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叶永烈曾这样说:“江青在舞台上演戏,在舞台下也演戏。”的确 ,爱表演的江青,走到哪里哪里就是她的舞台,在青岛也一样。她曾经通过关系成为国立青岛大学图书馆管理员 ,过着半工半读的日子,得以饱览群书,智识猛进。38年后,她再次回到青岛,身份已经发生大转变,只是她还是那么爱演,把青岛闹得沸沸扬扬。今天的《发现青岛》,我们就来说说江青。
她这样考进山东实验剧院
中共党史出版社在2004年11月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届中央委员大辞典(1921—2003)》,说江青生于1915年。原文照录如下:江青,女,汉族,1915年生,山东诸城人,原名李云鹤,又名李鹤、李云古、蓝苹、李进,1933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开除党籍)。
1936年7月10日出版的《沪光》杂志,对蓝苹(江青)的身世概述,是这样的:蓝苹,原名李云鹤,山东诸城县人。幼失恃(指死了母亲),倚其姐丈度日……
江青的姐姐叫李云露,姐夫王克铭,当时是奉系军阀部队军官。1929年春,王克铭奉调济南,江青跟姐姐一起来到济南,住在城内按察司街27号。
老是在姐夫家吃闲饭,毕竟非长久之计。江青听说济南有所山东实验剧院正在招生,便去报考。关于江青考入山东实验剧院的经过,她的同学王庭树后来发表《江青是我老同学》一文,写道:“据说,江青虽然一口土腔,可是外貌还可以,对演戏虽然不是材料,可是她那光溜溜的、长长的拖在身后的大辫子,却吸引住了剧院师长之一吴瑞燕女士,于是心想:‘女生既不易得,就是她吧!还可以演个乡下姑娘什么的。’可是录取后,她却把大辫子剪了,使吴老师大失所望。”就这样,江青成为山东实验剧院所招收的三名女生中的一位,跟着著名戏剧家赵太侔、王泊生等学戏剧艺术。
叶永烈在《“四人帮”兴亡》一书中说:“步入山东实验剧院,是李云鹤人生的转折点。没有话剧演员李云鹤,就不会有日后的电影演员蓝苹。学戏剧,李云鹤从此走上文艺之路。结识赵太侔,也给了李云鹤的人生道路以极为深刻的影响。”
在剧院的时间,江青是快乐的,只是好景不长,因为经费问题剧院于1930年秋停办。江青和几位同学一起去北平演出,但没多久她就回来了,因为不会说北京话,很难在北平打开市场。
走后门成为图书管理员
山东实验剧院,创办人是赵太侔。剧院停办后,赵太侔应国立青岛大学校长杨振声之邀,来文学院任教,后又任教务长。1931年的初春,江青从济南来到青岛,就是冲着赵太侔。
她以为曾经她的话剧《湖上惨事》让赵太侔印象深刻,作为他的学生,一定会帮她找份工作或者让她进入学校。但一切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赵太侔只给她找了个可以暂时居住的地方。
江青很快想到个办法,走后门。既然赵太侔这条路走不通,那她就去找赵太侔之妻俞珊,中国话剧界的明星。在此之前,江青并没有见过俞珊,她只是说自己是赵太侔的学生,非常喜欢话剧,以及自己悲惨的身世……这些足以让这位夫人感动。
于是,江青的目的达到了,俞珊通过关系为她谋到了青岛大学图书馆管理员的职位。对江青具体的工作,美国著名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江青正传》中是这样记述的:“每天她都穿着一件布料西式女服,坐在门口内侧一张小小的木桌旁,用她那漂亮的笔迹填发借书证。”
作为管理员,每月有30块大洋的薪水,允许她上午选听几门功课,下午负责借书,晚上看管阅览室,可以利用工作闲暇复习功课,算是半工半读。
爱嫉妒,学习却很努力
关于江青在青岛的事情,青岛著名文史专家鲁海老先生曾经在1990年写过一本书《江青前传》,采访到几位跟江青共事过的关键人物,比如王林(时为中共国立青岛大学党支部书记)、曲培谟(江青在图书馆的同事,后任山东农学院图书馆馆长)、赵星火(海鸥剧社成员)等人,从他们口中听说了江青的很多事情。他对城市信报/信网记者说:“国立青岛大学图书馆的管理员起初有6个,到1932年增加到了12个。当时单身女职工和女学生住在同一座楼上,有人说张兆和(著名作家沈从文的妻子)长得比江青漂亮,江青听了很不高兴,很嫉妒张兆和,捎带着也对沈从文不满。”
江青爱嫉妒,但学习却很努力。她很喜欢听闻一多的课。她曾向赵炳欧教授请教,学着写了一个剧本《谁之罪》。她结识了沈从文的姐姐沈楚楚,常去看望沈楚楚,认识了沈从文。她写过短篇小说,向沈从文请教。她也写过诗,只是未敢拿出来请闻一多指点。她能说会道,又善于表达,因此显得颇有独到见解。她爱出风头,尤其喜欢在课堂上与同学们争相提问、辩论,给老师和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多年以后,当年任国立青岛大学图书馆馆长的梁实秋还忆及这位下属:“在青岛,江青听闻一多的课,名著选读、唐诗,也选读诗歌、小说、戏剧,她写的小说在全班第一。”
生活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江青耳濡目染,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很想在文学上有一番作为。就在这时,一个物理系的19岁的学生出现了。他就是赵大侔的妻弟俞启威。从此,凡是有俞启威的地方江青都想参与。海鸥剧社就是其中一个地方。
鲁海老先生说:“海鸥剧社是1932年成立的,当时成员有王林、俞启威、江青、崔嵬(著名电影艺术家)等人。因为江青之前有过在剧院的经验,所以她很快得到了演出的机会,这让她将自己的才能展现了出来。”
这部话剧叫《放下你的鞭子》,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九·一八”事变后,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香姐和父亲靠卖艺维持生活,又累又饿的香姐演不好,父亲就用鞭子抽打她,观众们以为香姐是老头买来卖艺的,便向他怒吼:“放下你的鞭子!”姑娘这才道出实情:俺家是东北的,日本鬼子占了俺的家……《放下你的鞭子》首次在崂山王哥庄演出,由于演出效果很好,不久该剧被各剧种争相上演。
1933年7月,由于叛徒告密,俞启威被捕,海鸥剧社停止了活动。《放下你的鞭子》在中国话剧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被认为是演出场次最多的剧目。
所谓“栈桥事件”
俞启威被捕后,江青被迫逃往上海。她下次再来青岛就是38年之后了。1971年8月初,江青来青岛休息。关于这段历史,没有人比邬吉成更熟悉了,他曾经是中央警卫局副局长,专门负责江青来青岛的安全工作。城市信报/信网记者联系上了山西省忻州市政协文史委主任、《忻州文史》主编杨宇宁,他既是邬吉成的老乡,也是他的朋友,曾经专门写过一篇文章《随卫江青的回忆》。
杨宇宁告诉城市信报/信网记者:“我和邬吉成都是山西省神池县荣庄子村人,后来他回老家探亲,都是我陪着,他这个人很随和,做起事来一丝不苟,所以才能当中央警卫局副局长。”
江青是个谨慎的人,她先派邬吉成和秘书杨银禄来青岛打前站,做好安排。一切准备就绪后,才带上她的一大堆东西出发。这些东西包括文件、书籍、办公用品、被褥,还有大量的摄影器材和十多部电影胶片,要用两部卡车运送。
这次,江青住在山海关路9号楼,离浴场很近,下海十分方便。到这里没几分钟,她就说想去鲁迅公园和栈桥游玩,这两个地方没有准备,却无法阻拦她的行动,只能多加人手跟着,但还是引发了所谓的“栈桥事件”。杨银禄在《我给江青当秘书》一书中提到了这件事:“到了栈桥,有几个群众发现了江青,将她围住。江青高兴得手舞足蹈,一会儿招手,一会儿问好,结果围观的群众越来越多,造成了交通堵塞。警备区的领导怕出问题,调来数百名解放军战士搭成人墙,才把江青弄了出来。”后来她却说,这是聚众妄图谋害她,是什么“栈桥事件”。
她总是这样思想多变。到青岛的第二天(8月6日)下午,她又坐在海滩礁石上怀起旧来:“我小时候家境不好,父亲是个木匠,脾气很坏,母亲和我经常受他的气。我先到济南读书,离开济南后就到了青岛。在青岛的时候,经常到这里的海滩和礁石上玩。再后来我又去上海,就是从这里走的。”邬吉成后来记忆说,这是他第一次听江青带有感情色彩地谈私人话题。
所谓“高炮事件”
前面说到江青外出要带大量的摄影器材,8月7日上午,江青就到海上照相。为了拍军舰,一会儿要舰艇排成这个队形,一会儿又要排成那个队形,使旗语兵忙得满头大汗,舰艇被指挥得穿梭忙碌,江青却扬扬得意地拍照,玩得很高兴。
虽然折腾,但白天都无事,到了晚上意外出现了,江青竟然一下摔在地板上,这是怎么回事呢?据邬吉成回忆,“这天晚上可能是服用了安眠药的关系,江青坐在马桶上睡着了,一下子摔倒在地上。”好在伤势不重,并没影响她在青岛的活动。
到了8月10日,按照行程安排,江青要到太平角100毫米高炮阵地参观,还是由邬吉成提前安排,没有任何纰漏才出发。可是,江青刚下汽车,施工区域里突然发出两声巨响,爆炸崩起的碎石有三四十米高,许多石粉落在了江青的汽车附近,让她受到了惊吓。后查明爆炸是两个哑炮造成的,施工部门已经停工了,但有两个哑炮没有排除,偏偏在这个时候响了。
在青岛期间及离开以后,邬吉成都没有听到有关此事如何处理的消息。直到“文革”结束后,他才听说因为那次事故不久以后发生了“九·一三事件”,这个偶然事故随即被上升为“高炮事件”,许多人都被牵连进去了。
在8月11日的晚宴上,江青听到了贺子珍也在青岛休养的风声,心情就不好了。8月14日,江青心情开始烦躁,说在青岛没有什么实际意义。16日,江青从青岛返回了北京。
这就是江青和青岛的故事。
城市信报记者 宫岩(感谢山西省忻州市政协文史委主任、《忻州文史》主编杨宇宁对本文的帮助)
[编辑:夜楼]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