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2015 04/14 08:41
· 来源 ·
信网
· 作者 ·
田野
· 责编 ·
每皮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萧何死后众朝臣争权夺位 青岛盖公一计安天下

曹参请胶州人盖公当高参用“黄老之术”治理国家

\

曹参前半生的生涯,主要是在战场上拼杀,而在后半生,他成功转型成一名治国能手,搞出了一套“黄老治国”的经验。

按理说曹参作为一名武将,书读了没几本 ,怎么能治国呢?这里面就离不开一个人,他叫盖公。盖公是胶西(今属胶州)人,生卒年不详,近乎于神仙一般的人物,正是他将自己的“黄老之术”传授给了曹参,间接影响了整个国家的大政方针。

盖公教给曹参黄老之术

据中华文化信息网《无为而治的曹参》一文记述,曹参到齐国担任丞相时,齐国是一个拥有七十座城市的大的封国。当时刘邦刚刚夺得天下,建立了汉朝。但是经过秦末战乱加上四年的楚汉战争。社会经济一片破败凋敝,当时百姓穷困,国库空虚,人口锐减。曹参面对这样一个烂摊子,怎么才能使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呢?

他认识到摆在他面前的头等大事,就是要让老百姓摆脱战争的苦难,给以休养生息的机会。他清醒地感到,过去是靠在马上用武力夺取了天下,现在天下统一了,不能再凭借武力来治理天下了。所以必须转变政策,发展生产,顺应民心,才能逐步把这样一个烂摊子收拾好。

现在讲考察调研,其实古代也是这样。曹参到齐国不久,立即把当地德高望重的长者和一批有才识的知识分子召来,虚心地向他们请教,如何来安抚和管理好百姓?如何才能把破败的国家治理好?因为召集来的有好几百人,每个人只是按照自己的认识来谈,所以提出的办法也五花八门,有的竟不着边际。这么大的事,又众说纷纭,搞得曹参也无所适从,一下子很难做出决断。

正当他犹豫不决的时候。有人告诉他,住在胶西的盖公,擅长于研究道家黄老“无为而治”的学说,有治国的才能。曹参听说后,思贤若渴,立即派人带着厚礼恭敬地把盖公请来。盖公来了以后,曹参礼贤下士,亲自拜见,向盖公请教治世安民之道。盖公看曹参一片真心,就向他建议当前治理齐国应该采取清静无为的方法。

盖公对曹参说:“只要上面的官府清静,不生事,不扰民,那么下面的老百姓自然生活就安定了。百姓安定后,社会经济随之就能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家也就能治理好了。”曹参听了他的话以后非常高兴 ,决定把盖公留在齐国,并把自己住的正房让出来,请盖公住,以便随时为他治国出谋划策。曹参在齐国担任丞相的九年中,按照黄老“无为而治”的办法制定各项政策,不准官员去打扰百姓,严惩做坏事祸害百姓的官员,起用一批老成持重又爱民的官员,使齐国经济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原来动荡不安的社会日趋稳定,百姓过上了比较安稳的太平日子,所以齐国人都称颂曹参是贤明的丞相。

正是通过和盖公的亲密合作 ,武将曹参把握住了“黄老学说”的精髓,也学会了治国之术。

萧何死后,曹参当了丞相

曹参在山东大员的任上正干得出色,朝廷传来了萧何去世的消息。据夏于全 、许光宏主编的《中华名人百传》记载,当时曹参听说后,告诉舍人(官名)赶快治办行装,说:“我将进京做相国。”没过多久,使者果然来召曹参。

说来有趣,曹参当初微贱时,与萧何关系友善;等到他们都做了将相后,特别是那次论功之后开始有了嫌隙。可他们还是互相理解,萧何临死的时候,所推许的贤臣只有曹参。而曹参对此也心照不宣,听到萧何死讯就知道该自己主持大局了。

曹参来到中央之后,干了三件事。第一件,从郡国官吏中挑选那些不善言辞、稳重厚道的长者,任命为丞相史;第二件,对于官吏中那些巧于言辞,对文法刻意深究,一门心思想追求名声的人,开除走人;第三件,喝酒!

曹参嗜酒成性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他白天饮酒,夜晚饮酒,常常喝到酩酊大醉。那些公卿大夫以下的官吏和宾客看见他日日饮酒,不理政事,很是焦虑,都想来劝说他。可是这些人一来,他就摆开酒席,请他们喝酒,一直喝到酒醉离去为止,使他们没有机会劝说。

曹参的后花园紧靠官吏的宿舍,住在宿舍里的官吏们整日饮酒,并伴以歌唱和叫喊,闹得不亦乐乎。曹参的随从官对此十分恼火,却又无可奈何。有一次,随从官请曹参到后花园游玩,好让他听到官吏们的醉歌,加以处置。可是曹参听了,不但不加制止,反叫部下也摆开宴席,痛饮狂歌,和官吏们相应和。

怒打儿子,萧规曹随

杜昌宏在《萧规曹随》一文中说,天长日久,曹参终日酒醉,不理朝政的行为终于传到惠帝耳朵里,叫你来是治国的,你天天喝成这样子,搞些什么名堂!曹参毕竟是元老,惠帝还是尊重他的,他对曹参的儿子说:“你私下问问你的父亲,高帝刚刚去世,我又很年轻,作为相国,整天饮酒,如何能处理国家大事呢?”哪知曹参听了儿子的话,一怒之下,打了儿子二百大板,并且说:“赶快进宫侍奉皇帝去,天下大事不是你应当说的。”

这下子惠帝恼了,这不是明里打儿子,暗里指责我?惠帝责备曹参:“你为什么要打你儿子?那是我让他劝说你的。”曹参这才慌忙脱帽谢罪说:“请陛下考虑一下,关于圣明英武,陛下能比得上高帝吗?”惠帝说:“我怎么敢和先帝相比呀!”曹参又说:“陛下看我的才能及得上萧何吗?”惠帝说:“你好像不及他。”曹参说:“讲得好,高帝和萧何平定了天下,制定了明确的法令,只要我们遵循这些法令去做就行了,这不是很好吗?陛下认为我说得有没有道理啊?”惠帝这才恍然大悟,连声说:“说得对。”

这就是著名的“萧规曹随”的典故,其实说到底,曹参追随的并非萧何的成法,他所坚持的,还是那套黄老之道,就是与民休息,清静无为。这套做法在山东已经推广得很好,他现在将之推广到了全国。

曹参的这套治国之道究竟包含什么内容?又有什么作用?褚雪在《浅析西汉初年“与民休息”政策的影响》一文中总结说:遵循旧制,举事无所变更。曹参为相时,无所建树,一切皆遵循萧何所制之法,不加变更。这是适合刚刚稳定下来的汉初社会情况的。经过长期战乱后,人们需要安定,不希望无休止地变动。所以,曹参无所改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少干预属下事,无扰民。曹参代萧何为相,当他要离开齐国奔赴长安之前,对接任齐相说:“以齐狱市为寄,慎勿扰也。”这是他唯一的嘱咐,意思是说,“不必干涉下属的活动,不要过细苛察”。

择吏以“厚重长者”为标准。曹参对下属官吏不究细过,这也是对秦“专任刑罚”矫枉过正的做法。

这些做法对刚刚“离秦之酷”的百姓来说,是非常合适的。所以史称“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以曹参为代表的一批统治者,皆是这样“填以无为,从民之欲,而不扰乱”,从而形成了这一时代的政治之风。

苏轼也十分推崇盖公

借助曹参的“黄老之道”,加上后来文帝、景帝的大力推行,汉初的经济迅速得以恢复,终于成就了后来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这套治国方法的推广,也对后世的治国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么我们之前说过的那个胶西人盖公,作为这一政策的提出者,又受到了怎样的身后评价呢?

《史记》中对盖公的评价很高,细数了他的学脉传承,并且将他定位为曹参的老师,“太史公曰:始齐之蒯通及主父偃读乐毅之报燕王书,未尝不废书而泣也。乐臣公学黄帝、老子,其本师号曰河上丈人,不知其所出。河上丈人教安期生,安期生教毛翕公,毛翕公教乐瑕公,乐瑕公教乐臣公,乐臣公教盖公。盖公教於齐高密、胶西,为曹相国师。”

不过关于盖公生平,我们也只能说出这些,在传授完黄老之术后,他就像神仙一样,在历史记载上消失了。后人为了纪念他,在今潍坊峡山水库西岸中段盖公山上修了盖公墓,并在墓旁立祠纪念盖公其人,还得到了苏东坡的极高评价。

苏轼为了纪念他,曾专门写过一篇《盖公堂记》,发出感叹说:“曹参为汉朝的宗臣,而盖公是他的老师,可以说是一件盛事。但史料没有记载盖公的结局,难道是古代道德修养很高的人得道成仙而没有死吗?胶西东面有大海屏蔽,南面依傍九仙山,北面隶属于崂山,这些地方有不少隐士,但只听传闻而见不着人,即使可以看见人,也不可招致,谁又知道盖公不往来在这些隐士之间呢?我怎样才可以见到他呢?(译文)”苏轼甚至在密州(今诸城)任上,修建了盖公堂来凭吊他,随时和宾客同僚吏员们一起,到这里来游乐休息。他甚至希望有朝一日,还会有盖公一样的人来此居住,自己则得以藉此与之来住。

可惜,盖公祠早毁,现已成为农田,盖公墓也毁于盗墓贼之手。特约撰稿 田野

[来源:信网 编辑:每皮]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