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2015 04/14 08:41
· 来源 ·
信网
· 作者 ·
田野
· 责编 ·
每皮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萧何死后众朝臣争权夺位 青岛盖公一计安天下

西汉名将曹参功劳天下第二他曾经爬过平度大泽山

\

现在人们一说起中国古代的主流政治思想,脱口就是儒家学说,殊不知,中国古代的政治一直都是多种思想交织的结果,单凭一种思想,怎么能够治理好这个泱泱大国?

且不说“外儒内法”的治国之道,单是道家思想,就对整个国家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甚至在一个时期,远远压过儒家,成为治国的核心思想。在这里面,有两个人功不可没,他们一个叫盖公,一个叫曹参。说来也巧,这两人相识的地方就在青岛,而道家的治国理念“黄老学说”,也正是从青岛出发,一步步推广到山东乃至整个汉初王朝。今天的《发现青岛》,我们就来说说曹参和盖公的故事。

半生戎马,帮刘邦打天下

盖公的出现,要在下半场,我们先来说说曹参。

曹参,字敬伯,泗水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开国功臣。曹参之所以发迹,很大程度上源于他早早的就站队正确,这里面有很大的运气成分。他早年为秦朝沛县狱掾,即管理监狱的小吏,萧何为曹参上司(主吏椽),刘邦属押解犯人之官吏(亭长),为其下属。因为是老乡兼同事,萧何、曹参、夏侯婴等皆与刘邦交情深厚,建立了“革命友谊”。因此,刘邦的反秦起义一开始,曹参就成了他的嫡系。

现在我们说起曹参,一般会想到他的治国方略,殊不知,曹参在打仗上也是一把好手。李文武在《汉相曹参成功的领导风格》一文中介绍,汉高祖刘邦自封沛公开始起事时,曹参以中涓的身份跟随高祖。先是打败郡监的军队与薛县的守军,得“七大夫”爵位。接着在攻打山东的爰戚和亢父时,曹参身先士卒冲在第一线。因功官职升为“五大夫”。后面的大小战斗不计其数,就这样一路打一路升,最后打到荥阳,被刘邦任职为护军中尉。

公元前205年,随着秦朝的灭亡,汉王刘邦与西楚霸王项羽之间的矛盾慢慢升级,战争一触即发。汉王刘邦任命曹参为代理左丞相。尽管对手换成了不可一世的项羽,曹参一样表现卓越。在两次重大战役中立了大功。第一次是公元前205年,魏王魏豹反叛刘邦 ,投靠项羽,代理左丞相曹参分别与韩信率军向东在东张攻打魏将军孙遫的军队,大败敌军。后来一路进击,追到武垣,活捉了魏豹。第二次面对的竞争对手是齐王田都与龙且。曹参隶属于韩信,击溃了齐国历下的军队,夺取了临淄。不久大败项羽亲信龙且的军队,杀了主将龙且。

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总结曹参的战功,跟随刘邦起事以来,他总共打下了两个诸侯国,一百二十二个县;俘获诸侯王二人,诸侯国丞相三人,将军六人,郡守、司马、军候、御史各一人。至于斩杀的敌人,那就更是数不胜数了。

论功行赏,屈居全国第二

西楚霸王在乌江自刎,刘邦的龙椅也算是坐稳了,接下来一个棘手的问题摆在他的面前。

自古中国要讲究论资排辈,因为这才能制造秩序。打了胜仗也得分出个一二三,该封官封官,该授衔授衔。刘邦面对的是一帮子农民起义将领,这件事儿就显得格外麻烦。

据说当时这帮奖将领经常在宫里面喝酒说粗话,喝多了就开始掰扯当年的旧黄历,你不如我,我不如你的,说得不投机谁也不服谁,之后就开始对骂。加上汉初礼仪还没有成形,搞得皇上和大臣之间,大臣相互之间根本没什么尊卑可言。

综合考虑之后,刘邦决定搞一次评比活动,论功行赏。可论功也不顺利,大家争来抢去,一年也没个结论 。最后,功劳第一的位置落在了萧何和曹参两个人的头上。刘邦是主张萧何第一的。刘邦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要封他为赞侯,给予的封户也最多。关于这件事儿的争论,《史记·萧相国世家》中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刘邦借别人嘴说的,一个是刘邦自己说的。

借别人嘴说的版本里面讲 ,定萧何第一后,群臣们对此不满,都说:“平阳侯曹参身受七十处创伤,攻城夺地,功劳最多,应该排在第一位。”这时,关内侯鄂千秋把刘邦要讲而未讲的话讲了出来:“众位大臣的主张是不对的。曹参虽然有转战各处、夺取地盘的功劳,但这是一时的事情。大王与楚军相持五年,常常失掉军队,只身逃走也有好几次。然而,萧何常派遣军队补充前线。这些都不是大王下令让他做的。汉军与楚军在荥阳对垒数年,军中没有口粮,萧何又用车船运来粮食。如今即使没有上百个曹参,对汉室也不会有损失,怎么能让一时的功劳凌驾在万世的功勋之上呢?应该是萧何排在第一位,曹参居第二位。”刘邦肯定了鄂千秋的话,于是确定萧何为第一位,特许带剑穿鞋上殿,上朝时可以不按礼仪小步快走。

刘邦自己说的那个版本更直白,直接把萧何比做“人”,把武将们比做“狗”。高祖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把他封为郧侯,给他的食邑很多。功臣们都说:“我们亲自身披铠甲,手执兵器作战,多的打过一百多仗,少的也经历了几十次战斗。攻破敌人的城池,夺取敌人的土地,都立了大小不等的战功。现在萧何没有立过汗马功劳,只不过舞文弄墨,发发议论,从不上战场,却反而位居我们之上,这是什么道理?”

高祖说:“诸位懂得打猎吗?打猎的时候,追赶扑杀野兽兔子的是猎狗,发现踪迹向猎狗指示野兽所在之处的是猎人。现在诸位只能奔走追获野兽,功劳不过像猎狗。至于萧何,他能发现踪迹,指示方向,功劳如同猎人。何况你们都只是自己本人追随我,至多不过加上两三个亲属,而萧何全部宗族几十个人都跟随我,他的功劳是不能忘记的。”群臣听了,都不敢再说什么。

通过汉初的这次论功,曹参最终败给了萧何,功劳全国第二。据说正因为这件事儿,曹参和萧何彼此关系不怎么和睦,这自然是难免的。

\

大泽山上有个“曹参亭”

公元前194年,西汉政府废除了诸侯国设相国的法令,改命曹参为齐国丞相。这年刘邦刚去世,武将曹参从此开始了文臣生涯。

曹参主政山东,政绩很多,这也是后面我们要讲的重点,在本段,我们先来说说他主政山东后跟青岛发生了哪些关系。众所周知,即墨故城(现在平度境内)是当时齐地的一个重要区域,曹参主政山东,肯定在即墨做了不少考察调研。有一种说法,曹参还曾游览过平度的大泽山,并且留下一座亭子为证。

王明章先生所写《历史上哪些名人到过大泽山?》一文专门论述了曹参游览大泽山的可能性。他说,由高瑞吾、李树、王友文三人编著的《大泽山诗文石刻辑注》一书中,收进了清代昌邑举人吴绰的《游大泽山记》一文。文中说:“十五日,共出山口,犹记有小石庵,残碣斜敧 ,款识漶漫,未知何祠。重经再访,始知为曹参亭也。”清人文章中的“曹参亭”成了考察的重点。

王明章先生考察说,吴绰在这里写他进山口时看见有一“小石庵”。他这里说的“山口”,可理解成进入山腹的普贤门那儿,也可理解为韭园村开始登山的那地方。因接下来有“仰视楼石,仍坐山腰”等句,可知他说的“山口”是后者。靠近山路上,只有他说的这地方有一座亭子,但是亭名“著屐亭”,而不叫“曹参亭”。

那他为什么把“着屐亭”说成“曹参亭”?他说他是“重经再访 ,始知为曹参亭也”,他访的谁?必是当地知情人,这可说明这“着屐亭”又名“曹参亭”。显然,有个叫曹参的人来过大泽山,后人为纪念他的到来而建此亭。因亭正当登山起始之处,于是联想到谢灵运着屐登山的典故而又有了另一个名字。因另一名字“着屐亭”更贴切,所以就把“曹参亭”这名字淹没,不专门“访”是不得而知了。

曹参是什么人物?他有没有到大泽山的可能?王明章先生讲,曹参任齐国丞相九年,且又听了盖公的话无为而治,所以他有的是登山玩水的时间。齐国都城在临淄,离大泽山也就三百多里路,当时的平度在齐国辖下,曹参作为丞相到平度巡视的机会肯定是有的。到了平度,登登大泽山那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特约撰稿 田野[来源:信网 编辑:每皮]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