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宣统元年(1909年),青岛历史上的第一所大学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德华大学)成立 。学堂来了位总稽查——蒋楷,成为清政府派驻德国租借地与德国人共事的唯一官员。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颇有影响的传奇人物 ,蒋楷被认为是镇压义和团运动的第一人,又是山东治理黄河理论和实践的总结者。最终,蒋楷在青岛付出了一生最后的时光。蒋楷殉职后,逊清遗老、清末江西巡抚胡廷干写下的“平原作令千秋事,琴岛传经一片心”的挽联,可谓对他职业生涯最概括、最本质、最精到的评价。今天的《发现青岛》,我们就来说说被称为“青岛圣人”的蒋楷。
38岁成为莒州代理知州
蒋楷,字则先,一字仲则,清咸丰三年除夕日(1853年2月7日)生于湖北荆门阳田村一个书香世家。蒋楷的曾祖、祖父、父亲均为读书人,且多为县级教育官员。曾祖蒋之澍是荆州府学训导;祖父蒋兆凤是岁贡生,候选训导;父亲蒋海澄国子监学正衔,先后署谷城县训导、咸宁县教谕。
蒋楷兄弟六人,他排行老二,老大叫蒋春荣,老三叫蒋模,老四叫蒋逢棠,老五叫蒋逢谷,老六叫蒋逢榘。细心的人会发现,既是兄弟为何名字排法不一样?因为蒋楷的父亲有四位夫人,是个典型的宗法式大家庭。虽没有太大的声望,但蒋家作为书香世家自然企盼子孙多入仕,为家族添加荣耀。蒋楷从小就读书,但考了多次未中举,很不得志。
不管如何,到了年纪还是得结婚生子。林鸥在《追踪蒋楷——一个旧书生的命运》中说,蒋楷娶刘氏为妻,后来有了三个女儿。到了30岁出头时,他被时任楚北督学的张之洞选为拔贡(科举制度中由地方贡入国子监的生员之一种),总算踏上了仕途。光绪十六年(1890年)的农历二月,38岁的蒋楷迎来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到莒州任代理知州,从这一刻开始了他与山东之间解不开的缘分。初出茅庐,毫无经验的他便以修志为己任,曾着手独修一部《[光绪]莒州志》,未成书。当年10月,转任东平州知州。在东平州时,他对当地的历史地理很有兴趣,考证了东平州的古地名,还为当地一位咸丰进士、前兵部主事蒋裁庵著的《东原考古录》写了一篇序言。这期间,他还治理过黄河。据《清实录》说,光绪二十年(1894年)黄河在利津赵家菜园及西韩家口溃决,蒋楷奉时任山东巡抚李秉衡之命堵口掌坝。依据这一经历,蒋楷编撰了《河上语》一卷,主要讲述修河筑坝的工程术语。编完《河上语》不久,蒋楷被正式任命为莒州知州,再次到莒州走马上任。在莒州的这段时间,可能是他一生中比较顺心的时候。他还继续坚持纂修《[光绪]莒州志》。
从这些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位地方小官的身上,更多表现了一种传统读书人的生活。
蒋楷和“平原教案”
看看古迹、修修志是挺悠闲快活,但做官不能老是这样啊。最大的考验是莒州不断发生的反洋教斗争。其实,从外国传教士踏上莒州之日起,这种斗争就从未停止过。作为地方官,试图调解民教之间的矛盾,但并没有什么效果。在日照市情网上有一篇文章《莒州人民的反洋教斗争》,其中详细介绍了他的做法:
光绪二十四年九月二十五日(1898年11月8日),莒州东北乡留村一带群众,与当地美国长老会势力发生冲突,结果,“几家教友并书房被人抢掠”,教会势力受到极大冲击。四天后,美国长老会传教士方维廉由沂州府城前去莒州留村布道时,民众欲攻打留村教堂,并欲活捉传教士,吓得方维廉不得不请村长保护。第二天,反洋教群众200多人,“携带洋枪,吓得方维廉,不第不准控告,又必出一千吊钱方能无事”。方维廉赶紧派人到莒州报官。知州蒋楷带人到了留村,在他的调停下,反洋教群众与留村教会势力双方暂时妥协。
这次冲突虽然暂时了结,但更大的冲突又发生了。不久,莒县百姓会同诸城、日照民众两万余人,焚烧洋教堂多处,而蒋楷因镇压不力遭到申斥。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春,平原知县一职出缺,蒋楷调任平原知县。莒州知州是五品官,平原知县是七品官,蒋楷就这样被降职使用了。
蒋楷来到平原县,不料恰恰遭遇了一股新的农民运动力量——义和团。刘永峰在《义和团:110年的海水与火焰》中介绍说,在1899年中秋节的前两天,平原县前杠子李村拳首李长水跟其他拳民洗劫了正准备过节的李金榜一家,理由是李金榜全家为教民。既为教民,其心必异。蒋楷闻讯后,派捕役抓捕了六名拳民。而李长水感觉力量不足以救人,便前往茌平县请朱红灯相救。
朱红灯是1899年拳会、刀会骚乱中的重要人物,他到来后迅速召集了五六百名拳民,强迫教民供给吃喝,抓住两位教民作为释放6名拳民的人质,并要求把抓人的衙役交由他们处置。感到奇祸将至的蒋楷,带领几十名兵勇和衙役前来,结果被义和团打跑。无奈,蒋楷恳请山东巡抚毓贤派兵。而朱红灯绝没有与官府对抗的心思,为了不再发生冲突,他带领队伍离开杠子李村,来到平原县西南15里处的森罗殿暂作休整。而就在此时,清军也到了,并探知了朱红灯的去向。于是,双方激战,朱红灯的队伍败下阵来。暴力冲突发生后,毓贤迅速将蒋楷革职,永不叙用。
蒋楷被撤职后,曾写了一本《平原拳匪纪事》,记载义和团在平原一带的发展及斗争情况,书中美化自己,开脱自己的罪恶,并影射攻击毓贤。
他得到张之洞的赏识
好不容易入仕,却又被革了职。有人说,他是镇压义和团运动的第一人;还有人说,他一直与教会势力相互勾结,生怕得罪洋人,保不住自己的乌纱帽,但他仍未能巴结好洋人,也没有让清政府满意。其实说到底,他只不过是各种势力博弈的牺牲品罢了。
然而,蒋楷的为人和才干还是有人赏识的,这个人就是湖广总督张之洞。林鸥在《追踪蒋楷——一个旧书生的命运》里是这样说: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湖广总督张之洞把蒋楷一个罢官之人先纳入幕中,命他和后来在上海很有名的军政府民政长李平书一起当湖北武备学堂稽查,这时的李平书也因暂代广东遂溪县知县时,支持民众反对法国侵占广州湾被革职。当蒋楷听李平书说了被罢官的事后,写了一首七言古风,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感。
说起来,这个李平书和蒋楷也是颇有缘分:“与余同庚,同岁入学、优拔,同年同时罢官,兹值同事学堂,诚奇事也。”蒋楷与李平书每天6时起床,6点30分到食堂和学生一起吃早餐,7点15分监视学生上课,11点到操场看操练,12点同至食堂吃午饭,下午3点检阅军事操练,晚上8点查号。每天如此,就这样融洽相处了两年。
张之洞不仅把蒋楷纳入自己的幕府之中,还上奏光绪皇帝为他平反昭雪。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五月二十日,张之洞给皇帝上了一个《请开复袁世敦蒋楷原官折》,以“被参冤抑恳恩昭雪”的理由,请求官复原职。折子中说,蒋楷是个规矩人,在义和团初起时能首先禀请禁止,见识高人一等,湖北人士无不为之称冤。并说蒋楷才具优长,废弃可惜。
一个月后,蒋楷的处分被撤销,50岁的他又能做官了。四年后,蒋楷又当上了知州,这次当的是濮州(今鄄城、范县一带)知州,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山东。不久,张之洞把他召到学部,当上了学部总务司机要科的候补员外郎,挂着记名御史的虚衔。直到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他终于等来了对他而言最重要的一次机会。
蒋楷的青岛时光
1908年5月,兼任学部尚书的张之洞有了一个新的差事——负责和德国人奥托·佛兰克谈判,议题是中德双方合作在青岛设立一所大学。中方代表是张之洞,谈判具体事宜,则由张之洞的得意门生蒋楷担当。如果说是张之洞决定了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德华大学)的方向,那么蒋楷就是实现这个伟大教育计划的第一人。
宣统元年(1909年)10月25日,青岛历史上的第一所大学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正式开学。蒋楷是清廷派驻学堂的总稽查,成为清政府派驻德国租借地与德国人共事的唯一官员。蒋楷来青岛当大学总稽查时,官阶为四品。德占胶澳以后,中国人除了干劳动力就是经商,没有文人学士,见有四品衔的蒋楷来任总稽查,中国人商会在三江会馆举行了盛大欢迎会,商界名人周宝山、傅炳昭、丁敬臣、古成章等都参加了。以后有些宴会也请蒋楷参加,并且首席全是他。
蒋楷在这里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尊重,他的精神日增。除学务以外,与商界领袖们应酬,饮酒弄文,倒也悠游自得。
据鲁勇所著《逊清遗老的青岛时光》中记载:“蒋楷住在巡捕房西边,是一座三层带花园的房子,他的太太在湖北,他带了两个姨太太,一个小少爷住在这里,有3个家人侍奉。有一天,老友周学渊来访,说不但自己来青岛,他父亲、两广总督周馥也要来。听周学渊讲到新军第六镇统制吴禄贞被刺身亡时,蒋楷大吃一惊:‘他竟死了吗?此人文武兼备,实在可惜。他是寒士出身,我在湖北武备学堂任提调的时候,他正在学堂学习,见他天资聪颖,对他另眼相看。正课以外,极喜欢研究诗文,时常送我改正,他的诗进步很快,不过多悲壮语。回忆当年,能不令人伤感?’说着竟落下泪来。”
这只是一个小插曲。大清官吏来青岛住旅馆不能长久,租房子很难合适,就想盖房子,许多人在青岛官场没有熟人,就来找蒋楷。蒋楷说:“各处来的朋友为建房找我,我也不在行,大家都是至好,我也义不容辞。我想请各位与当地商界名人聚一聚,不但盖房子、买房子也可以请他们出力,就是以后长住在此,彼此也能有个照应。”为此,他在大饭店订了位子,请地方商界名人与来青官员双方沟通。官吏们要靠商人购地盖房,商人也愿意结交做官的,互相恭维:“多亏蒋法翁与我们介绍的缘法,我们要谢谢他。”
自此以后,先后有120多位逊清官吏来青岛,有的买房,有大半人建了新居。许多逊清旧吏把自己的儿子、孙子送到蒋楷的大学堂读书。
在青岛任职不过3年时间,但蒋楷为官时不仅不赚钱,还经常赔钱,有的刁民不缴税,他自己出钱给缴上。蒋楷的至诚、厚道,为世人所赞,当时在青岛的中国人主要是商人、工人,蒋楷被称为“青岛圣人”。
1913年除夕,是蒋楷的生日,也就是在这一天,他不幸病逝,这一巧合引发后人无限感慨。
城市信报记者 宫岩
[来源:城市信报 编辑:夜楼]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