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2015 05/21 09:41
· 来源 ·
信网
· 作者 ·
王学义
· 责编 ·
每皮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民兵打了八路军?抗日老将王一民惨死青岛

王一民全家13人当八路军他率武工队打鬼子出了名

\

“苟安于家道小康乃庸人之趣,报效于国家社稷方为丈夫之志。”这是革命先烈、抗日英雄王一民的名言。

王一民绝对称得上是全家抗战,在他的带动之下,全家老幼总共20多人 ,其中有13人参加了八路军。他也称得上是破家为国,家人被日伪军抓走,房屋被炮轰、焚烧。他是一个既会带兵打仗、冲锋陷阵,又善于做敌后工作的多面手。他频繁进出青岛,策反敌伪势力,筹集紧要物资,可谓英雄虎胆,屡建奇功。本期的《发现青岛》,就让我们一起看一下他的故事。

酒香中长大的有志青年

王一民,原名王福寿,生于1919年,招远市辛庄镇徐家疃村人。他是在一片浓郁的酒香之中长大的。近日,王一民的儿子王成军先生告诉城市信报/信网记者说:“我父亲出生之时,家境还是比较好的,我们家所酿的‘老烧锅’烧酒非常出名。”

王一民的父亲王腾武有四儿四女,王一民在兄弟中排行老四。家中亦农亦商,所酿制的“老烧锅”销往莱州、龙口、蓬莱等周边几个县。家中有房共三排30多间,虽然称不上大富大贵,但至少也是小康之家。王腾武思想很开明,他把8个孩子都送去了学校。王一民自幼聪明好学,在小学六年级时 ,国文老师出了一道“立志”的作文题。年方12岁的王一民奋笔写道:“苟安于家庭小康,饱食终日,无所作为,乃是庸人之趣;而效于国家社稷,解民倒悬,方为男儿之志……”这样的胸怀,让老师看了啧啧称奇。

1936年,17岁的王一民考取了山东省立益都(今属青州)师范学校。次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王一民在学校中早已接受进步思想,在这一年的冬天,他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到寿光找到了共产党员马保三领导的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参加了抗日队伍。不久,马保三指示王一民,回家乡招远发展抗日武装。

1938年初,王一民回到了招远。“对于我父亲辍学从军,我祖父并未加以责备,反而非常支持他抗日的义举。”王成军先生说。大哥王子耀(原名王得寿)也支持四弟 。王一民又写信给在奉天(今沈阳)工作的二哥王万寿、三哥王松山(原名王永寿),说服他们回来参加抗日。在中共青岛市委党史研究室编的《王一民烈士专集》一书中,收录了王一民的女儿王令君的回忆文章,她称,父亲兄妹8人中,有6人参加了八路军。“我四姑年仅12岁零8个月,就受我父亲的启发和影响参加了八路军。而我家就有13人参加了八路军。”

王一民不仅动员了全家的人,还倾尽全家之财,动员老父亲拿出多年积蓄,购买枪支弹药。在他的表率之下,附近百姓纷纷报名参军、捐款捐枪,短短几个月内,就拉起了一支一百多人的队伍。在福天寺打出了“招远县抗日独立大队”的大旗,王一民任大队长。

王成军先生说,距离福天寺不远有个焦家村,村中大地主焦广义的儿子焦慎卿也打着抗日的幌子,纠集一批地痞流氓,组成一支武装,获得了“第五战区游击总指挥部第十六支队直属第四支队”的番号,焦慎卿摇身一变成了四支队司令。这股势力经常和王一民率领的独立大队发生摩擦。焦慎卿想让王一民当他的副司令,遭拒绝后恼羞成怒,在一天夜里抄了王一民的家,还抓走了他60多岁的老父亲,扬言不跟他干,就要砍掉王一民老父的头。

王一民非常冷静,马上向马保三汇报。马保三当即派一支部队赴招远救人,当天就给焦慎卿下了通牒:限令当晚12点之前交人,否则就不客气。焦慎卿吓得乖乖放了人,承诺再不生事。第二天就偷偷逃进县城躲了起来。于是,“王大队长吓跑焦大少爷”的说法不胫而走,独立大队自此声名远播。

伏击日伪军武器运输车

鲁青抗战史研究专家张成先生说,1938年9月底,中共招远县委送王一民到八路军山东纵队胶东第五支队军政干部学校政治班学习。在干校,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结业后又回到招远,任县委委员。

1939年,王一民相亲之后结了婚。据王令君女士回忆 ,当年2月,父亲王一民带着警卫员,骑马挎枪前去相亲,姥爷从头到脚打量了好几遍,随后交谈感觉也很好。“我三姨就问‘是不是这个女婿你很满意’?姥爷就点了点头,随口就说‘英俊、威武、聪明’。”姥爷姓柳,家中挂满字画,父亲在其中一幅前面欣赏了很久,那一幅正是柳家先祖的作品,这位先祖水平很高,写的字曾被乾隆皇帝御批为“不卑不亢”。这充分说明父亲有品位、有眼力。当年父亲和母亲结了婚,母亲名叫柳淑琴,姥爷给母亲的嫁妆里有十个金元宝。王一民和妻子相处得非常好 ,他在前方打仗,妻子就在后方组织村里的妇女做军鞋、纳鞋底,缝补袜子。在他的带动下,岳父家也对抗日活动进行了支持。

1939年春,日军占领了掖县、招远和黄县等地后,气焰很嚣张。运送军火的汽车肆无忌惮地在烟潍公路上狂奔,车上的日伪军不时发出狂笑,丧心病狂地把田间耕作的无辜百姓当成靶子。当时,抗日队伍的装备和日军相差甚远,平时采取的手段只是破坏公路。王一民提出,破坏公路只能拖延时间,不如在公路两侧埋伏,打闪电战,袭击日伪军的运输车,这样不仅可以打击其嚣张气焰,还可以抢来武器,武装自己。

一天夜里,有情报称,敌人有3辆运输车将要经过烟潍公路,于是王一民决定在新城以北的官道村公路埋雷 、设伏。第二天拂晓,敌运输车果然来到,陆续被地雷炸翻。抗日队伍猛扑下来,被炸得晕头转向的敌人一下子成了俘虏。这一仗毙敌3人,活捉日伪军12人,缴获了一大批武器,而抗日队伍无一伤亡。这一仗也打出了士气。此后,王一民先后指挥了王家、于家、石老嘴、黄山郭家等大小战斗20余次,足迹遍及招掖边区,使日伪军闻风丧胆。

1941年,日军不断进行进行“扫荡”、“蚕食”,抗日根据地一天天缩小,环境每况愈下。据《王一民传略》称,在一次军政联席会议上,王一民提出,在强敌面前不应盲动,但也不能消极坐待局势好转,应当寻找敌人薄弱环节,主动出击。会议决定成立武装工作队,由王一民任政委。当时,一些汉奸跟随日军,四处残害抗日干部和家属。王一民则率武工队对汉奸采取坚决打击,神出鬼没地袭击敌人。这年夏天,他就连续铲除了3个区的伪政权,消灭9个乡的伪办事处。当地敌伪势力中流传着一句话:“可别做缺德事,小心王一民的武工队。”

声名在外,连遭日伪报复

王成军先生对城市信报/信网记者说:“当时我们家是少有的八路军家庭,掩护八路军就成了全家的责任。日伪军时常到村里‘扫荡’,为了掩护八路军,家里专门倒出几间房子来,让八路军住。家里准备了很多衣服,目的就是能让八路军随时换上老百姓的衣服,掩人耳目。家里还专门挖了地道,方便父亲王一民和战友隐蔽和撤离。”

因为王一民名声在外,所以这个家庭也屡屡遭受敌人的报复。就在1939年烟潍公路伏击日伪运输车后的第二天,大批敌人就开进了徐家疃村。他们先在村外架起小钢炮,炮轰王家,然后进村搜捕王一民,没抓到人就把王家的生活用品全部砸烂,放火烧了8间房子。1941年王一民率部在渠马沟伏击敌人的汽车,敌人又来报复。

但即便在这种情况下,王一民的家人依旧冒险掩护共产党员。《王一民烈士专集》一书中收录了王一民的外甥刘哲生的回忆文章,其中称,1941年的一天,招远县县长董华民是共产党员,他被日军追捕时,躲进了王一民的大嫂刘桂甫家里。千钧一发之际,刘桂甫让他躺在炕上,盖上被子。日军进家门搜了个遍,也没找到人,后来问床上的人是谁?刘桂甫就说:“这是我丈夫,他得了伤寒病。”日本人一听,怕被传染,就赶紧走了,就这样救了董华民一命。

据刘哲生回忆,王一民家专门腾出一个不被人注意的大院子,在村东北边离公路较近的地方。“我记忆中,住了六七个伤病员,舅母们悉心护理他们,家里养了3只奶羊,给伤员们喝羊奶。”当时条件很差,没有医院,又无营养食品供给。就这3只奶羊,还是王一民专门派人送回来,给伤员补身体用的。

《王一民烈士专集》的主编为李草晖,在其与付莉合写的《王一民传略》一文中还讲述了另一个故事:1942年,王一民带领部队袭击了日伪军的采石场,破坏敌伪修烟潍公路的计划,敌伪恼羞成怒,把他的两个妹妹抓去当人质,并提出条件,只要不破坏修路就放人,否则交县城处理。消息传来,王一民的战友们十分气愤,有人提出还他石头坑,等人放回再说,也有人提出立即攻打炮楼抢人。王一民冷静地分析:还敌人石头坑等于投降,这是原则问题,不能让步,攻打炮楼伤亡太大也不可取,不如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于是,王一民派人把炮楼里伪军头目的家属监护起来,并通知敌人,如果敢动我们的人一根毫毛,就以血还血,以命抵命。敌人果然害怕了,提出花钱赎人。当时组织上决定花钱,王一民却把自家的1亩2分地卖掉,赎出了两个妹妹。有人说他傻,还有人骂他是败家子,组织上已决定花钱赎人还卖地干吗?王一民回答说:“我全家都参加了革命,要那几分地干啥?”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王学义[来源:信网 编辑:每皮]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