年间的7万至10万篓,下降到民国初年的2万篓。1904年6月,胶济铁路全线通车,也导致金口港每况愈下。从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到1945年8月当地解放,由于日本的侵略,名目繁多而且有增无减的苛捐杂税,愈演愈烈的兵盗骚扰,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工商业者纷纷迁逃,当年繁华的商港渐行凋敝。上世纪四十年代初,《青岛新民报》在涉及到“金口”的一篇报道中说:“金家口乃一水路码头”,“水陆交通均称便利,南来可达青岛诸地,北往能通海阳诸县。在事变前,该地商船云集,物资颇显活跃”,而今“该镇之百业凋零,房舍虽存,居民已稀,故今日之金家口实不与往日同日而语也”。

二是自然因素。丁字湾曲折深邃,本是停泊避风的良港,由此入海的河流有即墨的莲阴河、莱阳的五龙河、海洋的白沙河以及一些小的溪流。由于多年来诸河沿岸植被的破坏,泥沙俱下,涌入湾内,本来港深道窄不易宣泄而又不加疏浚,如此日积月累,码头日渐淤浅,影响大吨位船舶停靠。《即墨乡土志》(光绪二十八年)载:“金家口以前帆樯林立,货物充盈,近被水淤大船不至”。至民国初年(1912年),载重300吨的船只只能停泊口外。抗日战争之前,五六十吨的船只也不能进港,全靠舢舨驳运,1949年后,连小舢板也要等高潮时才能进出。金口港港航条件每况愈下,逐渐被邻近的烟台港、青岛港所替代。特约撰稿 田野[来源:城市信报 编辑:夜楼]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