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2016 04/19 07:53
· 来源 ·
· 作者 ·
田野
· 责编 ·
光影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王正廷曾任青岛最高行政长官 孔祥熙是他的部下

王正廷曾任青岛最高行政长官孔祥熙也是他的部下

山海关路景色秀丽,多名人故居,这是青岛人都知道的常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包括解放后,很多国内外政要都曾在这条路上的某个别墅内寓居,这其中就有王正廷。

王正廷住在山海关路11号,是这栋颇有西洋风情的小别墅的第一个主人。发生在他身上的跟青岛有关的事儿实在太多 ,笔者择出三件,全都响当当——拒签《巴黎和约》、主持收回青岛主权,还有推动中国首次参加奥运会。

这样一个名人,这样一个对青岛做过大贡献的人,值得今人铭记。

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王正廷(1882年~1961年),字儒堂,浙江奉化人。明眼人都能看出,他的出生地跟蒋介石一致。事实上,王正廷的确和蒋是老乡,这也是他后来在南京国民政府身居要职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王正廷之出道,倒跟蒋介石没有关系。他有才学,早年曾留学美国,并在著名的耶鲁大学学习国际法,与后来供职于民国外交界的名人王宠惠、王景春合称“耶鲁三王”。他还同情革命,在日本时期加入了孙中山创建同盟会。这样的能力和身份,使他成为了北洋时期国民党在北京的外交代理人。

王正廷的人生首次大放异彩是在1919年。这一年,他作为南方军政府(即孙中山的广东革命政府)代表参加中国代表团出席巴黎和会。多年后王正廷曾说:“我一生有一桩得意事,就是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巴黎和会是一战后战胜国的一次分赃会议,中国的山东,特别是青岛的主权问题也是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王正廷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排名在外交总长、团长陆征祥之后。关于这次会议的梗概,相信不少人都知道 ,但是中国代表拒签合约的细节,不少人可能不是很清楚,其实这个拒签跟王正廷很有关系。

会议开始后,日本首席代表西园寺公望主张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让与日本,曾引起中国代表团内部的争议。孙中山的秘书曹霖生当时担任代表团的秘书长,他的女婿顾毓瑔曾撰文《中国代表拒签巴黎和约的经过》,详细地披露了其中的争执。在日本提出意见后,代表团内部意见起初出现两派——团长陆征祥(代表北京政府总统徐世昌)是一派,主张接受;顾维钧、王正廷、曹霖生等是另一派。

在和会进行期间,陆征祥随时电报北京徐世昌请示,王正廷、曹霖生随时电报孙中山请示。孙中山指示王正廷:这样丧权辱国的条件,中国无法接受,应强烈抗议。王正廷、曹霖生得到指示后,即说服顾维钧、施肇基,于是两人都站到孙中山的一边。他们会同王正廷根据孙中山的指示,促使陆征祥再向和会主席、副主席提出强烈的抗议。

据说当时代表团的内部争执很激烈,陆征祥老友、中国驻日本公使章宗祥曾回国与交通总长曹汝霖、币制局总裁陆宗舆密商,拟把顾维钧、王正廷调回,由章宗祥任代表,并面见徐世昌,主张照签巴黎和约。就在徐世昌初步同意,准备电告陆征祥时,5月3日,报纸捅出了“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的消息,第二天,也就是5月4日,全国爆发了大规模的抗议活动,这就是“五四运动”。

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迫使北京政府不得不转变态度。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团以陆征祥为首,包括代表顾维钧、王正廷,发出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并辞去代表职务的电报给徐世昌,并通电各参战国家,说明拒签《巴黎和约》的理由。巴黎和约在凡尔赛宫签字时,中国代表拒绝出席。这是中国第一次在大规模的国际场合说出“不”字。

任鲁案善后督办,主持收回青岛主权

因为拒签《巴黎和约》,当时的山东问题,包括青岛的归属一时间成了中日悬案。为了解决巴黎和会中没有达成协议的一些问题,由美国牵头组织召开了华盛顿会议,内容之一是解决中国与日本在山东问题上的分歧。

石源华在《王正廷:曲折多奇的外交人生》一文中说,1922年3月,在巴黎和会上表现出色的王正廷被北京政府任命为鲁案善后督办(即当时青岛的最高行政长官),主持接收山东权益。由于日方在谈判中蓄意曲解条文,企图攫取更多的权益,致使谈判波折横生。双方唇枪舌战,开会71次,历时五个月之久,终于达成协议。12月,王正廷同日本签订“鲁案协定”,并办理移交胶澳管理手续。山东权益虽由中国收回,但日本在山东继续享有种种特权,这使王正廷的山东外交遭到国人许多尖锐批评,而他的对手日本驻华公使小幡酉吉也同样在日本国内被指控为“屈辱外交”,这说明中日间的这场较量应该是互有胜负。当时的总统黎元洪为表彰王正廷交涉收回山东权益的贡献,曾颁令授予其一级大绶宝功勋章一枚。

1922年12月6日,王正廷被任命为北京政府外交总长。四天后,王正廷以外交总长、鲁案善后委员会督办的身份,主持了中国政府收回青岛主权的大典。12月10日正午12点,观象台上鸣放了十二响午炮。典礼正式开始,降下日本国旗,中国士兵接管政府大楼,在德日统治青岛24年之后,青岛终于回到了祖国怀抱。青岛接收仪式完成后,王正廷向正在广州筹备北伐的孙中山汇报了鲁案谈判和接收情况。1923年1月6日,孙中山函复王正廷,对其接收青岛一事给予肯定。

其实,王正廷很有可能成为胶澳商埠首任督办,但是黎元洪任命他为外交总长,也就错过了管理青岛的机会。

他成了“不抵抗政策”的替罪羊

国民政府接管北方以后,由于王正廷与蒋介石的同乡关系,他又担任国民政府的外交部长,国民政府成立以后,部一级的官员全是新任命的,唯有王正廷是原北洋政府的官员。

在南京国民政府时代,王正廷还办了一件大事,那就是主持“改订新约”运动。当时南京国民政府很想振作一番,凝聚人心,把突破口之一放在先前从清政府时代就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上。据石源华介绍,1928年6月,王正廷发表修改不平等条约宣言,宣告将要求与各国按照平等及相互尊重主权的原则重订新约,“改订新约”运动由此展开。在这场运动中,中国重获了丢失80余年之久的关税自主权,部分收回了领事裁判权,而且还收回了天津比(利时)租界、镇江、厦门英租界、威海卫英租地等,可以说,王正廷的声望此时达到了顶峰。

但民族主义情绪既成就了王正廷,也让他背了黑锅。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国民政府推行“不抵抗政策”,使东三省大好河山尽落日人之手。其实 ,这个政策跟王正廷没啥关系,但他身为外交部长,成了众矢之的。1931年9月28日,冒雨赴国民党中央党部请愿的千余名学生,因未获蒋介石接见,转而冲进外交部。王正廷就在自己的办公室挨了顿揍,头部开花,血流不止。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想起自己殚精竭虑3年多的“革命外交”,竟在无情的现实面前一次次蒙羞,王正廷仰天长叹,写下了一纸辞呈。

他在青岛的家,位于山海关路11号

王正廷在青岛督办鲁案善后事宜期间,还做了一件大事,就是推动中国首次参加奥运会,他也因此被称为中国“奥运之父”。

王正廷自幼酷爱运动,他发起组织了远东体育协会,还领导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体育组织——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他和现代奥林匹克创始人顾拜旦颇有交情,1922年,经顾拜旦推荐,王正廷被推举为中国第一个国际奥委会委员。此后他就一直致力于让中国参与到奥运中。

1932年,第十届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中国首次参加奥运会。青岛文史专家鲁勇在《青岛与奥运会的不解之缘》中,对王正廷的事迹有过描述:当时,国民政府本来宣布不参加奥运会,只派一个代表去观礼,这个决定公布以后,却传出来消息:日本控制下的伪“满洲国”决定派短跑选手刘长春代表“满洲国”出席奥委会。王正廷和体育界的人士听到这个消息后,提出了抗议,决定体协组织成员参加洛杉矶奥运会,仍是由刘长春为运动员,但不是代表“满洲国”,而是代表中华民国。张学良出资1000美元作为路费,因刘长春不懂英文,又有国立山东大学(时在青岛)体育系主任宋君复同行,张学良又出资600美元。这样在洛杉矶奥运会上,王正廷作为奥运会委员坐在主席台上,入场的中国代表团有工作人员宋君复、沈嗣良,运动员刘长春。这是中国运动员第一次参加奥运会,也是王正廷担任奥委会委员后第一次参加奥运会。

也正是在此期间,王正廷在青岛山海关路11号建了别墅。据别墅门口的标识牌显示,建于1934年;而土地的租用,相关资料显示,是在1932年前后。事实上,关于这块地的租用,甚至有说法称,王正廷享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惠”。据说,当时的青岛财政局请示市长沈鸿烈,表示由于王正廷身份特殊,因此在租权金上按照底额征收,沈鸿烈表示同意。1936年,奥运会在德国柏林举行,王正廷组织部分运动员在赛前来青岛进行训练,自然住在山海关路11号。

1939年,在王正廷的推荐下,孔祥熙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这是国际奥委会的第二个中国委员。孔祥熙原来是王正廷的部下(鲁案善后委员会委员),中国收回青岛后他任胶澳商部电话局局长,现今的安徽路邮电博物馆,保留有他的办公室。孔祥熙担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长,那是后话。

后来,王正廷移居香港。1961年5月21日,王正廷在香港病逝,享年79岁。特约撰稿 田野

[编辑:光影]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