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2016 03/10 05:37
· 来源 ·
· 作者 ·
宫岩
· 责编 ·
夜楼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双山被誉风水宝地 胶东首个党支部建在这

莱西双山是明代重臣张梦鲤老家解放战争中出了个“双山连”

1644年3月,李自成攻克北京,崇祯皇帝朱由检自缢于煤山(今景山),明王朝灭亡。那场战争中有五个人侥幸逃了出来,最终隐姓埋名到了莱西夏格庄镇。为什么偏偏是这里?因为这里有他们信赖的人——三朝重臣张梦鲤,更因为这里有个双山村 。据说,双山村是个非常神奇的地方……

神奇的双山村

“山东有个双山村,双山村有个双山张”,这句歌谣在双山村里人人都能吟唱出来。

为什么叫双山村?名字由来实在简单。因为村后有两座山,海拔只有54米。但它处在自东向西流水的五沽河畔,从胶东有名的姜山大洼之中拔地而起。西山顶上的石峰像一把太师椅的后背,老人说,这里注定世代出大官。

历史悠久的双山村确实有很多神奇的地方。这一点在双山张后裔张代文主编的《双山张氏六百年》一书中有详细介绍,比如:

双山上有两个金马驹。据说,有好几代人都看见过,这对金马驹可精神了。经常在两座山上玩耍,有时还到山下小湾里饮水,一会又不知去向了。

西山顶上的石峰,像一把太师椅的后背。老辈人说,这是风水宝地,注定双山世代要出大官。坐在西山顶的石峰上,可看到二三十里外的村庄。更可看清四面八方大田地里的小沟和小块地的斜向。

山上的小块石也很奇特。传说外地人要是拿走它们,回家后要么两眼红肿疼痛,要么牙痛得要命。只有抬着供品,带上香火,将石头送回山上原处,再叩头礼拜病才会消除。

双山村南500多米就是五沽河,当地人更喜欢称它为“铜邦铁底”五沽河。这是因为河两岸的土是黄色,像铜色;河底的土是黑色,像铁色。五沽河最有名的是螃蟹,既好吃又有医疗作用,若是一条腿断了还能再长出新腿来,具有断肢再生功能,所以经常被中医用作接骨良药。

明朝皇室缘何奔命莱西

神奇的双山村吸引了不少人。1644年,有五个人也往这奔来,他们从北京而来,一路上小心翼翼。他们是:朱皇宗亲、妻子、女儿、侄子、太监。

关于这段历史的发现,源于夏格庄镇张家疃、潘家疃之间的一处古墓,人们称之为“朱家茔”。相传,崇祯皇帝之宗亲葬于此。虽然“文革”中古墓全遭铲平荡然无存,却留下了很多线索,这才探究出了令人吃惊的真相。李建武、陈玉山在《前明朱皇宗室避难于张家疃》一文中有记载:

朱皇宗亲携妻子、女儿、侄子、太监一行五人,辗转来至夏格庄镇张家疃,投奔万历旧臣张梦鲤家。一日黄昏,行至张家疃时,适与村人张嗣注相逢,张乃引彼等至茅舍歇足。朱氏问及双山张梦鲤,露投奔之意。嗣注答称:吾乃梦鲤亲族。遂劝其暂留此处。朱无奈,又见其情意殷切,遂寄寓张宅。

张嗣注拥田千亩,推为首富。闲时,与老朱家倾谈,知此人学识渊博,乃劝其设帐教书,维持生计,该人欣然同意。一日,去赶庙会,唱戏祭神,张嗣注偕先生往观。其时,台上正演《铁冠图》,先生观之唏嘘,未及终场即告退。嗣注不解先生何故悲伤,再三劝慰,先生乃明告之:“剧中自缢者(崇祯帝)乃吾本家。”嗣注恍然方知先生乃皇室宗亲,由是更加信重。

嗣注旋即请人卑词厚礼,向朱家攀亲,请将其女嫁与儿子张至圣,朱家不得已而允婚。婚后生子名张重喊,子又生张正南,再传张画一。直至清宣统二年,朱氏甥孙张世孜后裔立碑以志之。碑高三尺一寸,宽一尺三寸。正面镌有“前明朱皇宗室三墓”八个字。背面刻有碑文:“宣统二年十月初一日 谷旦”。

这段文字,简单总结就是:有个朱由检的皇室宗亲逃出来了,隐姓埋名住在夏格庄镇张家疃。但有两点不明:为什么他们选择来这里,真的是奔着神奇的双山来的?这位前明朱皇宗室到底是谁?

投奔张梦鲤家族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选择来这里肯定不是因为什么传说中神奇的双山,走投无路、保命的关键时刻,能想到的自然是心中最信任的人。双山村有谁?旧臣张梦鲤。

张梦鲤,字汝化,号龙池,双山村人,最高官位明朝大理寺卿(掌管全国刑狱的最高长官)。他任顺天府府尹时曾三破“土蛮”,这既体现了张梦鲤的军事才能,也为明朝稳定做出了贡献。他刚正不阿,不怕得罪权贵高拱和张居正,于是49岁三次上书称病,退归故里。张梦鲤从政26年,却经历了12个不同岗位,在每一处岗位上都卓有成绩,成为嘉靖、隆庆、万历的三朝重臣。

张梦鲤忠心于明朝,他的后代也是如此。明朝末年,清兵攻打莱阳城,张梦鲤孙辈张载征等人,率领城内军民奋起抵抗,死伤惨重。城破,张梦鲤孙辈宗亲27人宁死不屈,被清兵“乱刀剁死”。这样的忠心,自然成为前明朱皇宗室的最佳投奔之地。

第二个问题,这位前明朱皇宗室到底是谁?自从知道了前明朱皇宗室三墓,知道了朱家茔,推测一直在坊间进行着:有人说他是“皇叔”,也有人说他是“皇兄”或“皇弟”,还有人称他“朱三王子”。对老朱家的女儿,民间则习惯称其“皇姑”。

张所昆 、张朔在《“前明朱皇宗室”流落莱西之谜》一文中还注意到了一点:碑文中提到的“一侄”。其身份与结局,无从查考。据传说,他来到张家疃住了不长时间,即又离去,下落不明。“前明朱皇宗室三墓”,除了老朱家一墓外,另外二墓的主人为谁,更是一个难解之谜。

前明朱皇宗室的到来,让原本就神奇的双山村愈加神秘。在6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这个小村庄还发生了几件事情,让人们不得不赞叹:这里真的不平凡。

解放战争中出了个“双山连”

双山村在解放战争时期又出名了,这个村的兵被莱阳(双山村曾属于莱阳管辖)县政府命名为“双山连”,并授予“双山连”锦旗一面。这是因为双山村一次就有100余人报名参加解放军,更因为他们曾经全村抗日。

据张所昆 、张永慧在《卢沟桥畔斩敌寇》中介绍,1938年2月20日,双山村120多名村民来到青烟公路上挖沟设伏,截断日寇北行通道。待日寇进入伏击圈后,村民们用自制的很有威力的两门土炮,炸毁日寇汽车两辆,打死、打伤30多个鬼子,赶来增援的日军,拉走了鬼子尸体和伤兵。一个月后的3月20日,日寇突袭双山村,村民虽然早有防备,在村南五沽河口,向进犯的鬼子接连开炮,但最终没能抵挡住敌人。鬼子们攻进了村里,在一户人家里,发现了被炸毁汽车的一个车灯,遂展开疯狂报复,杀害未及转移的村民22人,还投放化学品,在村中到处放火,烧毁了大半个村庄,制造了震惊胶东的“双山惨案”。

为什么双山村村民这么勇敢?一部分原因是受到“双山张”传人、莱阳城关镇长张哲生的影响。他是螳螂拳大师李昆山的师兄弟,大儿子张家宪喜好舞枪弄棒,进了莱阳国术馆。

那时,全国抗日风潮正盛,张家宪在父亲的支持下投奔了二十九军大刀队。二十九军大刀队是人们心目中的抗日英雄,能成为一名大刀队员,无尚荣光。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寇向宛平县城大举进攻,守城的便是二十九军将士。他们英勇还击,张家宪更是刀拳并用,威猛异常,砍死了7个鬼子。但年仅21岁的张家宪也中弹牺牲。

得知这个消息后,张哲生挥舞文书,泣泪高呼:“我大儿子张家宪,在卢沟桥为抗日而死,死得其所,死得光荣!”擦干眼泪,又将在军校深造的二儿子张庭宪、三儿子张国宪,分别送上了抗日前线。

日寇侵占莱阳城后,曾以重金多次威逼利诱,让张哲生参加日伪县公署工作。张哲生抛弃家产,携全家搬到城北山村隐居,并在当地教书,从事爱国教育,被民众誉为“不向日寇低头的张哲生”。1945年日寇投降后,张哲生才重返莱阳城,还被选为当时的莱东县参议员。

胶东第一个党支部

1927年的双山村里有了个特殊的地方:胶东半岛第一个中共党支部,创建人就是双山村人李伯颜。1927年12月,李伯颜受中共山东省委派遣,回双山村秘密开展党的工作,在胶东半岛创建了第一个中共党支部,次年3月又成立中共莱阳县委,出任第一任县委书记。不仅如此,他还组织起了一支“胶东抗粮军”,最终因叛徒出卖牺牲。关于他的故事,我们看看牟涛、李梦、王伟杰在《小山村杀出一支“胶东抗粮军”》的介绍:

1928年4月份,山东军阀张宗昌滥发军用票,导致物价飞涨,民不聊生,群众反抗情绪极为高涨。时任莱阳县委书记的李伯颜决定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发动各村党组织和农民协会筹集枪支成立了胶东抗粮军。仅仅一个多月时间,胶东抗粮军便发展成一支700多人的队伍,还争取到了田益三和徐子山两支农民武装。随着胶东抗粮军的不断壮大,李伯颜决定组织抗粮军举行武装暴动。然而就在密谋攻城劫狱之时,他却被杀害了。

那是5月26日夜,李伯颜在小院村西的河套里,传达了县委关于武装暴动的实施计划,并对攻城劫狱做了具体部署,会议中,小院村党组织负责人赵百原等就起哄作难,使会议无法进行。散会后,赵百原谎称留下本村干部继续开会,诱骗李伯颜参加。随后,赵百原等用腰带将李伯颜勒死,埋在河套里。李伯颜被杀害后,田益三不知情况有变,虽率部攻进县城东门,打开监狱,解救出关押的群众,终因缺少县委领导,难以巩固、扩大战果。

这就是双山村的故事。细心的读者或许可以发现,文中提到的几个重要人物:张嗣注、张梦鲤、张哲生、张家宪都是一个姓。是的,他们有同一个家——“双山张”。双山出名,离不开这个有600多年的大家族。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宫岩(下篇将于下周二刊出)

[编辑:夜楼]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