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芳先打日军碉堡很有一套他的儿子是高华柱
“高芳先等人从日本宪兵队越狱而出 ,这一消息迅速传遍青岛,极大鼓舞了抗日队伍的士气。”鲁青抗战史研究专家张成先生对城市信报/信网记者说。
青保队伍日渐壮大,日军也越来越把高芳先所率领的青保视为心腹大患。他们在交通要道修筑碉堡,在飞机掩护下进行扫荡,甚至修建铁路,派兵以班、排为单位逐个占据崂山的重要山头,妄图消灭抗日力量。高芳先以奇袭、攻坚、穿插、转移等方式,固守崂山,直至日本投降。
炸碉堡、闯市区,如入无人之境
越狱成功的高芳先并没有直接回崂山。和他一同越狱出来的战友赵书堂在《高芳先将军崂山抗战纪实》一文中记述,高芳先从沧口向李村方向跑,想去找一位老朋友,暂时躲避。因为正值凌晨,家家大门紧闭,正在寻找的时候,日军的探照灯亮了。此时已近拂晓,日本人全部出动,在沧口、李村一带挨户搜查。当时正值冬天,身材魁梧的高芳先一身单军服,异常惹眼,加上体力不支,只好潜入一苏姓居民的家里。在那里藏了几天。
1942年12月7日,青保政治主任葛焕斗听说高芳先藏在居民家里尚未脱险的消息后,灵机一动,赶印了很多标语,上写“欢迎高大队长脱险”“高大队长脱险归来是日本失败的征兆”等,满城张贴。日伪势力看到后,认为高芳先已回崂山,也就停止搜查。高芳先于是写信,请老百姓送到戴家上流交给他同学戴明存,然后转送青保。到12月9日晚,高芳先被青保队员接回崂山。
王溥霖在《青岛保安旅长、警察局局长、保安队总队长高芳先将军》一文中称,高芳先躲藏的村庄就是晓翁村(另一种说法为盐滩村)。另外还有人说,掩护他的村民叫苏有名,后来高芳先还和他拜了把兄弟。这次越狱成功的消息,由青岛市政府上报当时的国防部,颁给高芳先海陆空军甲种二等奖章一枚,后来抗战胜利后,青岛市长李先良还在江苏路给他举行了颁奖典礼。
1943年,队伍扩编为青岛保安总队后,抗日力量更为壮大,强盛时达5000余人。李先良在《悼念抗战八年青岛保安总队长高芳先将军》一文中称:“自我坐镇崂山之后,敌人获此消息,不断以陆空海配合扫荡,将崂山四周的山区要隘,构筑碉堡据点,留兵据守,意欲限制我方活动,逐步消灭我们的势力。”打据点和碉堡的任务,自然落在了高芳先身上。
高芳先打碉堡是很有一套的。鲁青抗战史研究专家张成说,《崂山之狮》一文讲述了他的手段:正在修建的碉堡,往往只有一两个日本兵当监工,于是高芳先派稍通日语的士兵,冒充民工,找机会与监工的日本兵搭讪,出其不意,将其打死,然后拎枪就走。而对那些已经建成的据点,或运用内线,潜入其中,拿走枪支弹药,将其炸毁;或采取攻坚,找一具棺材,上面盖上湿棉被,下面装上四个轮子,人藏在棺材下面,一点点靠近碉堡,然后用炸药将碉堡炸飞。这种经过改装的棺材被叫做“崂山坦克”,看起来模样可笑,但也是血泪换来的经验。
而且,青保也并非一味退缩在崂山里面,而是经常在市区行动。在其他军队因为日寇的封锁而缺衣少粮时,青保则通过抢市区的日本工厂来获取布料和粮食,制成整套的卡其布军服,吃上大米白面,还时常捕捉海鲜改善生活。
高芳先还指挥青保的便衣攻打市区的台东警察分局、大港车站警务段、四方警察所和海西警察分局都曾遭其攻击,杀伤众多日伪军,也打出了气势。
有人会觉得奇怪,市区哨卡林立,封锁严密,青保是怎么混进去的呢?《崂山之狮》中称:凡是青保队员进出哨卡,驻守的伪军不加盘查,故意“放水”的,事后都会给他们大量钞票;而企图阻拦、表现出敌意的,事后也一定大刀伺候。这一招威力无穷,所以青保队员进出市区,如入无人之境。
敌兵压境,高芳先誓与崂山共存亡
据李先良记述,通过登瀛战役、柳树台战役、大崂战役等攻坚战之后,日伪军的重要据点被一一拿下,而剩下的沙子口、张村、下河等次要据点,日伪军也不敢不再据守。于是,封锁被渐渐打开。而且,从1943年开始,有渡贯峰作等日本军人向青保投降。根据青岛市档案馆的材料,这个渡贯峰作还是日军的一名上士。
张成说,高芳先率领的青保中,还有其他国籍的人员,如朝鲜人、俄国人,甚至还有流亡青岛的犹太人,这支部队一度被人称为“多国联军”。
在李先良看来,这是青岛市民“抗战最有声有色之时期,但亦引起敌大本营东京军部之注意。”东京军部命令青岛的日军制作彻底消灭崂山抗日力量的计划。
此时已是1944年,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失利,他们担心美军会将青岛作为登陆的地点,所以要求尽早消灭青保。1945年4月,驻李村的日军“黑须部队”百余人、便衣十余人,进犯青保登瀛防地,遭迎头痛击,血战六小时,几乎将其全部歼灭,而青保只阵亡七人。此战,高芳先指挥青保将敌人诱入一个石洞之中,然后封锁洞口,往里投掷手榴弹。而后在洞口点火,用浓烟将其熏出,加以伏击,大获全胜。
这年4月,日军出动陆军第五混成旅七八千人大举进犯崂山。这一次不是像以往那样扫荡之后就撤走,而是长期进驻山里,先把北九水、大崂等地占领,从女姑口到大崂修建铁路,作为运送军事物资之用。然后,派日军以一个班、一个排为单位占领各个重要山头,搭盖帐篷,日夜驻守,这样逐渐向东步步为营推进。目的是把青保压迫到海边一带,逼到无路可走之后,予以消灭。
这种稳扎稳打的战略的确给青保造成了极大威胁,尤其是山里的粮道被截断,这点最为致命。李先良这时表态,部队与崂山共存亡,宁死不撤,不成功则成仁。他问高芳先是什么看法。高芳先支持李先良,他说:“我们还能坚持半年到一年,趁这段时间,可以先储存一些地瓜干,藏在石头缝里当粮食。还可以在深山石壁和密林当中,盖起一些茅屋,作为办公的总部。假如日军把村庄和山中险要之处都占领了,咱们仍然可以白天藏在山腰里,晚上出来打游击,化整为零潜入市内,通过袭击敌人来获取物资,同时也可以延缓他们进攻步骤。”
当时,青岛市政府暂时设在华严寺,李先良和高芳先做了这番事关生死存亡的商议之后,他们遥望波涛汹涌的黄海,离此不远处便有一座小岛,名为田横岛。两个人决心死战到底,效法田横宁死不降。经过一番艰苦的斗争之后,他们接到了日本投降的消息。李先良在文中感慨:“我们成功了,不需要做烈士给后人凭吊了。”
据青岛地方史专家辛兆山统计,青保与日伪军仅有具体记载的战斗就多达78次之多。李先良的说法是“大战80余次,小战200余次”。而今终于迎来了胜利。
高芳先之子是高华柱
抗战胜利之后,1945年9月13日,青岛保安总队随国民党青岛市政府进入市区。李先良任青岛市市长,和沈鸿烈一样,他也兼任青岛国术馆馆长,高芳先则当了副馆长。同时,高芳先还担任青岛市警察局局长。岛城著名文史专家鲁海先生说,青岛市保安总队队部就设在江苏路17号,高芳先住在江苏路12号“二提督楼”。据说,在这一时期,高芳先还和一位美国人过招,赢了对方的美国小吉普车一部,在全国传为佳话。
1948年10月,青岛保安总队改编为青岛保安旅,高芳先任该旅少将旅长,驻守即墨城东至鳌山卫一带。1949年6月,国民党从青岛败退,高芳先率部下从青山、黄山一带的海滩上搭乘大批渔船,然后转乘轮船撤至台湾。
鲁青抗战史研究专家张成先生对城市信报/信网记者说,高芳先的部队大多是崂山子弟,并非蒋介石的嫡系,而且他本人也不是军校毕业,没有高学历,所以在台湾并未受到重用。1950年春,高芳先的部队改编为陆军九十一师,他任师长,原有官兵照旧。然而没过一年,部队就进行改组,从师长到团长、营长一律换人,高芳先被任命为五十军副军长。不久,他就主动提出申请退休了。
张成先生称,关于高芳先的退休,李先良很替他抱不平,因为“副军长是额外的”,在五十军中并没有这个编制,高芳先想去军校也没有成功,所以只好退休。此后,高芳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传授国术上来。先后被台中体育专科学校、东海大学及台中市的一些中小学聘任为国术教授,并在公园设场,学生遍布台湾省。按李先良的说法,高芳先在台中体育专科学校教拳只按小时收费,收入不如一个工人。不过,高芳先并没有抱怨。另外,高芳先非常好客、爱面子,朋友多,红白帖子也多,而收入并不高,所以这让他的夫人矫珍玉很苦恼。高夫人甚至一度为此伤心落泪。
1980年10月23日,高芳先去世,享年66岁。高芳先、矫珍玉育有三子一女,其子高华柱为台湾著名人士,曾任台湾“国防部长”。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王学义
《发现青岛》手机版
发掘人文底蕴,重现历史真相,采集民间故事,揭秘悬案遗踪,在这里可以畅读青岛的古今传奇。《发现青岛》推出手机版,可随时随地阅读,手机访问网址http://faxian.qdxin.cn/。也可扫描二维码查看。
[来源:信网 编辑:每皮]
大家爱看