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2016 01/19 04:40
· 来源 ·
· 作者 ·
宫岩
· 责编 ·
夜楼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张学良乳名“小六子” 曾推沈鸿烈为青岛市长

张学良为收编渤海舰队曾来青岛住在天津路上的东华旅社

少帅张学良这一生,乐、累 、痛,被人捧上政治巅峰,又跌到谷底!“我的事情是到36岁,以后就没有了。从21岁到36岁,这就是我的生命”。短短15年,幸运的是,青岛也留下了张学良的印记。是他推荐沈鸿烈成为青岛市市长,也是他,在天津路上那栋丝毫不起眼的建筑里,完成了收编渤海舰队的历史使命 。

这样结识沈鸿烈

大家都知道张学良和沈鸿烈是好朋友,但一个是少帅,一个只是奉系军阀下一个普通的航警处处长,他们是怎么认识的呢?据青岛著名文史专家鲁海先生在《青岛民国往事》一书中介绍了二人结识的过程,还是沈鸿烈自己会抓机会。

沈鸿烈,字成章,湖北天门人。青年时期,沈鸿烈曾到日本、欧洲学习海军,1918年回国,在陆军大学任海军教官。后来,在同学的介绍下,沈鸿烈到张作霖麾下当了航警处处长(类似现在水上公安局的机构)。但这只是偌大的奉系军阀里一个小小的官职而已,沈鸿烈可不局限于这个职位。

有一次,他和几位好友在饭店小聚,多喝了几杯。一位朋友酒后失态,竟然与相邻的军官发生了争执,最后竟拳脚相加,大打出手。场面一片混乱中时,沈鸿烈发现,邻桌上还有一位青年,既不动嘴也不动手,而是冷冷地看着面前发生的这一切。

第二天,所有酗酒滋事者一律被惩以一周禁闭和100元罚款。沈鸿烈虽然没有滋事,但身为航警处处长没有及时制止,也被处以100元罚款。同时他得知,那位一直观战的青年便是张学良。对此,沈鸿烈反倒深感庆幸,因为他“因祸得福”,认识了张学良。后来,沈鸿烈就主动去拜见了张学良。张学良比沈鸿烈小十岁,但看着眼前这位谈吐不凡,出语惊人,有思想也有影响力的少帅,一个想法在沈鸿烈内心慢慢滋生,他要成为少帅的挚友。都有出国留学经历、都对海军有研究,沈鸿烈身上的才干也不是普通人能及。二人就在一次次的深入了解中加深着友情。

既然吸引了张学良的注意,自然也就引起了张作霖的关注。之后,沈鸿烈得到的机会越来越多,不久他被委以重任,跟张学良一起到了青岛。

为收编渤海舰队来到青岛

1928年8月,张学良踏上了青岛的土地,这是他唯一一次到青岛。任务是收编渤海舰队。据鲁海先生介绍:“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奉系一举获胜,张作霖凯旋入关,奉系军阀张宗昌被委以山东省督办。这时的青岛,已经是北洋政府渤海舰队的基地。张作霖想让张宗昌直接去收编渤海舰队,却又担心他势力过大,想来想去,终于想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让儿子张学良和沈鸿烈一起去经办收编事宜。”

现在的天津路上有一处并不起眼的建筑,总共四层 ,楼下是几个卖菜的门头,楼上三层都是住宅区。它太过普通,即便走到这里,人们都不会多看它一眼。但在上世纪20年代,这里可是全市最有名、最高级的东华旅社。光看它打的广告就能感受到:“新建四层洋式楼房,大、小客房一百余间,汽椅(沙发)铁床,衣镜面盆件件具备,中宴客厅,西餐大间,宽明敞亮,雅净无比。并备有球台、钢琴、游乐等具。厨师俱系南北高手,欧西名匠,所有招待人员均系妥实人员。并代报关、完税、照料行李。贵客宴请来宾,或用中国全席,西洋大餐,或随便小宴酌叙,各听随心如意。”

因为高档,这里成为很多达官贵人下榻之地,张学良和沈鸿烈当时便住在这里,并拉拢在青岛的渤海舰队司令温树德加入奉系。鲁海说,当时 ,东华旅社突然戒备森严,门口有站岗的军人,吧台也有穿着便衣的保安人员,还有旅馆的家具、镜子都贴上了“宾客如归”的字幅。

这是沈鸿烈和张学良的首次合作,结果自然不用多想,顺利收编渤海舰队完成任务。在张学良提出愿意供应军资的情况下,温树德答应加入东北军。

提到这一段,青岛著名文史专家王铎在《张学良与青岛》中则这样介绍:当时的渤海舰队司令温树德不善治军,所以渤海舰队一连数月没有发粮饷,士兵叫苦连天。当时,南京的军阀看好了这个舰队,想趁机收编。不料,此事被沈鸿烈得知,便告诉了张作霖。张作霖即派张学良出面与温树德接洽,沈鸿烈也派人到青岛活动。后来,张学良与温树德见面。温树德说,只要张学良能够按时发给粮饷,他就可以被东北海军收编,并听从张学良的指挥。谁知,一心想当渤海舰队司令的沈鸿烈却又向张学良提出了“以钱换权”的要求,即“军饷由东北军拨给,人事行政也应归东北军”。温树德见沈鸿烈想从中渔利,便放弃了与张学良的合作机会。

但几个月后,温树德被张宗昌免职。而张学良没出半年,终于还是将渤海舰队收编了。这一历史事件说明,张学良当时尽管年轻,但他非常沉稳老练,有张有弛,不争一时之得失。

推荐沈鸿烈为青岛市长

1927年6月,张作霖在北京组织安国军政府,自任中国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并将东北海防舰队改为第一舰队(驻青岛),沈鸿烈任舰队司令;1928年12月,张学良兼任东北海军总司令,沈鸿烈则是副总司令。两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更难得的是,张学良信任沈鸿烈让他独自掌握海军大权,沈鸿烈也对张学良忠诚,毫无二心。这份信任,让沈鸿烈最终坐上了青岛市市长的宝座,而推荐人当然还是他的好朋友张学良。

如果不是这次举荐,蒋介石也不会这么快得知二人的关系。所以当“西安事变”后,蒋介石首先想到的便是沈鸿烈,让他到浙江溪口好好劝劝他这位好朋友。具体情形,沈鸿烈直到晚年才向女婿宫守义提起:“忆及西安事变,汉公(张学良,字汉卿,这是沈鸿烈对张的尊称)陪蒋介石到南京,即失去自由,又被送往溪口。那时我任青岛市长,接蒋电召,谓汉卿一时心情不畅,嘱我前往面慰。抵溪口官邸后,见汉公散步庭园,未及一一为礼,汉公便挽我入室,抱而痛哭,不可抑遏……原拟二日回青,延至十一日始返。”

见到沈鸿烈之后,张学良便一把拉进屋内,抱头痛哭,可见二人感情颇深。

其实,西安事变发生后,沈鸿烈也经历了一次考验 。当时张学良征求沈鸿烈的意见,蒋介石也希望沈鸿烈表态,这着实难住了他。据沈鸿烈私人秘书谢云祥在《在沈鸿烈身边十一年》中说,沈鸿烈最终采取了“快刀切豆腐——两面光”的办法,一面致电何应钦、孔祥熙,敦促妥善处理事变,积极营救蒋介石;一面致电张学良(原文失记),大意是:鸿烈受张氏知遇,已历两世,感恩图报,时系吾衷,平日言行,无不出自忠诚。顷读通电,惊悉西京兵谏,骊宫幽蒋,殊失将道。在此内忧外患日急,千钧一发之时,委座一身,国家安危所系(以下举了六大理由)必须保证委座安全,以免亲痛仇快等语。后在周恩来努力调解下,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当蒋介石回到南京后,首先令陈布雷,把他在西安被扣期间,各方对他的态度查明汇报。沈的态度,赢得了蒋的嘉许。

溪口之后,直到1963年,沈鸿烈才又见到了张学良,这时张学良已经63岁,正在台北的荣民总医院住院,还沿用过去的老习惯,直呼沈的名号:“成章,成章……”但这次,他们身边一直有特工陪着,说话并不自在。后来,沈鸿烈托蒋经国给张学良转过一封信,这封信什么内容,到底有没有收到,谁都不得而知。

1990年,张学良全面恢复人身自由。2001年10月15日,在美国夏威夷首府檀香山病逝,享年101岁。

张学良的三次婚姻

政治上的张学良到36岁结束了,而感情上的他却幸运地得到三位夫人的陪伴。尤其是第三任夫人赵一荻,即与他共度幽禁岁月的赵四小姐。

15岁,在父亲安排下,张学良与于凤至结婚。但因这是场包办婚姻,张学良自己并不乐意,又因于凤至大他3岁,婚后张学良一直叫于凤至大姐。

21岁,认识第二任夫人谷瑞玉,也就是人称的“随军夫人”。第二次奉直战争期间,张学良日夜坚守在山海关前线。谷瑞玉来到前线陪张学良,陪他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终于迎来战争胜利。

民盟中央委员张冠生在《张学良:我的事情只到三十六岁,以后就没有了》一文中介绍:“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遭监禁,从浙江奉化开始,先后移监于安徽黄山,江西萍乡,湖南的郴州、沅陵,贵州的修文、开阳、桐梓和四川的重庆,辗转流离,终于1946年11月2日被转至台湾,幽禁于新竹县竹东镇井上温泉。”在这个过程中 ,贵州之前,被囚禁的张学良孤苦寂寞,从贵州开始,赵家四小姐追随到他身边,开始了遥遥无期的幽禁生活。

张学良喜欢读书,更喜欢研究明史,而赵四小姐则做着各种家务陪伴左右。《张学良与赵一荻的清泉幽禁岁月1946-1960》一书中,有两幅相邻的照片,一幅是张学良在窗前读书,另一幅是赵一荻在用缝纫机缝制衣物。场景温馨,让人动容。

其实,围绕张学良这三个女人还有很多很多故事可以讲。作为曾经的少帅夫人,她们用自己的能力和方式爱护着这位优秀的将领,不管是原配于凤至还是赵四小姐,在张学良被囚禁的岁月中,都曾为他的自由四处奔波,无计之下她们也没有离去,始终相随。收获挚爱,是对张学良无法施展政治报复的最大安慰吧。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宫岩

[编辑:夜楼]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