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后,胶东八路军开始大反攻,猖狂一时的鬼子和伪军龟缩在一些主要城镇 ,而国民党军主力部队则远在千里之外。
胶东军区根据情报 ,认为驻青岛日军已经逃跑,我军可以接管青岛。实际上,此时青岛聚集了大量日本兵和各地跑来的伪军,真打过去必定伤亡惨重。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一位将领通过周密侦察,向上级汇报了情况,并且调整了作战部署,转而进攻青岛周边的平度、胶县(今胶州)等地区,避免了损失。他就是聂凤智。
聂凤智的老上级就是许世友,据说汇报不打青岛时,他还跟许世友开起了玩笑。聂凤智在解放青岛的过程中做了哪些贡献?他怎么敢跟许世友开玩笑呢?今天的《发现青岛》,我们就来聊聊名将聂凤智。
他跟着红军走了七八天
聂凤智(1913~1992年),湖北大悟县人。和不少著名将领一样,聂凤智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的家里。聂凤智很小父母就去世了 ,只有他和姐姐相依为命,没有饭吃时都是靠左邻右舍接济 。
聂凤智小时候甚至都没穿过棉衣。据著名军事畅销书作家陈冠任所撰《猛将——中国人民解放军传奇将领纪实》记载,聂家没吃没穿的,有一回,疼爱他的爷爷、奶奶用仅有的一点粮食,为他换了一件衣服,这却是一件破旧的小和尚服,聂凤智穿上后,结果遭到村里许多人的戏谑。他第一次穿上棉衣,是到了延安以后的事情。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此言不假。小时候的艰苦生活,磨练了聂凤智的心性,也让他有了参加革命的信念。13岁时,放牛娃聂凤智就拿着红缨枪参加了著名的黄麻起义,后来加入了少年自卫队和农民自卫军。因为他办事机敏,胆子又大,人称“铁胆小鬼”。
不过,聂凤智真的加入红军还经历了一番波折,甚至险些“掉队”呢。1929年,红军扩编,聂凤智随所在的自卫军“集体入伍”,参加了红军第31师。参军时,聂凤智才15岁。由于年纪小,身体弱,个子小,部队起初不收他。但聂凤智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跟在队伍后面,走了七八天。到最后,团长张才发见他人小决心大,这才破例收下他,让他当了自己的勤务员。聂凤智也就这样开始了充满传奇的军事生涯。
为了买《鲁迅全集》跟警卫员借钱
聂凤智参加红军后作战勇敢,不论在早年的苏区反围剿作战中 ,还是后来的抗战中 ,都留下了辉煌的战绩。他也一路从排长做起,慢慢地变成连长、营长,抗战早期,他二十出头,已经是一名团级干部了。
不过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聂凤智,那就是文化问题。
据说聂凤智早年斗大的字不识几个。他在苏区当营长时,自己姓聂的“聂”字还不会写,给家里写信,“聂”字写成树叶子的“叶”,老父亲气得要死 ,来信大骂了他一顿:“自己姓什么都不知道 ,还当什么营长?!”
因为不识字,他就没办法读书看报,导致见识有限,还闹出不少笑话。陈冠任在书中讲了这样一件事:红军反“围剿”时,聂凤智当连长,一次上级交给他个新任务,让他带领部队去打国民党的汽车。他很有章法地在公路两旁埋伏了一个通宵,天将亮时,一群轰轰隆隆的家伙在公路上出现了。副连长问:“打不打?”他仔细看了那玩意儿半天,说:“不打 ,这是火轮船,咱打老蒋的汽车。”天亮后上级首长批评他,说他把敌人的汽车放过去了。他打了个立正:“报告首长,我这里没过汽车,只过了几只火轮船!”
没有知识让聂凤智很头疼,因此在抗战初期,他决意去上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戎丹妍在《聂凤智从不识字到成为将军的秘诀是什么》一文中说,为了学习,聂凤智采取了平生唯一一次“非组织”行动。那时是在红军援西军,他是刘伯承手下的一名团长,跟组织上说了两次想去延安“抗大”学习,但组织上都没有同意。聂凤智就着急了 ,你们不批准,那我就自己批准自己,于是他就偷偷跑往延安。刘伯承听说聂凤智跑了 ,不由惊出一身冷汗,以为出了什么岔子,就立即派人追赶。后来才知道聂凤智是因为要去“抗大”学习才这样做,被逗得笑了起来,随后给了他八块大洋,让他去了。
聂凤智在“抗大”学习刻苦用功,文化也渐渐积累,从普通的写字,到后来的阅读材料,甚至书籍。据说此后带兵打仗,他都每天带着两箱书随军转战,坚持学习。据他的夫人何鸣晚年回忆,为了买《鲁迅全集》,聂凤智曾跟警卫员借钱,汪洋在《何鸣眼里的聂凤智将军》一文中对此有过记述:“打下上海以后的一天,聂凤智在地摊上看见一套《鲁迅全集》和一套《世界文库》,被书吸引,爱不释手。地摊主人是一教师,见将军把玩良久,上前问将军。这一问把将军话匣子打开了 ,站在路边和人家聊鲁迅和鲁迅的作品,边上警卫员看不过,催将军走。将军把书一合,说声好书,又不好意思地说,身上所带钱不够。那教师说,你要真喜欢,价钱还可以商量。将军翻遍自己和警卫员的口袋,钱还差不少呢。那教师也是个性情中人,半卖半送就将书给了将军。将军喜滋滋地提着书头里走,后头警卫员提着书被教师拉住,教师问,那位买书的是多大的长官?警卫员急着赶将军 ,脱口而出:‘是我们军长(聂凤智是第二十七军首任军长)。’那教师以手加额,感叹道:‘有这样的人才,这天下共产党不得谁得!’”
就是凭着这份执着学习的劲头,聂凤智从当年的放牛娃变成了能文能武的将军。
逼近青岛,跟许世友“开玩笑”
“抗大”毕业后,1940年,聂凤智带领一个干部大队到山东办“抗大”分校,任“抗大”一分校校长。1943年6月,调任胶东军区十三团团长兼政治委员。1945年1月,受命组建胶东中海军分区并任司令员,同年8月任胶东军区第五旅旅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胶东军区第五师、第六师师长。
也就在这段时间,聂凤智跟青岛产生了联系。8月22日,聂凤智率领中海军分区主力南下进入崂山,做好进攻即墨城的准备。8月26日,他率领胶东军区十三团(该团是胶东军区的骨干,在聂凤智的率领下,成为胶东的“老虎团”,战斗力最强,爱打硬仗、险仗和恶仗)解放即墨城。随后,聂凤智率部南下,逼近青岛外围。这时,接到胶东军区电话,说根据情报,驻青岛日军已经逃跑,让聂凤智率部队迅速去接管青岛。部队连夜向青岛开进,聂凤智边走边思索:青岛是日寇侵占胶东的重要基地,一向驻有重兵,怎么会短短几天就跑光了呢?最后索性让大部队隐蔽,自己带着侦察分队,换上便衣前往青岛。侦察后才知道,青岛周边地带的日伪军此时大都在青岛,敌我力量对比悬殊,打青岛的时机显然不成熟。聂凤智向上级报告了情况,建议调整作战部署 ,率军西进参加平度战役。
在撤军的路上,聂凤智一个电话打到司令那里,这个人就是他的上级许世友。许世友的个性和脾气是我军中出名的,聂凤智却没大没小地开起了玩笑,“耍”老司令。“我是聂凤智。”“你在哪里啊?”许世友在那边问。“我……在青岛。”“你怎么进去啦?”老司令那边冷冷的。“首长不是叫我们去打青岛的吗?!”“这么快就打进去啦?”老司令那边还是冷冷的。“嗨 !根本进不去。青岛四周到处是鬼子,我们差一点儿叫鬼子打着了 ,部队已撤回来啦。”“打不了算了。”许司令就放下了电话。聂凤智是许世友的爱将,据说也就他敢这样跟许世友开玩笑。
活捉王铁相,击毙赵保原
放弃接管青岛后,胶东军区把重点放在了解放周边县市上,这里面一个是平度 、一个是胶县。驻守平度的伪军主要是王铁相部,王铁相是老牌汉奸,日本投降后,他由伪军摇身一变成为国军 ,被蒋介石封为中将。胶东的汉奸头子则是赵保原。国民党第八军侵占胶东后,赵保原的队伍接受收编,成了暂编第十二师,盘踞在胶县、高密、即墨一带,师部在胶县。
聂凤智作为主力参加了解放平度和胶县的战斗。丁广斌在《聂凤智与青岛》一文中说,平度战斗中,王铁相负隅顽抗,加上城内有城墙、外有城关,胶东军区决定采用钳形合击的战法攻打平度 ,即由聂凤智和政委李丙令指挥十三团、西海独立团、特务营、军区炮兵营从西面主攻;由南海军分区司令员贾若瑜、政委廖海光指挥南海和北海分区部队,从东面攻击。1945年9月7日夜,攻打平度城的战斗打响了 。这场攻坚歼灭战,激战三昼夜,伪军伤亡700多名、被俘5000多名,活捉了王铁相。几名战士把王铁相押解到聂凤智的面前。聂凤智问:“你还有什么话说?”王铁相面色惨白,目光呆滞地回答:“我罪有应得,罪有应得!”胶县战斗打得更为惨烈。按照作战计划,我军预定在1946年6月8日23时发起攻击。但十四团向城关运动时被敌人发觉,战斗提前10分钟打响。解放军进城后,敌军依然凭借街头巷尾拼死顽抗。战斗一结束,聂凤智就下令寻找赵保原,可战士们四处查找,翻来覆去查了好几遍,几乎翻遍了全城,却一直没找到他的下落。聂凤智心里十分着急。后来,几个战士急匆匆跑过来,说:“城门外躺着个黑胖子,可能是赵保原。”聂凤智跟随他们出了城门,见地上躺着一具具尸体,其中一具龇牙咧嘴,露出一排金牙。果然是赵保原!
胶东两大汉奸,被聂凤智两战解决。用许世友的话说是:“我决策,聂凤智打头阵,两个汉奸 ,一手抓了一个,一个活的,一个死的。”
特约撰稿 田野
[编辑:夜楼]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