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巩固对青岛的军事占领,1914年11月26日,日本陆军部发布第八号军令,宣布设立青岛守备军。在日本占领青岛的八年间,共派了五位青岛守备军司令官,其中一位叫大岛健一。虽然,他在青岛呆了不到一年,但早在上任之前就来青岛考察过 ,并对“交还青岛”进行了详细解读。
五位青岛守备军司令官
确切地说,青岛正式进入日本军政府占领统治时代是1914年11月26日,那一天日本陆军部发布了个第八号军令,宣布在青岛设立守备军司令部,任命独立第18师团师团长陆军中将神尾光臣为守备军司令官,对青岛的军政、民政事务进行全权管理。
青岛守备军司令官直属日本天皇,统辖守备军各部(8个步兵大队、1个重炮兵大队,以及骑兵中队、工兵大队、铁道联队、通信兵中队、兵工厂和守备军医院等),负责占领地区的守备,并对青岛地区的民政事务进行管理。也就是说,青岛守备军不仅对青岛乃至胶济铁路沿线实行军事占领,还对占领地经济社会实行高度一体化的军事管理。
从这一天开始,八年期间,共有5名青岛守备军司令官 ,有的任期还不到一年。青岛守备军司令官官邸设在位于信号山麓的原德国总督官邸,青岛人都知道这是个美丽、浪漫又显示权威的地方,但曾经有段时间,日本国内却将其称为“凶宅”,据说是因为有日本将军在此病死或被暗杀。鲁青抗战史研究专家张成先生告诉城市信报/信网记者:“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因为五任守备军司令官都死在日本国内。”从神尾光臣开始,先后有大谷喜久藏、本乡房太郎、大岛健一、由比光卫等五名日本军官担任守备军司令官一职。与德国总督相同的是,历任日本守备军司令官均为职业军人,但他们中将或者大将的军衔,却远高于德国时期的上校总督(相当于日军的大佐)。其中,大岛健一不像其他司令官是首次来青,他可是专门来研究过青岛局势的。
大岛健一来青岛考察过
据明治时期的历史学家宫武外骨考证,大岛一家是出身于日本的秽多(部落贱民),不知怎么在乱世中改换了门庭。大岛健一,1858年出生,1881年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1890年赴德国学习,曾参加过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1907年任少将,1913年晋升中将。
其实,1915年1月,时任日本陆军次长大岛健一就曾来过青岛,当时他先去了朝鲜,再到中国东北,最后来到了青岛。针对当时青岛及山东问题,他提出了一整套处置意见,可以归结到这样几点:
“就帝国的地位来看,青岛在军事 、经济两方面具有长久且重大的价值,二者均不可或缺。其意义的实现,取决于保有山东铁道。”“趁此形势,一旦我得此码头要地和专管居留地,且占有山东铁道及其附属设施 ,与重要的运输通商之类相较,使不经济的城市管理经营由支那民国负担,使有益的铁道、矿山为帝国谋利。”“我国在山东铁道及其关联的青岛,得到一专管居留地,可以将变成残骸的青岛归还支那。”
综上得出结论:“依据上述所见,帝国在山东可将铁道(包括附属设施)及专管居留地之外的其他东西交还支那,作为报酬,以促进满蒙之利权。”青岛市档案局副局长杨来青对他“交还青岛”的意见进行了解读:“说到底,大岛健一的计划就是二条:一是趁日本军事占领之机,牢牢控制山东命脉;二是以退还青岛之名,在华攫取更大利益。大岛健一认为,交还青岛是由山东的地理特点决定的:山东地少人多,不适宜大量移居日本侨民 ;而山东乃用兵之地,北上可以与东北日军形成钳击之势,掌控华北;南可横扫长江流域。但即使交还青岛,日军亦可随时重返山东,对用兵并无实质影响。”
作为一名陆军中将,大岛健一除了曾任青岛守备军司令官这个职位外,其他的军事履历看上去平平,直到最后也没能升为大将。但是,据说他本人汉学修养深厚,雅号苏谷,留下了许多汉文诗词。
儿子大岛浩是希特勒心腹
相比之下,他的儿子大岛浩比他更有“名气”。先来看这段话:“希特勒曾经有个神秘的日本心腹,美国著名记者威廉·夏伊勒在《第三帝国的兴亡》一书中将他描述为‘比纳粹还要纳粹的人’,这个神秘人物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到了纳粹德国政策的制定。然而这个铁杆纳粹分子却糊里糊涂地成为了盟国的‘间谍’,在自己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向盟军提供了大量重要情报,以至于美国的马歇尔将军曾戏称他为‘我们在欧洲最好的信息通报者’,他就是二战时期日本驻纳粹德国大使大岛浩。”
这段话看下来,让人哭笑不得,用比较直白的词形容大岛浩:“傻!”明明很努力,却起到了相反的效果,而且还不知道。这一点,被很多人写进了关于大岛浩的文章中。比如美国《华盛顿邮报》上有一篇文章《二战揭秘:日本驻德国大使无意中成为“间谍”》,其中就有详细描述:
事实上由大岛浩传递的情报几乎都被盟军截获,数量多达数百件。在1942年1月19日解码的一份情报中,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同意每日向大岛浩提供最新情报,以便后者向东京报告。里宾特洛甫特别警告说,“任何由于我们的失误导致的情报泄露均会造成致命后果,所以对这些情报的处置必须极其机密”。尽管德国方面经常向大岛浩抱怨日本密码的不可靠,但大岛浩还是信誓旦旦地对其安全性做出了保证。他的疏忽大意日后被证明对日本的情报活动造成了致命的损害。
例如,在1943年11月,当时大岛浩刚刚对德国在法国海岸的大西洋防御工事进行了四天的考察。回到柏林之后,他根据这次考察撰写了20页的详细报告,详列了德国各个师的所在位置、兵力以及武器装备等情况。这为盟军制定诺曼底登陆计划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与之相关的是盟军所策划的“坚韧”行动(为分散德军兵力而进行的假部署)。在诺曼底登陆前的一周,希特勒向大岛浩透露,虽然盟军在挪威、布列塔尼和诺曼底进行佯攻,但他们“还是会全力在多佛尔海峡区域开辟第二战场”。大岛浩将这一信息也尽忠职守地传回东京,从而使盟军得知“坚韧”行动确实起到了效果。大岛浩的情报对盟军的轰炸也具有重要价值。大岛浩在报告中详述了盟军空袭给德国目标造成的损失,这为盟军提供了比较准确的空袭评估报告。
到死都不知道机密泄露
虽然无意泄密成为“间谍”,是大岛浩一生都抹不去的污点。但从另一个层面看,也不得不佩服他,作为驻德大使他尽职尽责,在德国四处打探消息。而且他也有这个能力,想知道什么知道什么。究其根源,还得感谢他的父亲大岛健一对他的教育。
据了解,大岛健一曾经留学德国,对德国的训练教育感受很深。后来又多次访问过德国,吸收了德军的许多经验。他对德国教育的痴迷全部用在儿子大岛浩身上:每天必须记住10个德语单词,晚饭前背诵。每逢星期日和冬夏两个假期,大岛浩还总是被送到德国驻日使馆人员的家里,在思维、游戏、生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德式化熏陶。
这样的教育下,大岛浩把自己完全德国化了 。他的军服要在德国军官常去的服装店制作,喜欢喝德国造的樱桃酒,喜欢吃腊肠,因为“威士忌是英国货”所以他从不喝。总之,除他的个头矮小之外,简直跟德国军官一模一样。
大岛浩长了张日本人的面孔,却有颗纯德国的人。有这样的心,作为驻德大使才可以在德国上流社会中游刃有余,甚至成为希特勒都信任的人。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的著名二战历史学家唐纳德·卡梅伦·瓦特说:“盟军在德国的所有间谍都不如大岛浩重要,德国人对他毫无戒心。”
1946年,国际军事法庭以“参与抵制和平”的罪名判处大岛浩终身监禁。1975年6月6日,他在孤独中死去。一直到死,他都不知道盟军曾截获和破译过他的情报。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宫岩
[编辑:夜楼]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