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上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贾复有了一定的了解,那就是胆子大,作战不要命,有张飞、常遇春的风格。
我们之前说过,贾复在“云台二十八将”中排名第三,是极高的。后来贾复又受封胶东,食邑六县,是最多的。但是按功劳来说 ,贾复完全不够享受这些待遇 。因为后期刘秀统一全国的战斗中,贾复很少被委以方面之任,不大上战场了。既然功劳不是最大,为何待遇最优呢?我们在这一篇中为您解读贾复性格的另一面,那就是他不光有胆,而且有识。
东汉版“将相和”
凡是作战勇猛的武将,脾气一般会比较暴躁。本来嘛,天天在战场上浴血奋战,再加上文化程度不高,遇事就容易发脾气,动不动就爱动刀动枪。贾复也是如此,但他脾气发得有节制 ,这是他跟其他武将的不同之处。
建武元年(公元25年),刘秀在平定河北后登基称帝,开始着手建立规矩。后来“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的寇恂被任命为颍川(今河南许昌一带)太守,负责整顿地方秩序。寇恂这个人是名将之后,颇有领导才能,善于治理政务,很受刘秀的器重。他当太守不久就抓了个典型——贾复手下的一员部将。原来这个部将竟然杀人,寇恂审理之后立马把他投入监狱,没多久就在集市当众斩首了。
这事儿放在后来看没什么错,但当时乱世还没结束,政权还处于草创的阶段,军营中的人犯法,一般都宽容。现在自己的武将竟然就这么成了反面教材,被人杀了,贾复大为震怒。赶巧他要率军经过颍川,于是对手下人说:“我和寇恂同为将领,现在却被他欺负,大丈夫岂能如此?今天见到寇恂,我一定亲手杀了他!”
这话传到寇恂那里,立刻引起一阵骚动。谁不知道贾复是个不要命的,招惹他还有好下场?不少部下给寇恂出主意,说等贾复到颍川,咱们干脆躲着不见他了。谁知寇恂却说:“下级迎接上级,是国家的礼仪,我若不去迎接,是失礼。你们不必担心,我自有办法。”
清风慕竹在《弯曲的弓更有力》一文中称,第二天,贾复的部队一进颍川城,便受到了隆重的款待,菜肴丰盛,美酒飘香 ,特别是寇恂找来的劝酒者,更是特别卖力,把将士们照顾得十分周到。这时,寇恂才出来迎接贾复一行,客套几句,但推说身体不适,请他们吃好喝好,便匆匆离去。贾复想集合军队去追,但他的部下都已烂醉如泥,哪里还走得动。贾复无奈,只得在将士们酒醒之后,离开颍川而去。有个叫谷崇的部下对寇恂的做法十分不解,义愤填膺地说:“您这样做未免太胆小了吧,我谷崇也是一员战将,大不了拔剑相拼!”寇恂回答:“我不是怕他,从前蔺相如不畏惧秦王却屈从于廉颇,是为了国家大计考虑。区区一个赵国,尚且有如此明大义之人,我怎敢把国家大局置于脑后呢?”随后,他又语重心长地说:“人当强则强,当柔则柔。柔不是软弱、怯懦,而是蓄势待发,就如同弓箭,懂得弯曲,才能更有力。”
哄走了贾复,寇恂还将事情经过写了一封奏折交给光武帝刘秀 。刘秀确实有领导艺术,立马就让寇恂回朝。其实这是刘秀安排的一场和好会,寇恂被接见时,贾复已经在座。贾复也不知道寇恂要来,想站起来回避。刘秀连忙拉住二人说:“天下还未平定,两虎岂能私下争斗?今天我替你们调解。”于是,让他们并排坐着,尽情笑乐,接着还让两人同坐一辆车出宫,结为至交好友。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尽管贾复办事有些冲动,但他懂得控制情绪,是识大体的。试想,虽然当日部下喝醉 ,但他如果偏要杀了寇恂,自己玩命去砍也不是没可能。但他能在对方谦让的情况下,主动退一步,这其实是很难得的。事实也是如此,贾复后来交了很多的朋友,不少都是当初排挤他的人,一员武将能有如此的人格魅力,不简单!
受檄击郾,从不争功
贾复能作战,能容人,但在后期基本上就不大上战场了。
贾复打的最后一场大战是郾城(现河南省漯河市)争夺战。此时,刘秀已经越过黄河,占领洛阳,基本控制了北方地区。但是在南方,还有许多更始帝刘玄的大将没有投降,其中包括郾王尹尊。刘秀召集众将商议,在座的将帅没有一个愿意发言。刘秀恼了,用檄(即檄文 ,古代用以征召、晓喻或声讨的文书)敲着地说:“郾王最强大,其次是宛(今河南省南阳市),谁敢去攻打他们?”贾复毫不犹豫地回答说:“臣请求攻打郾王。”刘秀非常高兴说:“执金吾(贾复官职,率禁兵保卫京城的官员,相当于京城卫戍区司令)攻打郾王,我还担心什么?大司马吴汉就去打宛。”于是,贾复和骑都尉阴识、骁骑将军刘植率军出发,面对强敌,连战连捷。不到一个月,郾王尹尊就投降了。清末民初著名画家马骀先生所绘的《中国古代百将图说》中,贾复“受檄击郾”用的就是这个典故。
建武三年(公元27年),贾复晋升为左将军,率军驻扎新安(今河南渑池县东)、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狙击赤眉军。后南下与刘秀会师宜阳(今河南宜阳西),迫使赤眉军投降。自此之后,贾复再没有立大的战功。不是没这个能力,而是刘秀不让。《后汉书·贾复传》中说,“帝以复敢深入,希令远征,而壮其勇节,常自从之 ,故复少方面之勋 。”意思是说刘秀知道贾复作战勇敢,经常深入敌阵,因此很少再让他带兵远征,只让贾复跟着自己。
尽管如此,在“云台二十八将”之中,贾复的负伤还是最多的。史书上说贾复身上光重伤就有十二处,可他从不自夸。《后汉书》的作者范晔也很有深意地把贾复和东汉名将冯异并列一传。冯异人称“大树将军”,每当诸将争功的时候,他常常双手叉腰立在大树下不参与,被大家所尊敬。贾复也是一样,“诸将每论功自伐,复未尝有言”。这段话翻译过来是说:当各路大军的将军们为功劳大小争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贾复总是平静地坐在一边,从不肯开口说话。贾复的谦虚得到了刘秀的肯定,刘秀曾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贾君之功,我自知之。”刘秀这句话的意思是:“贾复的功劳,他不说我也会记得。”这种与贾复惺惺相惜的感觉,是其他武将难以得到的。
难怪范晔这样评价贾复:“中兴将帅立功名者众矣,……若冯、贾之不伐,……乃足以感三军而怀敌人,故能克成远业,终全其庆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中兴将帅立功名的很多啊,像冯异、贾复这样不自夸的人,真足以激励将士,感怀敌人,也正因为这种谦虚品质,才使得他们能够成就大业,一生平安荣耀。
贾家出了六个胶东侯
贾复英勇善战,谦虚谨慎,但这都不是他能位列“云台二十八将”前三甲最主要的原因。因为同为武将,大家作战都很出色,贾复只不过稍微突出一些。真正让贾复在开国将领中独受赏识的是他的识大体,顾大局。
大凡新的王朝建立后,都免不了上演“狡兔死,走狗烹”的悲剧。开国大将功高盖主,总会让皇帝手足无措,要么杀掉,要么闲置。东汉一朝的开国功臣中,只有高密侯邓禹、固始侯李通、胶东侯贾复和公卿一起参议国家大事,受到很高的恩遇。三人之中,邓禹、李通只食四邑,唯独独贾复食六邑。贾复何以能在东汉开国后依然发挥重要作用呢?
据记载,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光武帝刘秀统一全国。朝廷评定功劳,贾复被封为胶东侯,食邑郁秩(今平度)、壮武(县城在今即墨蓝村)、下密(今昌邑)、即墨、挺(县城在今莱阳)、观阳(县城在今海阳),共六个县(即原胶东国领地)。贾复食邑六县,这在封侯诸将中为最多。
天下已经安定,贾复感到刘秀将要把重心转向经济建设,罢兵归田剥夺过去功臣们的军权成为一道绕不过去的坎儿,历史每到这个时刻,都充满了杀戮的血腥。贾复率先解散部队,和高密侯邓禹一起耐心做好将士的复员工作,刘秀体会到贾复的深意,非常赞赏,随即罢免了他左将军的职务,只剩下侯爵的名分 。没有了实际的权力,贾复回到自己的府邸,大门一关,闭门读书,既不出去交际应酬,也不接待宾客来访,安然宁静,悠然自得。
从始至终,贾复一直受到刘秀的特别礼遇,因为他知道,一个人在作战时勇猛向前不容易 ,而在功成名就后勇于放弃更难。人生就是这样,得之易,失之难,而这恰恰是检验一个人勇气的真正试金石。
贾复的识大体让他子孙受益无穷。建武三十一年(公元55年),贾复病逝,谥号刚侯。贾复死后,他的儿子贾忠继任胶东侯,贾忠死后,其子贾敏又任胶东候。东汉章帝建初元年(公元76年),贾敏因诬告母亲杀人而致使胶东侯国被废除。但不久,朝廷就封贾复的儿子贾邯为胶东侯,封贾邯之弟贾宗为即墨侯,各食邑一县。从那时起,郁秩县(今平度)改称胶东侯国,今平度城始称胶东城,胶东和即墨均成为北海国所属18城中的两个县级政权。终东汉一朝,共有六位胶东侯,分别是:贾复、贾忠、贾敏、贾邯、贾育、贾长。特约撰稿 田野
[编辑:光影]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